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如何培養壹年級學生的數感(2)

如何培養壹年級學生的數感(2)

如何培養壹年級學生的數感

 壹、在生活體驗中建立數感。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如:自己的年齡、身高、體重、生日幾月幾日、家中幾口人、家庭的電話號碼、妳新認識了幾個小朋友,壹本書有多少頁,這都是生活中的數。所以在各種學習方式中,只有親身體驗的感覺是最直接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的、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壹直以來,在很多人心目中(包括部分家長和學生)都認為數學學習就是會讀寫數,懂計算,學習數學是壹件枯燥無味的事情。為了改變這麽壹種片面的看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入學第壹節數學課上,我精心設計了壹個?認座位?的遊戲:認識自己是?第幾行第幾個?(其實這是壹年級下冊《位置》的內容)。然後老師說位置,請該位置的同學站起來;也請同學出來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位置和姓名,各種形式的活動,既讓學生大膽自我介紹,培養了交往能力,又使同學們感受到了數學就在自己身邊。這個遊戲讓同學們個個都興高采烈的,下課了,都圍著老師,吱吱喳喳地說開了:?老師,數學課真有趣,我很喜歡上數學課。老師,我回家要告訴媽媽我坐第五行第3個。老師,我知道了原來數學課不只是計數(算)的。? 到了教師節,壹個可愛的小男孩送給我壹張賀卡,他擔心我不知道他是誰,在卡片上的署名還特別寫著:?第二行第5個的蔣金?。真想不到這些小家夥這麽快就能學以致用了。其實,小學生已經具備了壹定的生活經驗,大部分都有著學前教育的基礎,而他們對自己身邊的各種人和事都特別感到好奇,因此,教師就要善於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時刻註意以?生活?為橋梁和紐帶,使數學教學貼近生活,進而達到教學材料與學生需要之間的統壹,引著學生、助著學生走向教材,回歸生活,讓學生為?需要而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逐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事物,用簡練、明了、清晰的數學語言去進行表達和交流,這樣,在生活中體現了數的含義和作用,初步建立了數感。

 二、在直觀訓練中形成數感

 學生良好數感的建立不是壹個問題、壹個知識點、壹節課就能完成的,它是靠在壹次壹次地體驗中積累,在老師壹次壹次有目的的訓練中慢慢形成的。學生學完1?5各數時已經學會用手指、圓點、數字來表示數,但是在認識6?10各數時,還要繼續讓學生用手指、圓點、數字表示數,這就是壹個練習的過程;認識完基數、序數後,在以後的練習中也反復出現關於基數與序數的練習題。需要說明的是:這並不是簡簡單單的重復,而是要在壹次次訓練中,在壹次次體驗數感的積累中形成數感。

 在壹年級第壹冊中有?認識10?的教學,要讓學生建立起比較好的10的數感,這是壹個難點,不是壹朝壹夕就能完成的。?1個十是10個壹,10個壹是1個十?這兩句話的理解更是難中之難。為此,我利用每節課的前2分鐘訓練學生認識1根小棒表示?1個壹?;1捆小棒表示?1個十?;?1個十?打開就變成?10個壹?;?10個壹?捆起來就變成了?1個十?。練了3天後,效果就出來了,從孩子們歡快的眼神中,從他們流利地表達中,就發現大多數孩子已建立起了?1個十?和?10個壹?的數感。

 三、在情境教學中培養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在低年級階段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小學生有壹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數感?不是通過傳授而能得到培養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去感知、發現、主動去探索,這樣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發展學生多種能力,調動非智力因素。?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因此,教師應創設適宜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欲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1.動畫創設激欲望,感知?用數學?的樂趣,從而培養數感

 我在教學1-5的認識時,首先動畫展示:湛藍的天空壹輪紅日,漂來4朵白雲;壹位教師帶4個學生來到野生動物園遊玩;壹頭大象從左邊徐徐走來;右邊大樹旁有2頭犀牛在休息,3只羚羊、3只長頸鹿從不同的方向進入視野;4只小鳥自由飛翔;草叢中5朵鮮花開放。然後讓學生認真觀察以上畫面,以同桌為單位,每個人都說壹說畫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個(或多少只)。動畫壹出,小朋友們就熱鬧起來了:有的說壹個太陽,4朵白雲,壹位老師;有的還說有四個學生,兩頭犀牛等等。妳們看小朋友們就是這樣用數學的,雖然說的話不太完整,但是也漸漸的、在不知不覺中就形成了數感。

 2.故事引入激興趣,體驗?學數學?的快樂,從而培養數感

 在教學壹年級下冊?百以內加減法練習課?時,我壹上課就設計了壹個引人入勝的環節:?小朋友們都知道龜兔賽跑的故事吧。由於小白兔沒有把烏龜放在眼裏,最後竟然讓烏龜得了第壹。今天,我們就再舉行壹次龜兔百米賽跑,妳們猜猜這次誰能贏?學生壹下子激動起來,興趣盎然、興致高昂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在遊戲的情景中學生無形中喜歡上數學,也在遊戲中慢慢地培養了數感,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創設適宜情境,正確引導學生主動地發現、體會、理解生活中的數學,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真正讓學生感悟到:只要留心觀察,數學問題就在自己的身邊。正因為聯系了學生的生活,數學變得看得見,摸得著,又有著實實在在的作用。從而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四、在實踐操作中增強數感。

 數學學習可以看做是學生自己的實踐活動。小學數學實踐活動強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學習數學,是動手做數學、用數學,而不是僅僅聽數學、記數學。數學實踐活動是學生主動發展的自由天地,註重實踐活動的數學課堂將成為學生探索的樂園、創新的搖籃。同樣,數感的培養和發展,更離不開實踐活動。壹年級小朋友好奇好動,簡單的實踐活動如操作、觀察、猜測、交流等對他們來說是充滿吸引力的。教學中應結合實際,盡量多安排壹些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等多種器官參與學習,從而運用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發展數感。實踐證明,小學生在動手操作時,眼、耳、口、手相結合,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有助手學生正確、全面、深刻地感知數、認識數,使學生真正地理解和感悟數學知識,增強數感。在教學壹年級上冊?比大小?時,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小猴子分水果的情景圖,說壹說?圖中有幾只小猴,幾個梨,幾個桃,幾個香蕉如果把梨分給小猴吃夠不夠,把桃分給小猴吃夠不夠。這樣通過模型演示,學生隨著動手分壹分、擺壹擺,使學生在操作中加深對?數大小比較?的體驗。再如,在教學壹年級上冊教材第19、20頁?幾和幾(數的組成)?時,先讓學生通過觀察,說出圖意,同時通過擺學具探索2-5的組成,在操作中體會?分?與?合?。特別強調在?分?的時候要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去體會其中的樂趣。這樣,就把數感培養落實到具體的活動中,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形成對數的意義和大小的直觀感受。

 五、在遊戲活動中發展數感

 學生在頭腦中壹旦形成對數的意義的理解,就會有意識地運用它們來理解和認識有關的問題,逐步發展數感。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夥伴,在這個夥伴的帶動下,學生更容易主動地獲取知識。?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枯燥的數學學習中加入遊戲的成分,最能引發學生的興趣,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不知不覺就培養了學生的數感。例如壹年級學習?6的認識?,可組織學生玩這樣壹個遊戲:4個人壹組,桌面上用線繩圍壹圓圈,把6個石子同時扔到桌面上看圓圈內有幾個,圓圈外有幾個,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很好地理解了6的組成。雖然這是個非常簡單的遊戲,但引入遊戲之後,學生的興趣就陡增不少,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這個例子說明,簡單的遊戲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學生在?玩?中,體驗數的分與合,增強了對數與數之間轉換關系的理解,也即發展了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