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四庫全書》分為哪四部?

《四庫全書》分為哪四部?

《四庫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

《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期編修的大型叢書。在清高宗乾隆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文津閣藏本,***收錄3462種圖書,***計79338卷,36000余冊,約八億字? 。規模是《永樂大典》的三倍半。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初稿完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全部完成。乾隆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於全國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貯於紫禁城文淵閣、遼寧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後抄好的三部分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對中國古典文化進行了壹次最系統、最全面的總結,呈現出了中國古典文化的知識體系。《四庫全書》可以稱為中華傳統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成之作。中國文、史、哲、理、工、農、醫,幾乎所有的學科都能夠從中找到源頭和血脈。

擴展資料:

歷史背景

文化源流

傳統學術自身的延續及發展,也在迫切要求當時的目錄著作承擔起“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責任,以經學為主的中國學術,歷經了近二千年的發展歷程,從漢代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直到清代漢學,期間淵源流變、興衰利弊,都需要作出恰當評價。

《四庫全書》既然要囊括乾隆以前的歷代典籍,那麽,對傳統學術的總結也就責無旁貸,因為傳統目錄學正是將典籍按照壹定的體系加以排纂編次,進而通過文獻典籍本身以及分類、編目、序錄等方式來反映學術發展歷史的。因此,編排歷代典籍,總結評判傳統學術,就成了《四庫全書》編纂者的壹項重要工作,《四庫全書總目》也就由此應運而生。

時代風氣

四庫修書之前,出版業高度發達,典籍充分積累,藏書興盛,文獻整理工作全面展開,漢學成為主流學風。在時代學風下,學者們需要閱讀大量藏書,以及許多完整的原著,以征引材料,考證學術源流。而對於自明末以來進入中國的西學,如何對待,到自覺檢討並總結以引導臣民認識西學,確立西學政策的時候了。在這種形勢下,需要更大規模的行動,來做壹次徹底全面的學術文化總結,也必得政府親自出面主持方能完成這個任務。而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和雄才大略的乾隆帝,希冀超邁前人,並且他自己也完全有能力識斷、調理文化。 [5]?

皇帝自身

乾隆中期,經過壹百多年的勵精圖治,清朝呈現出盛世景象。思想學術文化亟待總結的要求,政治經濟的保障,以及乾隆個人的喜好,學術界的呼聲,使中國傳統的盛世修書在這個時候又展示出巨大魅力,催生出繼順康雍之後再次修纂大型書籍的態勢。盛世的宏闊是需要鴻篇巨制來充實的,而清政府也需要完成時代留給自己的使命。

四庫修書就表面而言,起於三方面。壹是周永年自明末曹學佺再倡儒藏說,提倡集合儒書,與釋藏、道藏鼎足而立。二是乾隆下詔直省督撫學政征求遺書,匯送京師。三是朱筠、王應采奏請校辦《永樂大典》,輯佚書籍。但實際上是學術文化發展到總結時期,以及學術與政治的合力的需要。當然,乾隆想超越父、祖修書之功,尤其是超越祖父《古今圖書集成》的私意也是不可忽視的。

主要內容

《四庫全書》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按照內容分類分經、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類,類下有屬。全書***4部44類66屬。

經部收錄儒家“十三經”及相關著作,包括易類、書類、詩類、禮類、春秋類、孝經類、五經總義類、四書類、樂類、小學類等10個大類,其中禮類又分周禮、儀禮、禮記、三禮總義、通禮、雜禮書6屬,小學類又分訓詁、字書、韻書3屬。

史部收錄史書,包括正史類、編年類、紀事本末類、雜史類、別史類、詔令奏議類、傳記類、史鈔類、載記類、時令類、地理類、職官類、政書類、目錄類、史評類等15個大類,其中詔令奏議類又分詔令、奏議2屬,傳記類又分聖賢、名人、總錄、雜錄、別錄5屬,地理類又分宮殿疏、總誌、都會郡縣、河渠、邊防、山川、古跡、雜記、遊記、外記10屬,職官類又分官制、官箴2屬,政書類又分通制、典禮、邦計、軍政、法令、考工6屬,目錄類又分經籍、金石2屬。

子部收錄諸子百家著作和類書,包括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家類、醫家類、天文算法類、術數類、藝術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等14大類,其中天文算法類又分推步、算書2屬,術數類又分數學、占侯、相宅相墓、占蔔、命書相書、陰陽五行、雜技術7屬,藝術類又分書畫、琴譜、篆刻、雜技4屬,譜錄類又分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3屬,雜家類又分雜學、雜考、雜說、雜品、雜纂、雜編6屬,小說家類又分雜事、異聞、瑣語3屬。

集部收錄詩文詞總集和專集等,包括楚辭、別集、總集、詩文評、詞曲等5個大類,其中詞曲類又分詞集、詞選、詞話、詞譜詞韻、南北曲5屬。除了章回小說、戲劇著作之外,以上門類基本上包括了社會上流布的各種圖書。就著者而言,包括婦女,僧人、道家、宦官、軍人、帝王、外國人等在內的各類人物的著作。

編纂人員

任職人員:歷任正總裁官(16人)愛新覺羅·永瑢、愛新覺羅·永璇、愛新覺羅·永瑆、劉統勛、劉綸、舒赫德、阿桂、於敏中、英廉、程景伊、嵇璜、福隆安、和珅、蔡新、裘曰修、王際華

歷任副總裁官(10人)梁國治、曹秀先、劉墉、王傑、彭元瑞、金簡、董誥、曹文埴、錢汝誠、沈初

總閱官(15人)德保、周煌、莊存與、汪廷玙、謝墉、達椿、胡高望、汪永錫、金士松、尹壯圖、李綬竇、光鼎、倪承寬、李汪度、朱珪

總纂官(3人)紀昀(紀曉嵐)、陸錫熊、孫士毅

總校官(1人)陸費墀

翰林院提調官(22人)夢吉、祝德麟、劉錫嘏、王仲愚、百齡、張燾、宋銑、蕭際韶、德昌、黃嬴、元曹城、瑞保、陳崇本、五泰、運昌、章寶傳、馮應榴、孫永清、史夢琦、劉謹之、蔣謝庭、戴衢亨

武英殿提調官(9人)陸費墀、彭紹觀、査瑩、劉種之、韋謙恒、彭元珫、吳裕德、關槐、周興岱

百度百科-《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