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柳宗元是哪個朝代的

柳宗元是哪個朝代的

唐代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壹帶)人,唐宋八大家之壹,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

出身河東柳氏。元與韓愈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柳宗元壹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柳宗元遺族所建柳氏民居,現位於山西晉城市沁水縣文興村,為國家4A級景區。

人物生平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東郡(河東柳氏與河東薛氏、河東裴氏並稱“河東三著姓”),祖上世代為官(七世祖柳慶為北魏侍中,封濟陰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_曾為宰相,曾祖父柳從裕、祖父柳察躬都做過縣令)。其父柳鎮曾任侍禦史等職。柳宗元的母親盧氏屬範陽盧氏,祖上世代為官。柳宗元只有兩個妹妹。

773年,柳宗元出生於京城長安。四歲時,母親盧氏和他住在京西莊園裏,母親的啟蒙教育使柳宗元對知識產生了強烈的興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長安度過,因此對朝廷的腐敗無能、社會的危機與動蕩有所見聞和感受。(九歲時遭遇建中之亂,建中四年,柳宗元為避戰亂來到父親的任所夏口。年僅12歲的柳宗元在這時也親歷了藩鎮割據的戰火)

公元785年(貞元元年),柳鎮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隨父親宦遊,直接接觸到社會,增長了見識。他參與社交,結友納朋,並受到人們的重視。不久,他回到了長安。父親柳鎮長期任職於府、縣,對現實社會情況有所了解,並養成了積極用世的態度和剛直不阿的品德。能詩善文的父親和信佛的母親為他後來“統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思想理論

哲學思想

柳宗元是壹個政治革新的人,推崇“古文”運動。他的哲學思想,是同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然科學所達到的水平相適應的。他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發展到了壹個新的高度,是中唐時代傑出的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學論著有《非國語》《貞符》《時令論》《斷刑論》《天說》《天對》等。在這些論著中,柳宗元的哲學論著中,對漢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說持否定態度。他反對天諸說,批判神學,強調人事,用“人”來代替“神”。柳宗元把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用唯物主義觀點解說“天人之際”即天和人的關系,對唯心主義天命論進行批判。

柳宗元所寫的壹些關於社會政治的論著,是他的政治思想的具體反映,是他參與政治鬥爭的壹種手段。柳宗元認為整個社會歷史是壹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有其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的客觀發展的必然趨勢。他的言論從折衷調和的立場,來對儒、法、釋、道等各家學說作調和的解說。

佛學思想

柳宗元壹生好佛,他曾說:“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積三十年。”這三十多年大致可分為幼時的盲目、為政時期的附會時尚和貶官後的自覺三個階段。他在長安應舉和為政時期,曾與文暢等出入官場文壇的僧侶結交,很欣賞晉宋以來名家人與和尚支道林、釋道安、慧遠、慧休的關系,並極力稱贊那些與自己同時代人的那種“服勤聖人之教,尊禮浮圖之事”的亦儒亦佛的生活。柳宗元認為“佛之道,大而多容,凡有誌於物外而恥制於世者,則思入焉。”這正是他改革失敗後被貶永州的真實心理狀態。於是,“自肆於山水間”,更有意識地從自然山水中尋找慰藉,以排解心中的郁結。

柳宗元絕不是生性淡泊之人,他對待人生的態度是積極執著的。他雖然好佛,但他的思想基本上還是儒家的。他壹生有兩項重大活動:壹是參與永貞革新,壹是領導古文運動。這二者都與他復興儒學、佐世致用的思想有關。他既身體力行了“勵材能,興功力,致大康於民,垂不滅之聲”的政治理想,又明確提出“文者以明道”“輔時及物”的主張和以儒家經典為“取道之源”的原則。

盡管柳宗元自稱“自幼好佛”,天臺宗也把他列為重巽的俗家弟子。但他卻不是壹個虔誠的佛教徒,他博采眾家,蘇軾贊許他“儒釋兼通、道學純備。”他對佛教的接受,主要是領會佛教義理,以圖“統合儒釋”,把佛教思想納入儒家思想體系。

人物評價

蘇軾:“所貴乎枯談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

歐陽修:“天於生子厚,稟予獨艱哉。超淩驟拔擢,過盛輒傷摧。苦其危慮心,常使鳴心哀。投以空曠地,縱橫放天才。山窮與水險,上下極沿洄。故其於文章,出語多崔嵬。”

嚴羽:“唐人惟子厚深得騷學。”

毛澤東:“柳宗元是壹位唯物主義哲學家,見之於他的《天說》,這篇哲學論著提出了‘天與人交相勝’的論點反對天命論。劉禹錫發展了這種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