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森和克裏克發現了什麽
沃森和克裏克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
1951年,詹姆斯·杜威·沃森來到劍橋,他們都對分子結構如何儲存遺傳信息的這個問題很感興趣,隨即展開合作。他們註意到埃弗裏、赫爾希、蔡斯等人的工作,把工作對象鎖定在DNA的結構上。他們認為,有可能能猜到壹個好的、可以解釋這個問題的分子結構。
1951年11月,莫裏斯·威爾金斯來到了劍橋大學,並且提供和他的同事亞歷山大·斯托克斯壹起從X衍射的實驗結果中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
克裏克在1952年初曾經讓格裏菲斯試著利用基本化學原理和量子力學計算壹下不同的核苷酸之間的吸引力。格裏菲斯的結果顯示鳥嘌呤(G)與胞嘧啶(C)互相吸引,而腺嘌呤(A)與胸腺嘧啶(T)同樣也是同壹對。此時克裏克並沒有意識到此結果的重要性。
1952年底,查格夫來到英國與沃森和克裏克見面,並告知他們他的新發現,也就是查格夫法則(也稱堿基當量規則)。這條法則內含兩個比例:鳥嘌呤(G)與胞嘧啶(C)的比例為1:1,腺嘌呤(A)與胸腺嘧啶(T)的比例也為1:1,與格裏菲斯的計算結果相同。
沃森後來突然意識到,A:T這壹對和C:G這壹對的結構很相似,它們都壹樣長,且每壹對裏的兩個分子都是由氫鍵連起來的。沃森及克裏克在綜合查格夫等人的發現後完成DNA分子結構的研究。沃森及克裏克在1953年4月25日首次在《自然雜誌》公布研究結果,他們在論文中使用了“照片5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