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壹級文物損壞事故的相關疑問
故宮管理混亂、技術人員不專業
“故宮又出大事了!”7月30日,網友“龍燦”在微博發布消息稱:“故宮器物部手續不全,將國家壹級品宋代哥窯瓷器壹件出庫,不料被工作人員摔碎,故宮壹級品壹***才1106件。現在,故宮、文化部下封口令。”微博很快被轉發過萬,不少網友表示惋惜:“極其珍稀的宋代哥窯再減壹員,默哀。” 龍燦表示,消息來源於他的老師、南方瓷器界壹位權威專家,“但我現在不能公布他的名字。”據稱,當時故宮器物部將這件哥窯瓷器出庫,打算送到科研處,利用新引進的設備進行成分分析,以便研究。但器物部工作人員在出庫過程中將瓷器摔碎。
在得悉故宮解釋的事故真正原因後,龍燦表示:“我認為這比失手打碎更嚴重,因為這說明故宮管理太混亂、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太差、太業余!”
若無曝料故宮會主動公開嗎
從7月4日事發,到7月30日晚被微博曝料,7月31日故宮對外承認事故,期間相隔26天之久。面對網友對於瞞報的質疑,陳麗華表示,事故的發生既有人的因素也涉及到機器的使用,通過對當事人輸入數據反復模擬,並請相關科技考古專家、物理學專家進行分析討論,最後斷定是人為操作失誤。這次事故完全是因為事故的復雜性導致了這樣壹個時間過程,但確實沒有網民質疑的所謂瞞報問題。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處長婁瑋則稱:“文物法對在業務工作當中出現的損毀等情況沒有規定上報時限。故宮鑒於事故原因的復雜性,規定了壹個月的時限。”
針對故宮方面的解釋,不少網友表示難以接受。有人稱:“規定壹個月時限?如果沒有微博曝料,妳們會在8月4日時主動告訴公眾嗎?”曝料者龍燦則質問:難道先報告藏品損壞會影響調查真相嗎?
據了解,此次文物損壞事件內部相當保密,此前故宮絕大部分工作人員均無從知悉。而據中廣網報道,壹位故宮現任中層領導稱,故宮內部已就此次文物損壞事件開過專門會議,個人不能接受媒體采訪。陳麗華昨天接受央視采訪時稱,不大範圍公布此事是出於對當事女碩士的保護考慮。
受損文物價值幾何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壹,與汝、官、定、鈞窯齊名,其特征可歸納為:黑胎厚釉,紫口鐵足,釉面開大小紋片。除了宮廷收藏,民間流傳極少。因宋代哥窯窯址至今尚未發現,今人只能從傳世作品中去解讀哥窯歷史。
對於此文物的價值,婁瑋介紹:按照國家規定,珍貴文物分壹、二、三級,壹級文物自然是最珍貴的。故宮博物院又把壹級文物具體分為壹級甲、壹級乙。只要夠壹級,就是非常珍貴的。故宮***有63件哥窯文物,其中57件是壹級品,包括壹級甲和壹級乙。
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說:“哥窯存世稀少是事實,據我了解,全世界僅存幾百件。如果從經濟價值角度來說,蘇富比去年5月在倫敦拍過壹件哥窯瓷器,價值為100萬英磅,同年秋天蘇富比在紐約拍的另外壹件哥窯瓷器是176萬美元,近年最貴的有成交記錄的價格大約是300多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000多萬元。當然,故宮的東西肯定要更珍貴。”
受損文物能否完全修復
關於本次事故原因,故宮方面解釋是把器物放在樣品臺進行檢測時,需要將樣品擡升到壹定高度進行調焦。由於操作的科研人員輸入數值出現問題,導致儀器內的樣品臺上升距離過大,使瓷器受到擠壓被損壞。
對於外界關心的瓷器損壞情況及有無修復可能性,婁瑋表示,目前這件文物破損成6瓣,破損情況雖有些復雜,但修復應不成問題。婁瑋說:“國內對陶瓷修復有很豐富的經驗,不只是故宮博物院,還有上海博物館等文博機構,都有很成熟的修復經驗。”
而馬未都則認為,完全修復文物是不可能的。馬未都表示,由於故宮給出的說明中沒有交代瓷器的具體損毀程度,所以很難說能修復到什麽程度。不過即便是最理想的狀態,瓷器只是壹分為二了,用技術手段完全可以將其粘合成壹體,但其價值、壽命跟從前比都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女研究生如何擔責
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介紹,造成此次文物損壞的是壹位理工科畢業的女碩士研究生。“她2004年就來到這個實驗室,進行過正規的培訓。相當壹段時間都是她來操作這臺設備。其專業技術職稱是中級。由於我們實驗室2005年才組建,她是第壹批來實驗室工作的,算是資深。去年50多件古瓷的檢測她也參與了,沒有出現過情況。”
陳麗華昨天表示,對女碩士的處理將按照操作失誤造成壹級品損壞的標準,嚴格依規處理當事者。此前,苗建民認為事故有主客觀兩重原因,其中事故的客觀原因歸咎於儀器:這臺儀器在輸入壹個數值後,沒有再次確認的功能,“但我們還是認為,應該從主觀上找原因,是我們自己操作失誤造成的。”苗建民表示,事故發生後,當事人很痛心,自己作為部門負責人也非常自責。
7月26日,調查組專門就該報告進行了集體討論,對事故相關責任人的處理進行了初步討論。根據《中華人民***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館藏壹級文物損毀的,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核查處理。文物收藏單位工作人員因不負責任造成珍貴文物損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的,依法開除公職或吊銷其從業資格;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關於故宮的回應,事故曝料者龍燦昨天在自己微博中撰文稱:“故宮……別讓女碩士獨自頂包。”龍燦認為,事故責任不在操作者而在管理者。對於事故原因調查,應讓上級、下級、媒體、業內專家都參與。故宮自己成立調查組,是“既當原告又當法官”。
文化部事先不知情
根據《國家文物局突發事件應急工作管理辦法》規定,國有文物事業單位應當在知道突發事件發生後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如發生壹級文物丟失或者損壞等情形,縣級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接到報告2小時內,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級文物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並同時向國家文物局報告。《辦法》還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
文化部相關部門昨天上午證實,已在7月31日收到故宮博物院的事故調查報告,但具體內容暫時不便透露。事故發生在7月初,但工作人員表示,不確定當時是否收到事故通知,“以故宮方面的說法為準”。而根據網友“曝料”,文化部早就知曉此次事故,甚至“指導”故宮方面向公眾隱瞞此事。
暫停的是怎樣的測試
事故發生後,故宮暫停了實驗室的全部測試工作,對該設備進行檢測。隨後成立了由相關院領導和部門負責人組成的事故調查組。
此次損壞文物的“無損分析測試”,是指在不給所測文物帶來任何宏觀物理化學變化和潛在危害而獲取與文物產地、制作年代、制作工藝等相關的物理化學信息的分析測試技術。由於哥窯瓷壹直沒有找到確切的古窯遺址,對其進行系統的無損分析測試十分必要。從去年開始,作為宋代官窯瓷器研究課題的壹部分,故宮博物院已利用這臺無損檢測儀器順利完成了對50余件陶瓷文物的分析測試工作。
苗建民表示,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和現代科技方法結合起來,對古陶瓷進行綜合研究,這是壹個不會改變的發展方向,“我們現在需要做到的是在萬無壹失的情況下,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
故宮新聞發言人馮乃恩也表示,故宮博物院不會“因噎廢食”,出了壹次事故就不做這個科研了,但要從事故中汲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