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古人關於面子問題的故事?
勾踐臥薪嘗膽 為了復仇放棄面子
孔圉不恥下問 為了求學放棄面子
具體內容:
負荊請罪:戰國時候,有七個大國,它們是齊、楚、燕、韓、趙、魏.秦,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這七國當中,又數秦國最強大。秦國常常欺侮趙國。有壹次,趙王派壹個大臣的手下人藺相如到秦國去交涉。藺相如見了秦王,憑著機智和勇敢,給趙國爭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見趙國有這樣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趙國了。趙王看藺相如這麽能幹。就先封他為“大夫”,後封為上卿(相當於後來的宰相)。
趙王這麽看重藺相如,可氣壞了趙國的大將軍廉頗。他想:我為趙國拚命打仗,功勞難道不如藺相如嗎?藺相如光憑壹張嘴,有什麽了不起的本領,地位倒比我還高!他越想越不服氣,怒氣沖沖地說:“我要是碰著藺相如,要當面給他點兒難堪,看他能把我怎麽樣!”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裏。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們以後碰著廉頗手下的人,千萬要讓著點兒,不要和他們爭吵。他自己坐車出門,只要聽說廉頗打前面來了,就叫馬車夫把車子趕到小巷子裏,等廉頗過去了再走。
廉頗手下的人,看見上卿這麽讓著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見了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們。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讓著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裏啦!這麽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壹個厲害呢?”大夥兒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國內文官武將壹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只老虎,兩只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壹只要受傷,甚至死掉,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妳們想想,國家的事兒要緊,還是私人的面子要緊?”
藺相如手下的人聽了這壹番話,非常感動,以後看見廉頗手下的人,都小心謹慎,總是讓著他們。
藺相如的這番話,後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壹只袖子,露著肩膀,背了壹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對著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著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
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這兩個人壹文壹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負荊請罪”也就成了壹句成語,表示向別人道歉、承認錯誤的意思。
臥薪嘗膽: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煉意誌,安逸反而會消磨意誌。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誌,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裏掛了壹只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壹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最後並找到時機,滅亡吳國。
不恥下問: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的人。在孔圉死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因此特別賜給他壹個"文公"的稱號。後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壹次,他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很多,憑什麽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孔子聽了微笑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大方而謙虛的請教,壹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並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於服氣了。
不把向學問、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成可恥的事。形容謙虛、好學。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