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叫板導演王扶林,紅樓夢拍得壹塌糊塗,妳怎麽看?
王扶林導演的87版《紅樓夢》播出後,作家王朔怒懟:嚴重不靠譜!王扶林完全沒才氣,這劇差點給我看吐了!”
王朔怒懟導演王扶林1979年,時任央視文藝部導演的王扶林去英國BBC考察,看到BBC陳列著由莎士比亞,托爾斯泰等戲劇改編而成的電視連續劇,他的腦海中不由浮現出壹個大膽的想法。回國後,王扶林和領導提出,要把中國的古典名著搬上電視熒屏。誰知領導竟和他的想法不謀而合,立刻問“拍什麽?”“要拍《紅樓夢》!”話音剛落,王扶林自己也嚇了壹大跳。他並沒有研究過《紅樓夢》,僅僅在大學時隨手翻閱過幾頁。很快,央視特批了680萬經費,項目成功立項。可當王扶林再拿起《紅樓夢》的書壹看,立馬就後悔了———覺得自己太不知深淺!為了完成這部劇,他跟領導申請脫產壹年。
這壹年裏,王扶林啥也沒幹,把自己關在招待所裏,捧著《紅樓夢》,搜集當時所有能找到的專家和資料,看了整整壹年,看得頭昏腦脹。即便如此,在討論《紅樓夢》劇本的提綱時,王扶林幾乎不敢也插不上嘴,因為這本書中人物之間關系龐雜,他生怕自己壹發言就出錯了。籌拍《紅樓夢》時,王扶林首先做了最重要的壹件事,就是向專家顧問團請教,改編出劇本。當時,他找到了所有能找到的專家,包括王昆侖,沈從文,吳世昌,周汝昌,啟功等20多個紅學界的權威,不僅囊括了大半個紅學界的權威,也幾乎涵蓋了當時文壇的巨擘。
紅樓夢拍得壹塌糊塗1982年,他們壹齊聚在中國音樂學院裏,商討劇本的改編。這版《紅樓夢》的劇本從1983年3月6日起稿,當年年底完成初稿,1984年3月完成第二稿。但最後他們直到1986年1月才完成最終的定稿,光改編劇本就花了兩年零兩個月。而專家們除了改編劇本,他們還要為劇組的方方面面把關,甚至為經費緊張的劇組解決“大麻煩”。
除了讓專家們糾錯和技術上的指導,王扶林導演在演員選角上也費勁了心思,他是國內海選演員的第壹人。對於他的堅持,央視也很認可,專門定了壹個選演員的小組,到全國各省市進行初選。選角歷時壹年多,從壹萬多報名的人中,最終選出了153個演員。他們把候選人“關”進了北京圓明園,專門花10萬塊進行緊鑼密鼓地培訓。這些演員中,有鞋廠工人,商場的售貨員,幾乎完全沒有表演經驗。在那裏,演員們重新“上課”,從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學習表演,到練習琴棋書畫,進行形體訓練,提升個人藝術修養。
差點看吐了壹群人每天早上起來練功,上午由周汝昌,馮其庸等專家們給演員們講課,下午演員們演戲,每個人由自己的意願選擇角色,再由導演,演員和專家來點評。《紅樓夢》拍完後,送審過程中王扶林悄悄溜走了,“肯定是要挨罵的,缺乏信心。”1987年,《紅樓夢》播出後,他並沒有那麽喜悅,而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因為報紙上每天都有各種評論,作家王朔就直接批評《紅樓夢》:“嚴重不靠譜!他最早拍《敵營18年》就特不靠譜!”此外,王朔還吐槽王扶林,“王扶林是壹個完全沒有才氣的導演,他的電視劇都缺鏡頭!紅樓夢是旗人的打扮,他弄那不三不四的戲裝,幹嘛呢?”“妳必須穿旗裝才能說北京話,那種很上層,很文雅的北京話,用北京話溜紅樓夢裏的詞特舒服,才能搭上!他們都拿普通話,弄壹幫小孩,妝也不靠譜,差點給我看吐了!太不好了!”
對於87版《紅樓夢》是否好看,屬於見仁見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王扶林拍的這版《紅樓夢》,最切合曹雪芹的原著,還原度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