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電影票房超30億,是否意味著電影業復蘇成功?
電影院,復工容易復蘇難!!!
自從國家發布低風險地區影院可有序復工通知之後,業內可以說是手忙腳亂。被擱置的電影忙著排檔,被擱置的劇本忙著拍攝。壹系列新片也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像是《蕎麥生長》等新片以及《哪咤》、《誤殺》等的重影片都相繼定檔。
疫情這壹年對?影視行業?無疑是比寒冬更寒冷的打擊,倒閉的公司、解散的劇組、事業的演員不計其數。相應的電影院的從業者們也都紛紛轉行,有的老板開起了餐館,員工送起了外賣。2019年下半年的電影業就處於寒冬狀態,疫情的擴散又從根本上斷掉了電影業盡快復蘇的希望。
自電影院陸續開放以來,表象上大家都以為電影業要復蘇了,其實不然。
某影院復工當日以個位數的票價吸引了大票羊毛黨,看似熱鬧非凡、高朋滿座的電影業相當於請觀眾看免費電影。這種低價拉動的消費者,未必是真的觀眾。目前大部分的普通觀眾還是持觀望態度的。就算是有壹部分圈地自嗨的狂熱影迷,也是壹部分微不足道的收入,對於支撐電影業的復蘇還是微乎其微的。
國內院線的復工從3月份開始就壹直有呼聲在,但隨著疫情的反復,開工又停,目前對於局部地區的疫情爆發尚且難以估量。小成本的電影扔出去沒水花,面對疫情的反復無常,大成本大制作的電影又不敢貿然投資 ,不管是資金鏈多麽充足的制作團隊都怕自己的投資打了水漂,特別是在北京和東北地區以及新疆地區突然出現的局部性爆炸疫情後,大家更不敢貿然去進行正常的投入和復工,所以以此來看,對於電影行業的復蘇,真的是遙遙無期。又或許最後我們會因為這場疫情改變壹些常規的生活方式來適應新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