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央視中秋晚會上的5大藝術家,個個實力超群,狂甩流量明星幾條街

央視中秋晚會上的5大藝術家,個個實力超群,狂甩流量明星幾條街

9月21日晚8時,讓人期待已久的央視中秋晚會終於拉開序幕。

本次晚會的開場曲是由鄭愷和張含韻演唱的《明月升》。整個舞美可謂是向觀眾們展現了“今夜元宵,滿庭芬芳;桂花豐年,四海同唱”的場景。

隨後井柏然和劉詩詩的“才子佳人”搭檔也非常養眼。

除了流量明星,在此次晚會中也有5位藝術家出場。 這5位 藝術家個個 都實力非凡,他們 背後的故事也非常精彩呢。

在這次節目中,薩頂頂老師攜手尚雯婕給觀眾們演唱了壹首《春江花月夜》,頂頂的唱功可謂是無人能質疑,壹開口就讓人震撼。

之前她在節目上唱的《左手指月》,讓評委們起了雞皮疙瘩,這次在中秋晚會上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畢竟當初連韓紅都對她說:“ 妳的唱功嚇到了我,妳這種技術連我都不會,真的,我為妳驕傲。 ”

而作為創作型歌手,薩頂頂壹路走來並不容易。

她原名周鵬,出生於河南平頂山,外婆是蒙古族,他的父親是漢族。不過小時候她都是跟著外婆在蒙古族村落裏長大的,她們過的都是遊牧的生活,這在壹定程度上激發了她的天性,從小就愛唱歌。

後來到了高中,她考入軍藝學習通俗唱法, 所以她的專業性是毋庸置疑的。

2000年,17歲的周鵬,參加了第九屆CCTV青年歌手大獎賽,憑借壹首讓人震撼的《塔裏木河》獲得銀獎,讓觀眾們都認識到了這個特別的女孩。後來她就被音樂公司看上,從此走上了歌手之路。

但剛開始她出專輯的時候曲風都是向流行音樂靠近,沒有特色,所以並不火。

後來到了2005年,她改名為 “薩頂頂 ”,薩是她外祖母的姓,頂頂是她的小名,也開始以蒙古族的身份出現在大家面前。 這樣壹改,也改變了她的人生。

後來就各種節目找她上,並且她還走出了國門,在國外也引起了壹陣轟動,專輯《萬物生》在日本僅僅上架壹周就售空,還受到了格萊美音樂獎多名資深品位的肯定,邀請她赴美交流。 薩頂頂是真正的把中國的藝術帶到了世界。

同時央視還邀請她多次上春晚表演,這足以看出大眾對她的肯定。而面對這些突如其來的金錢名利,薩頂頂壹直保持著壹顆初心,對音樂壹直都非常純粹。

多年來很少有看到她拿 娛樂 新聞來博人眼球,也很少像那些流量小生們壹出名就拼命接綜藝、接代言,而是把大多數時間投入到自己的音樂創作中,所以每壹次的新作品都會給人帶來不壹樣的驚喜。

薩頂頂也說:“ 作為明星要認清自己,要嚴以律己扛起 社會 責任。 ”

這壹點她確實也在親身示範,這麽多年壹直專心做自己的事業,還壹直在做公益, 這樣的有實力又有責任感的女明星誰不愛呢?

李玉剛在古畫中唱了他這段時間大火的新歌《萬疆》,觀眾們都直呼“ 太絕了! ”

這首歌在剛發布的時候,就獲得了33億的播放量,李玉剛意境悠遠的腔調非常吸引人,在這個快節奏的環境下,他的歌聲像是專門來洗滌人們的心靈的。李玉剛真的不愧被人稱為“ 青年藝術家 ”。

但是很多人都只是看到了李玉剛在臺前光鮮亮麗的壹面,而背後的心酸卻鮮少有人知。

李玉剛的人生,可以說都是壹直在和自己作鬥爭。 1978年,李玉剛出生在吉林省公主嶺的壹個清貧家庭,父母是山裏普通的農民,李玉剛上邊還有壹個哥哥和姐姐。

當時他們家窮得連母雞下蛋了都舍不得吃,都要拿到集市上去還錢。也只有李玉剛這個小兒子生日的時候,父親才允許拿個雞蛋慶祝壹下,甚至他的姐姐李紅在那時只吃過雞蛋皮。

那時爸爸規定三姐弟誰生病了就可以拿5毛錢去買罐頭吃。有壹次李玉剛為了吃罐頭,而裝病,然而那5毛錢卻在拿去買罐頭的路上掉了。

父母靠著幹農活把姐弟戀拉扯大,後來到了李玉剛19歲,父母漸漸老了,沒有能力再撫養他讀書。 那時懂事的李玉剛不想成為家裏的負擔,於是帶上了200元,給家裏留下壹張紙條,便闖 社會 去了。

那是李玉剛第壹次走出山裏,本來他還對外面有著頗多的憧憬,可是很快他的希望被澆滅,沒有學歷的他只能去去餐館打工、歌舞廳打雜,在這期間受盡了冷眼。

不過也是因為在歌舞廳這段日子,他發現了其實自己唱歌不錯,歌舞廳的老板也非常喜歡他的聲音,於是讓他登臺演唱,李玉剛因此接觸到了歌手這個職業。

後來他和發小們壹起做起了樂隊,就在生活剛剛有起色的時候,因為不知道要辦演出證,李玉剛的樂隊被迫解散。 為了不被罰款,他只得跪下求情,但他還是挨了壹頓打,別人直接用麻將砸他的頭。 那時候他絕望得要投河,還是壹群乞丐救了他,意誌頹廢的他還跟著乞丐流浪了壹個月。

有壹天他終於想通,覺得自己要重整旗鼓追求夢想。這壹次他去了西安,白天在音響店打工,晚上去歌舞廳演出。在壹次演出中,本來他是跟壹位女歌手合唱《為了誰》,但那位女歌手因故不來,他就使出了自己的“ 看家本領 ”,利用男女生轉換完美完成了演出,這壹唱贏得滿堂喝彩。

從此他打開了“新世界”,開啟了反串的表演形式,為了呈現出更好的舞臺效果,還嘗試男扮女裝。 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他學習戲腔,還苦練舞蹈,連演出服他都學著縫制。

3年的時間,他練就壹身百媚身段。後來被邀請去參加了星光大道,壹舉獲得季軍,從此壹舉成名。

他融合戲腔和流行唱法的《新貴妃醉酒》,壹下子傳遍了全國,壹時間引起了大眾爭相模仿。後來的《清明上河圖》、《如夢令》讓他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當家“男花旦”。

中國歌劇舞劇院還破格招錄李玉剛為該院獨唱演員,他還獲得了文化領域最高職稱“國家壹級演員”的稱號。

但是其實李玉剛在走紅的路上,也因為“男扮女裝”飽受爭議,不過這並不會給他帶來很大的刺激。

因為他說:“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我們常常會覺得別人過得好,我過得不好,但其實每個過得好的人都有自己的難處。世界真的是平衡的,所以我想說,如果妳覺得很難,堅持不了妳就放棄。但是妳放棄了,就不要抱怨說我為什麽沒有得到。因為人生就是這樣,要得到必須付出,要付出還得學會堅持。”

李玉剛就是這樣用自己的付出和堅持的成就了現在的自己,在成名之後壹直不驕不躁,成為人們心中真正的藝術家。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天地壹片蒼茫

壹剪梅寒 傲立雪中 只為伊人飄香”

費玉清用壹首《壹剪梅》紅遍了大江南北,很少人知道這首歌背後的締造者就是音樂教父—— 陳彼得 。

這次的中秋晚會,陳彼得和趙照出演了《鄉愁》。他們兩在時鐘旋轉舞臺上用吉他深情彈唱,可以說讓無數不能歸家過節的遊子濕了眼眶。

雖然容顏已經老去,但是陳老的精神頭還是特別好的。 談起他的人生經歷,也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

1943年8月12日,陳彼得出生在四川成都的壹個軍人家庭裏,3歲時他和父母離開家鄉移居臺灣。

小時候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壹名歌手,上學時同學們吃完盒飯後都去操場玩耍,而陳彼得卻在書包裏拿出歌本壹首接壹首的唱,因此別人還稱他為“ 盒飯歌手 ”。

後來陳彼得考入大學,雖然讀的是機械專業,卻依舊沒有放棄成為歌手的夢想,他把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研究西方流行音樂上。 後來大學畢業,母親希望他可以從事收入穩定的機械專業工作,他卻義無反顧地投身音樂,壹個人背著壹把吉他壹次次向別人推銷自己,但壹次次被拒之門外。

就當他身上只剩下200塊臺幣的時候,壹家夜總會給了他面試的機會,陳彼得用他專業的唱法“征服”了老板,因此他得到了展現自己的平臺。

不過他並不甘心只做壹名歌手。

他開始作詞作曲進行音樂創作,在創作過程中大膽融入了搖滾、迪斯科等音樂元素,深受人們喜愛。後來推出了個人專輯《也是情歌》,在1983年作出了響徹大江南北的《壹剪梅》。

他除了耕耘音樂事業外,還為待遇底下的男藝人爭取利益,是首個發起創造藝人公會的人,是當時當之無愧的“教父”級別人物。 但是就是因為這樣壹位純凈又善良的音樂人,因為家國情懷卻遭到了不公對待。

80年代後期,他為淩峰創作的《吾愛吾國》蘊含了滿滿的遊子離家的情懷,可是還沒發行就遭到當地的封禁,各方人物還打壓他,讓他壹度患上抑郁癥。 終於受不了的他憤然離開臺樂壇,放棄了那裏所有的名利,回到故鄉。

再次踏向家鄉的土地,他再也不是那個牙牙學語的小孩。 身背吉他的他,在家鄉的巷子裏,唱響《我和我的祖國》,壹字壹句都是他發自內心的訴說,滿含真情,感染肺腑。

他繼續追求著音樂夢,為中華古詩詞譜曲,還在北京成立了工作室“喜鵲棚”幫助很多年輕人實現夢想。竇唯、何勇、崔健、汪峰都曾接受過陳老的幫助。

陳彼得這樣的人,不止是歌手、創作人,更是當之無愧的藝術家。 雖然時代在不斷更叠,但是真正的大師永遠都不會被遺忘。

說起趙照,或許大家覺得陌生。但是說起他創作的歌,可能妳都會不自覺地唱出來。

“當妳老了

頭發白了

睡意沈昏”

此前正紅的《當妳老了》的原唱者,便是趙照。 趙照的人生,就像他的歌聲壹樣,充滿了故事。

趙照出生於山東聊城的壹個普通家庭,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因為下象棋讓他對傳統文化有了興趣,每次下課的時候就讀起壹些傳統的文藝作品,這個也他以後的創作打下了鋪墊。

在趙照12歲那年,父親離開了他,他創作的《當妳老了》飽含著對父親的無限思念,可惜他再也沒機會看到父親老去的樣子。 父親的去世,也影響了他的音樂風格。

中學時期他便開始創作,後來還成立了自己的樂隊。

1998年他背著行囊來到後海唱歌,這個時候認識了趙雷,趙雷還拜他為師傅。在此期間,趙照創作了《姑娘,妳就嫁給我吧》,《燃燒》等歌曲。 但是當時入不敷出,所以他不得已還要在琴行幫人賣樂器,白天上班、晚上駐場,趙照就這樣過起了連軸轉的生活。

好不容易擁有的壹點休息時間,他就埋頭進入自己2、3平米的工作室裏作曲,像螞蟻啃骨頭壹樣去學那些樂理知識,他創作的每壹個音符都是自己壹個手指壹個手指摳出來的。 雖然苦但他覺得很快樂。

後來他認識了野孩子等壹眾好友,當時趙照並不像現在的壹些流行歌手或者偶像那樣,為了討好大眾可以不做自己。 他不奉迎、不媚俗、把自己最頻繁普通的生活經歷,寫進了音樂裏。

所以他的音樂總是能唱到人的心坎裏去,當年的壹首《鄉愁》不知唱哭了多少背井離鄉的人兒。

但後來“荒唐”的事情發生了。趙照得到了央視《夢想中國》的邀請,但是在參加節目前夕他卻得了肺炎導致失聲,這樣壹個大火的機會就這樣錯過。 後來徒弟趙雷火了,但師傅趙照卻沒火。

不過趙照把這些名和利看得很淡,生病期間壹直都堅持創作,他稱:“ 人在生病的時候,會思考得更多,寫了更多的東西,心理上的強大反而能醫治妳身體上的壹些孱弱,妳會更獨立,更堅信自己的力量。 ”

後來趙照也終於戰勝了病魔,事業也漸漸變得越來越好。

所以說,不忘初心的人,終究是會有個好結果的,如果妳沒等到,那就只是還沒來而已。

今天,著名的小提琴家呂思清登上了舞臺,和歐陽娜娜、涼山交響樂團演奏《覺醒年代》主題曲。

呂思清依舊是風采不減,歐陽娜娜在他身邊遜色了幾分,怪不得他被稱為“ 樂壇神童 ”。

呂思清出生於音樂世家,4歲開始就和爸爸、叔叔壹起學習小提琴。

其實壹開始爸爸並沒有想讓他學,那時候他手也不夠大,手臂也不夠長,但小小的呂思清看著哥哥學的時候,他就去拿筷子學著哥哥拉小提琴的樣子比劃,後來被老師發現天賦不錯,所以爸爸就給他學了。

到了8歲,呂思清被中央音樂學院錄取,師從王振山,成為學校中有史以來最小的學生。呂思清經過刻苦訓練之後,11歲就被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紐因看中,選拔到他創辦的天才音樂學校學習。 後來17歲就 奪得了舉世矚目的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是第壹位奪得此獎的東方人。

但是呂思清的小提琴家之路,也不是壹帆風順的。

呂思清清楚地知道,自己壹切都要從零開始,後來在小提琴名家德羅西?迪蕾教授的幫助下,他找回了音樂的自信,經過不斷刻苦的訓練,也找到了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方式。

東西方文化的***同滋養,賦予了呂思清獨特的魅力和風格,他演奏的協奏曲《梁祝》,極具細膩和力量,並且還把東方的文化非常完美的融入到了西洋樂器中,因此他的版本被稱為至今最佳。

1999年秋,他還參與策劃了中國第壹世界名琴音樂會“中秋賞月——世界名家名琴名曲音樂會”,攜五把意大利名貴古琴來演出,這樣的東西方文化交流方式,讓人們大開眼界。

呂思清在成名之後,壹直都是在純粹的做音樂,沈浸在自己的作品中,甚至還因為演出而錯過父親的葬禮,這件事也成為了他的終生遺憾。

現在很多所謂的音樂家,在出名之後總是想著轉戰 娛樂 圈博眼球、賺錢,很少可以像呂思清這樣做壹位幹凈純粹的小提琴手了。 其實我們的樂壇,更多的是需要這樣的人才。

在這次中秋晚會上的這5位藝術家,給我們演繹了真正的藝術作品,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他們跟那些流量明星的區別,專業上更是狂甩那些流量明星幾條街。

他們每個都不忘初心,在自己的領域裏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個個能力超群,純粹又努力,這樣的人是不應會被人們忘記的。

在這裏,我也來祝大家中秋快樂,闔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