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宇宙之中的恒星,都能發光?
宇宙中的所有恒星都是能發光的,原先天文學家在研究宇宙的時候,他們就是把能夠發光發熱的星球命名為恒星,而不能發光發熱的星球,是不能夠稱之為恒星的。恒星它本身必須要具備有四個條件:能夠發光、攜帶熱量、恒星上的光能夠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恒星能夠為附近的天體提供參照物,因為恒星是發光的,所以才能夠提供這種參照物。
宇宙當中有著很多的會發光的恒星,而這些恒星都是數之不盡的,它們的分布也是非常的稀疏。但人們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麽這麽多能夠發光的恒星都存在宇宙中,然而宇宙它卻是冰冷的,人類看到的夜空也還是黑暗的呢?那是因為它在宇宙當中除了有恒星之外,還有很多天體,它們是黑色的,是不能夠發光的。
人類隨著對宇宙中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後來發現了黑洞,有科學家提出黑洞應該也要歸為是恒星的壹種,但是黑洞它雖然有很高的能量,但卻不是壹個能夠發光的等離子體。科學家曾經有想改變過恒星的定義,他們覺得恒星的定義應該是由高溫等離子態的氣體組成,而這些離子態的氣體可以依靠內部的核聚變釋放能量,從而產生發光發熱的現象。對於這樣的重新定義,黑洞還是不符合恒星的壹個標準的。
科學家認為,恒星發展到主序星階段,恒星在不斷的演化已經進入了最後的階段將要結束,恒心就不會發生核聚變了,也就是說恒星的內部已經沒有了核聚變的能量提供了。但是宇宙中的黑洞,它們的質量大小都是不相等的,而且黑洞中它們存在有恒星級的黑洞,而這種恒星級的黑洞要比恒星大的很多,質量也大很多,能量也很大,所以科學家們認為黑洞可以歸為恒星的壹類,但是目前這種說法還沒有被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