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毅的人物生平
1907年8月8日生於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四十裏鋪壹個農民家庭。8歲時隨父母移居金州縣城,先後入金州公學堂、私塾讀書3年。早年曾在大連市錢莊當店員,後在奉天省財政廳當雇員。1925年春考入東北軍陸軍軍士教導隊第4期步兵科(隊長是張學良)學習。
1926年起任張學良副官處少尉副官、沈陽北大營軍械官。
1929年考入東北陸軍講武堂第九期。
1930年6月,萬毅在東北陸軍講武堂以名列該期學員考核第壹的優異成績畢業,並獲張學良獎給的懷表壹塊、指揮刀壹把。東北易幟,張學良就任陸海空軍副總司令,隨同去南京,任少校團副、少校營長、中校團副。
1935年隨軍轉戰陜甘地區,任東北軍3旅7團代團長。不久,被任命為聯絡參謀。結識中***組織派赴東北軍進行統戰工作的劉瀾波等人,開始了解工農革命道理,同情中***革命主張。
1936年1月起任東北軍第109師第627團中校團長(當時29歲,是東北軍最年輕的團長),同年加入抗日同誌會,11月參加革命工作,任第627團的抗日青年團榮譽團長,支持和掩護中***黨員在該團秘密開展抗日救亡工作。“西安事變”中,萬毅率部向渭南前線開進,準備抵禦國民黨進攻西安的軍隊。後因發表“張學良把蔣介石扣留,又親自送回去,他這個事情做得不對,未免太重義氣了”的言論,被繆澄流扣押,
1937年2月被反動勢力逮捕入獄。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10月獲釋後任東北軍第57軍(軍長繆澄流)
第112師第672團上校團長,曾參加南京保衛戰,全團戰沒,只身幸免。1938年1月任東北軍第112師第334旅第667團上校團長。
同年3月秘密加入中國***產黨,被吸收為中國***產黨特別黨員。
1938年,從5月至7月,東北軍第57軍第112師第667團在孫家山進行了陣地防禦和反突擊戰。並與第672團壹起進行了大桅尖戰鬥。兩次戰鬥擊退了日軍的進攻,給日軍以極大打擊,陣地失而復得,保衛了連雲港,使港城免受了日軍的塗炭。(連雲港保衛戰)
1940年初任東北軍第57軍第111師第333旅代旅長。同年9月與師長常恩多(是位具有愛國心和十分同情***產黨的領導人)發動針對與日軍勾結的57軍軍長繆澄流的“九·二二”鋤奸運動,將反***和勾結日軍的軍長繆澄流趕出部隊。
1941年2月17日被東北軍中的反動分子壹壹壹師頑固派三三壹旅旅長孫煥彩逮捕,關在魯蘇戰區監獄。
1942年8月在蔣介石密令處決的前夕,從監禁地逃出,進入濱海抗日民主根據地,找到中***中央山東分局。根據中***中央山東分局指示,旋即被派回東北軍,組織領導、改造脫離脫離反動派控制的第111師官兵,與反***頑固派進行鬥爭,任新111師副師長、師長。
1944年10月20日,奉山東軍區命令,新111師改編為八路軍濱海支隊,任八路軍山東軍區濱海軍區副司令員兼山東軍區濱海支隊支隊長。
1945年6月在中***七大上當選為中***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此時,他參加中國***產黨僅僅幾年時間)。
同年9月奉命率東北挺進縱隊2支隊(由膠東軍區特務營和濱海、魯中軍區3個連組成,有1200人,萬毅任縱隊司令員)進軍東北。
同年10月至1949年5月任中***中央東北局委員、山東軍區東北挺進縱隊司令員(至1946年1月)。
1945年11月至1946年1月任中***吉林省工作委員會委員、吉林軍區第壹副司令員。
1946年1月至7月任中***吉遼省委員會領導成員。1月至8月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吉遼(遼滿)軍區副司令員、東北民主聯軍第7縱隊(到1945年底,東北挺進縱隊發展到14000人,整編為第7縱隊)司令員。
同年2月至5月任中***吉遼省委員會遼北分省委員會委員、吉遼(遼滿)軍區遼北軍區司令員。
同年5月至7月任中***吉遼省委員會遼北省分委員會委員。
同年7月至1947年5月任中***吉林省委常務委員、吉林軍區副司令員。
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任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東北民主聯軍直屬第1、第2師和東北聯軍第7縱隊部分部隊,在吉林敦化地區合編組成,以第7縱隊領導機關為其領導機關)司令員(李作鵬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梁興初任副司令員,周赤萍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1947年5月至12月改任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政治委員(名將李天佑出任第1縱隊司令員)。8月至12月任黨委書記。
1946年8月至10月任東北各省(市)行政聯合辦事處行政委員會委員。
同年10月至1949年8月任東北行政委員會委員。
1948年1月至3月任東北軍區暨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政治委員、黨委書記。3月至11月任東北野戰軍第5縱隊(遼東軍區獨立1、2、3師組建)司令員、黨委書記。11月至1949年3月任東北野戰軍第42軍(第5縱隊改稱)首任軍長、黨委書記。參加“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攻占四平、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等戰役戰鬥。1949年4月至12月任第四野戰軍(同年4月起兼華中軍區)特種兵司令員、黨委書記。
1949年5月至12月任中***中央華中局委員。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後。
1950年1月至1951年10月任中***中央華中局委員、中南軍區特種兵司令部黨委書記(至1950年5月)。
1950年4月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5月至10月任中南軍區炮兵司令部司令員、黨委書記。
1950年10月至1952年7月任中國人民人民解放軍炮兵第壹副司令員兼東北邊防軍炮兵主任(至1951年2月)
1950年12月至1951年5月任炮兵黨委委員。
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特種兵司令員,中國人民誌願軍炮兵司令員,率部參加了第壹、二次戰役。
1951年4月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學校校長、黨委書記。同月至1952年7月兼任東北軍區炮兵司令員、黨委書記。
1952年8月至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 1953年9月至1959年9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裝備計劃部部長。
1954年4月至1959年9月任部黨委書記。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獲得壹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
1956年出席中***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
1958年5月任國防部第五部部長,負責領導特種部隊的組建工作。
9月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壹屆委員會副主席。參與核試驗場的空中勘察選址工作,並向中央軍委領導呈送核試驗場編制草案獲得批準。
1959年4月至11月任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裝備計劃部部長,5月至11月任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機關黨委書記。同年9月廬山會議後因受彭德懷錯案株連,被撤銷黨內外職務(1979年平反)。1960年4月被迫離開部隊,下放陜西勞動,5月起任陜西省基本建設委員會副主任,
1960年11月至1966年3月任陜西省林業廳副廳長。
1966年3月起任陜西省農林廳副廳長。“文化大革命”中再次受到迫害。
1967年11月至1973年11月被關押6年,患青光眼得不到治療。
1969年左眼失明。
1973年11月被釋放,右眼視力僅為0.08。
1977年10月至1982年任中國人民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顧問。
1978年3月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79年11月至1980年11月中國人民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為其平反,恢復名譽。
1982年9月出席中***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被選為中***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85年9月辭去中顧委委員職務。
1985年7月起按正大軍區職待遇。
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壹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他還是第壹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華人民***和國第壹、第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1997年10月3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著有《在廬山會議上》、《萬毅將軍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