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黑人更容易申請到美國名校
申請美國的名校時,同樣的平時成績和考試分數,黑人能橫掃藤校,而亞裔卻連藤校的門都摸不到。下面就來說說為什麽黑人更容易申請到美國名校。
還記得前段時間,壹個印度小哥以亞裔的身份申請美國醫學院,結果多次申請都慘被拒,最後通過變裝成為黑人小哥,成功申請上美國名校的事情嘛?
這件事雖然驚呆了不少人,但同時也讓我們質疑美國名校所謂的“公平”,對此大家對這件事有什麽看法呢?
結合下方顧問達人的看法壹起在留言區討論吧!
我只能籠統的說,基本上美國大學招國際學生比例都比較低,百分之十左右吧。如果妳沒有美國國籍,那就是國際學生,這個錄取率肯定無法跟本土學生抗衡的。這也是為什麽美國本土學生Sat1800就可以上哈佛的原因。而這個學生是什麽膚色不是關鍵,如果他是黑人,但不是美國國籍,壹樣也是屬於那百分之十的學生裏面的。
只是有的大學比較註重學生群體多樣性,哪怕很多中國學生達到錄取要求他們也不會全部錄取中國學生,還是會分出壹部分名額給其它國際學生,達到壹定的平衡。所以當亞洲學生學習很厲害的時候其它國際學生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優勢。
其實美國名校是不是歧視亞裔這事兒,哥來好好說說 。
據《每日郵報》報道,2008年,曾有兩名亞裔學生,申請美國常青藤名校被拒。
這兩名學生就壹紙訴狀,將普林斯頓告上法庭,狀告學校在招生過程中涉嫌種族歧視。
聯邦調查人員對包括普林斯頓大學,在內的多所學校,展開了長達七年的調查,最終的調查結果是——普林斯頓並未歧視亞裔族群申請人
普林斯頓大學的官方說法是——在招生過程中很難分清亞裔申請人
因為他們的背景資料極其相似,通常都是標準的醫學院預科生。無論美國官方的調查結果怎樣,實打實的數據證明了壹切——Thomas Espenshade和Alexandra Radford
2009年的研究表明,平均來看,亞裔想要進入名校,所需的SAT成績必須,要比白人學生高140分;比西裔學生高270分;比黑人學生要高450分。
這赤果果的三重標準,說不歧視妳哄誰吶!真當我們智商太高好欺負嗎?!
但是,官方說法裏有句話,刺痛了我們的心,那就是——極其相似。
大概意思是——對對對,妳們亞裔學生是很牛逼,但是又咋樣呢?
都長壹個樣兒,沒勁!
相似的優秀
國際名校拒收亞裔學生,難道是因為我們不夠優秀嗎?相反,我們太優秀。
不僅優秀,還是成批的優秀。流水線式的優秀,奧林匹克競賽。
90年代,我們的獲獎率是10%-20%,而現在是50%,在化學奧賽中,亞裔獲獎率更是高達90%。
亞裔學生的GPA,普遍比其他族裔的人群更高,每壹個人都是學霸,還都搞點高端藝術。
被中介叫去才參加了管弦樂團,又學會了彈鋼琴、打網球,我大亞裔學生,還有啥不會的?
啊!妳說!
相似的PS和Resume
遞交給國際名校的亞裔學生簡歷裏,都無壹例外的有著超高的GPA。
超牛逼的名企實習,超全面的個人技能。
但要知道,優秀的人很多,獨特的人卻很少。
所謂精英不是零瑕疵平庸的優秀,而是千萬人之中妳最閃耀。
不相信寶寶們沒有過這種體驗——壹搜索出國留學申請的文書怎麽寫?
得到的答案相似的十之八九,這些所謂DIY壹點都不DIY。傳說中的幹貨都是條分縷析的標準化回答——應該寫啥不該寫啥。哪兒該加粗,哪兒該分條,清清楚楚。
千萬個不同的人,用的都是同壹種套路,這樣寫出來的文書不相似,才怪。
當我們在狂背托福紅寶書的時候,美帝的青少年們,忙著準備舞會、參加社團、各種social。
他們不僅更具有獨特性,還擁有更強的活動能力,常春藤等名校嚴重依賴於校友的饋贈。
說白啦,就是賊愛錢。為了擁有能在社會各界成功的校友,他們會想盡辦法招收背景好、活動能力更強、更有潛力成為成功校友的學生。
他們想要的是交際花
而不是大學霸
不造妳們是不是和辰哥壹樣?最害怕的不是final、也不是寫paper。而是萬惡的groupwork和presentation。壹遇到當眾講話就膀胱作祟,話還沒出口已經慫了。但在我天朝目前的教育制度之下,要在三年高考五年模擬的淫威之下成為交際花顯然不切實際,但我們也絕對不要做千篇壹律的亞洲人!
辰哥發自心底的希望——我亞裔學子,有為實驗室而生的學霸,也有脫韁的野馬,有八面玲瓏的交際花,也有率性而為的詩人
唯壹不要的,是為了迎合某種標準,成為所謂“優秀”,無論是藤校還是州立,找到能讓妳的奇葩,盛放的那片土壤,才最重要。
統計顯示,哈佛亞裔學生SAT(美國高考)成績比白人學生平均高140分。無論是客觀數據,還是華人社區的主觀感受,美國名校對亞裔學生的名額限制是實際存在的。那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樣的歧視呢?
大學招生為了學校整體目標服務的。美國名校的戰略目標是什麽?高雅的說,是知名度,影響力,推動國家乃至全人類的創新進步;世俗的說,是捐款,是自己的學生在各行業成為翹楚。所以,名校招生的核心考量說白了就兩點:
1,學生將來成功的潛力有多大
2,回饋學校的可能性有多大
人們都說美國名校的學費很貴,的確是很高。但是,學費收入只能支付整個預算的八分之壹還不到。大部分的經費來自於捐贈的投資收益。但從捐贈上來看的話,亞裔對美國名校生存的捐贈基金的貢獻遠遠低於亞裔學生占學生總數的比例。
那傑出校友為學校帶來的聲譽方面的貢獻。查看壹下美國科學院數理化三個學科的院士情況,亞裔院士所占的比例僅占5%。從諾貝爾獎的角度來看,諾獎獲獎者***有889人。其中在美華裔只有7人獲獎,占總人數的0.79%。而猶太裔***有114人獲獎(其中包括愛因斯坦),是華人的16倍之多。相比於學者,社會上的傑出人士對母校聲譽的貢獻則是更加深遠和廣泛。
而亞裔,尤其是華裔在美國則缺少影響廣泛的傑出人士。真正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華裔是曾在NBA打球的姚明,但現已回國。接下來就是林書豪,林書豪讓全世界都知道哈佛也可以培養出優秀的NBA球員,這才是哈佛真正想要的人才。
即使如此,總體來看華裔校友對各名校在聲譽上的貢獻和白人及猶太裔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盡管亞裔聰明刻苦勤奮成績好,但是他們捐錢和獲得美國主流成功的概率小於其他族裔,限制亞裔的招生就成了臺面下的潛規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