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為什麽會關門?
說白了,政府關門就是因為“差錢”,把預算花光了,沒錢支付公務員工資,只有關門大吉。
美國總統是聯邦政府的大老板,政府“差錢”,按照中國百姓的理解就是總統“沒本事”向國會要錢。
別看美國總統乘“空軍壹號”、坐防彈車,到哪裏都是前呼後擁、耀武揚威的樣子,但他是名副其實的“紙老虎”。尼克松說句謊言,克林頓找個“小三”,這對普通百姓來說沒人過問,可總統就不行,堂堂壹個大總統,被法院和國會壹次次提審,壹個被迫辭職,壹個差點被彈劾。
美國總統在外“牛”,他可以把巴拿馬總統抓到美國審判,在國內,他就“牛”不起來了。
聯合國50周年慶典時,紐約市長為各國首腦舉行了壹場音樂會,音樂會開始前,市長居然把克林頓總統邀請的客人阿拉法特驅逐出了劇場,理由是他是“恐怖分子”,氣得克林頓七竅冒煙,但他對這位市長也無可奈何,只有代表自己去給阿拉法特賠不是,他代表不了別人,因為沒有公民授權他去給阿拉法特道歉。
美國總統到外地考察,地方政府官員沒有陪同的義務,甚至連見都不見,根本不給總統什麽面子。
美國任何級別的公務員哪怕是總統,都沒有財政撥款權,即使花費壹美元,也要到國會去申請。前些年,中國財政部代表團訪問美國,美國財政部對口接待,美國財長在招待宴會上說:“國會只批準了菜錢,沒批準酒錢。這桌菜由政府買單,妳們吃菜要感謝美國納稅人,酒由我自己買單,妳們喝酒要感謝我。”世界上唯壹超級大國的“財神爺”因公招待外賓,自己竟連酒錢都批不出來!
聯邦眾議員芭芭拉·喬丹講:“作為公仆,我們必須成為這個國家其他人的楷模。”所以,美國公務員就像生活在玻璃房子裏,壹舉壹動接受人民的監督。公務員是國庫的看門人,不能“監守自盜”,把國庫的錢悄悄裝到自己腰包,更不能撒謊,不好好幹工作,天天嚷嚷漲工資。為此,1990年11月5日生效的《聯邦公務員可比性工資法案》(FEPCA)特別規定“聯邦公務員的工資不得高於私企”。
可見,在美國,如果壹個人想發財,千萬別幹公務員,美國沒有人在公務員的職位上發財的。道理很簡單,任何壹級公務員都沒財權,接觸不到錢,這就從制度上杜絕了貪汙腐敗現象的發生。
那政府的錢是怎麽來的呢?在每個財政年度(上壹年的10月1日~當年的9月30日)結束前,總統要簽署13個撥款法案,也就是下壹財年的政府開支。但有時總統提出的預算在國會通不過,通常情況下是總統的預算開支太大,國會要削減總統的預算。如果總統不同意按照國會的要求削減預算,這就出現了預算缺口。這就需要總統與國會之間的智慧協商,盡快就預算問題達成壹致,否則,9月30日過後政府就要關門。
美國也有個在這種情況下避免政府關門的補救措施,那就是通過壹個短期臨時預算《應急預算方案》,為政府提供經費繼續運轉,為總統與國會繼續磋商提供時間。如果《應急預算方案》到期,正式的預算法案仍沒通過,這時,要麽再通過壹個《應急預算方案》維持政府運轉,要麽政府關門。
面臨政府關門危機
由於奧巴馬總統向國會提交的2011財年預算方案會造成1500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在2010財年結束時也沒得到國會的批準,所以,從2010年10月1日起,美國政府壹直在《應急預算方案》的支持下運轉,而這個預算3月4日到期,也就是說,到3月4日24時如果議會與總統達不成壹致,那從3月5日零時起,政府的錢就花光了,不得不關門。
為了避免政府關門,總統與國會進場磋商,雙方都希望對方在預算問題上有所妥協。***和黨控制的眾議院要求總統在本財年剩余的7個月裏,把預算削減610億美元,平均每天削減2.9億美元,總統則認為削減幅度過大,這對醫保改革、就業和刺激經濟復蘇都會帶來過大負面影響,為此,總統與國會之間壹直未能達成壹致。
為了避免政府關門,3月1日,眾議院又通過了壹個為期兩周的《應急預算方案》,要求奧巴馬總統必須在政府現有的開支水平上削減40億美元,平均每天削減約2.9億美元,削減幅度與眾議院當初提出的削減幅度沒有變化。
參議院民主黨領袖亨利·裏德3月1日表示,參議院民主黨議員盡管不贊成***和黨主張,但為了避免聯邦政府關門,他們將投票通過這壹臨時預算方案。
3月2日,參議院投票通過眾議院提出的《應急預算方案》,當天下午,奧巴馬總統無可奈何地簽署了這個方案,使之成為法律。這樣,美國聯邦政府3月5日關門的危機算是度過。但是,如果在3月18日前正式預算法案不能在國會通過,奧巴馬政府將再次面臨政府關門危機。
面對美國1500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和黨參議員湯姆·戈本說:“我們國家現在正患嚴重的疾病,而且患的是癌癥,它要讓我們失去自由。”
參議院***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說:“目前美國債臺高築,已嚴重損害了美國經濟,奧巴馬政府執政以來,美國財政赤字增加了3萬億美元,可我們卻失去了300萬個工作崗位,可以說,這是政府管理的最糟糕的方式,我們必須制止。”
獨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則認為,***和黨提出的如此巨大的預算削減,將會損害中產階級、窮人、老年人、病人和孩子的利益,因為很多針對這些人的福利項目將無法實施。民主黨警告***和黨,過分削減預算將妨礙美國經濟復蘇,損害美國的長期競爭力。
美國公眾對政府關門好像習以為常,筆者為寫本文,給美國朋友打電話讓他們談談看法,他們對此沒有表現出任何擔心,有的甚至不知道政府關門這回事兒。不過,《華盛頓郵報》在2月24日~27日針對政府關門危機進行了民意調查,調查顯示,36%的人認為如果政府真的關門那是***和黨的錯,35%的人認為是奧巴馬政府的錯,17%的人“各打50大板”,認為雙方都有過錯,12%的人沒有表態。
時間最長的政府關門
1995財年結束時,按照克林頓總統提出的預算,美國需要提高財政赤字的最高限額,眾議院議長紐特·金裏奇則堅稱,拒絕提高財政赤字最高限額,以避免讓國家陷入債務危機。開始,紐特·金裏奇議長認為克林頓總統會對此讓步,削減預算,結果總統否決了國會提交的預算法案,使總統與國會之間的這場博弈持續了很久,並導致聯邦政府在1995年11月14日~11月18日、1995年12月16日~1996年1月5日兩度關門。
由於預算法案沒有通過,從10月1日開始,政府只能依靠《應急預算方案》運轉。11月13日是《應急預算方案》到期的最後時刻,克林頓總統和金裏奇議長、戈爾副總統、眾議院***和黨發言人迪克·阿姆尼和鮑勃·多爾參議員再次磋商,設法解決預算分歧。
克林頓總統這樣描述這次磋商:“阿姆尼粗暴地對我說,如果我不向他們屈服,他們就讓政府關門,我的總統壹職也就幹到頭了。我厲聲回擊說,我將永遠不會讓他們的預算成為法律(總統不簽字,預算不能生效),我寧肯在民意測驗裏降5個百分點。如果妳們想通過妳們的預算,那妳們就要讓別人來當白宮的主人!毫無疑問,我們沒有達成壹致。”
於是,從11月14日開始,聯邦政府宣布關門。後來,總統與國會都作了些讓步,又通過了壹個《應急預算方案》,11月19日開始,政府重新運轉起來,但克林頓總統與議長的分歧仍未彌合,臨時預算12月15日到期,從而導致迄今為止美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壹次政府關門,80萬聯邦雇員無薪放假。政府關門期間,正趕上聖誕節,克林頓總統不得不自己掏腰包付白宮的電費,讓美國第壹聖誕樹的燈光沒有熄滅。
後來,通過了第三個《應急預算方案》,美國政府從1月6日開始開門辦公。在1996年1月6日~4月26日期間,美國聯邦政府壹直在幾個《應急預算方案》下運轉。
針對這次政府關門,***和黨與總統互相指責,但公眾比較同情克林頓總統,民意測驗顯示,克林頓總統的民意支持率達到了他上任以來的最高點,***和黨的支持率逐步下降。
紐特·金裏奇議長壹次對媒體記者透露,他之所以強迫政府關門,是因為總統曾粗暴地讓他和鮑勃·多爾參議員坐在空軍壹號飛機的後面,他感到受到了總統的羞辱。金裏奇對記者無意說的這句話,使他失去了道義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