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規律空間運動
古人所謂的陰和陽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呢?在現代人們看來,所謂陰陽就是宇宙壹切現象所存在的上下、左右、前後、明暗等等對事物概念的完全相反的矛盾組合,不過這僅僅只是人們對事物認識的思想意識的概念組合形式,它與古人所謂的 “無極太極和道的學說”卻完全是兩回事,古人對陰陽的描述和理解是從他們認識的真正的宇宙中來的,並且其陰陽理論具有著壹個非常完整的宇宙模型,這個模型就叫做“陰陽宇宙”模型!
這個模型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所身處的世界,僅僅只是叫做陽態的物質世界,它也叫做“物質宇宙”。而在這個物質宇宙的背後,卻存在著壹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由陰陽正反能量組合而成的能量宇宙,它叫做正反“真空宇宙”。物質宇宙的所有能量都是來源於真空宇宙的正反能量,物質宇宙的膨脹發展,正是因為從真空宇宙中吸取了大量的正反能量,並由正反能量的大量湮滅產生了物質和空間,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能看見的龐大的物質世界。
因此,相對於我們這個物質世界來說,真空宇宙叫做“陰態宇宙”,物質宇宙叫做“陽態宇宙”,或者叫做“正反空間”,故陰和陽的概念就是從這裏來的。不過古人認為陰態宇宙是由正反能量構成,而陽態宇宙卻是由正反物質構成,兩個宇宙的合成就變成了壹個統壹體,它就叫做“太極”。太極是由陽態宇宙與陰態宇宙合成的,因此太極也就變成了壹種叫做“陰陽宇宙”的宇宙模型。太極為壹,陰陽為二,兩個宇宙的合成數為四,這就是古人太極、陰陽、四象、八卦等等概念的由來。
陰陽宇宙的相合數為四,因此太極的空間形態就是四維的,而我們的物質宇宙是看不到陰態宇宙的,所以它的空間組合數就是三維的。四維和三維的空間組合數關系,就叫做“四象”和“八卦”。
陰態空間是看不見的專門研究宇宙能量的四維“空間運動”。而陽態空間是可見的專門研究看得見的三維物質運動。空間的運動形式就叫做“波”,它也相當於老子的“玄之又玄”。物質的運動形式叫做“粒子”,粒子的顯現也就是我們所能夠觀察到的宇宙萬物和壹切現象。
科學家發現,我們的整個宇宙就像是壹個“大原子”,原子的物質存在就叫做“原子核”,而圍繞著原子核運轉的就叫做它的“電子空間”。原子是宇宙萬物的最小的物質和空間的組合單元,我們可以把原子的結構擴展到整個宇宙,它無非也就是宇宙的物質結構與空間結構的無限放大而已。在我們這個三維空間的宇宙中,人們所能看到的僅僅只是宇宙這個大“原子核”中能夠放亮和發光的物質結構的聚集和物質粒子的運動而已,它叫做”物質空間”。
科學家已經發現暗物質暗能量,已經認識到真空大爆炸。已經探索到宇宙源頭是壹片真空。在那個時候,宇宙中沒有物質,只有真空能量子。這個發現與古人所講的太極陰陽宇宙觀是相符合的。宇宙最小和最基本的空間數結構限定就是原子,它是由陰陽空間的“生成規律”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然而到了我們人類社會的今天出現了電腦汽車飛船等等那就不是自然而然的了,它是由人類用思維“圖紙”設計制造出來的,這個圖紙的所有尺寸設計,按照我們的話說就叫做“空間形態的結構設定”。從圖紙到飛機上天,這其實就是壹種空間形態的“無中生有”和“虛實轉換”過程。所以我們內眼所見的萬事萬物都是陰陽空間同壹種模型演化而成的。因此萬物的運動都是同壹種演化模式運動,都是“陰陽空間”這個模型結構組合而成。
宇宙萬物的運動就是陰陽空間組合運動。小到壹個粒子,大到壹個星球,都是不同的陰陽空間結構數的組合。我們肉眼所見的只是宏觀結構狀態。其實宏觀結構背後都是無數粒子的組合運動。比如壹個人,就是由人身上無數的各種細胞粒子所組合而成。在比如壹輛車,就是由組成這輛的各種元素粒子組合而成的。
當然在宇宙中不同的系統演化方式也是不壹樣的。比如物質系統與生物系統就是不同的系統。總之萬物都是由各自陰陽空間數DNA所攜帶的遺傳空間數據進行自然演化遺傳生長變化。生物系統是由生物系統DNA所攜帶的空間數據進行演化繁殖的,物質系統由物質系統DNA數據演變。但是無論那種系統的“空間形態”的演化都是先從四維運動中開始的。
太極圖所表達的內容其實並不是我們物質宇宙的三維空間,而是把三維空間僅僅看成是壹個原子核中心的“物質點”,或者叫做“質點”。質點又叫做“中宮”,它代表了三維空間中所存在的“萬物”。我們把太極圖陽態的空間展開,它就是由正能量構成的五個空間能級圈層,叫做“陽態空間”,而與之對稱耦合的反能量構成的五個空間能級圈層就叫做“陰態空間”。它反映了中宮質點的萬物形態的出現,壹定是由陰陽空間的正反能量以及正反粒子的合成才能成立。
研究陰陽空間學。它必須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用四維觀念思想去思考,思維觀念如果只停留在三維空間中,妳的空間層次就很難提升。因為只有從四維的“觀察”中,妳才能發現事物的本質。我們對宇宙空間的認識還遠遠不夠,但是隨著玄學的發展與科學的進步,相信不久的將來未來我們對宇宙的認識會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