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香榧的好壞?
在這個處處是陷阱、時時需提防的商業社會,我們普通民眾遭遇了太多的坑蒙拐騙:假香煙、毒大米、註水肉、黑心棉、地溝油、大頭娃娃奶粉……,這些都是因為影響面太大或出了人命才被訴諸媒體和法律,而覬覦我們那幾個可憐的血汗錢的遠不止這些。商家奸詐、政府失職,而我們又不可能行行皆精通,事事都親躬。這就要求我們團結起來,信息互通,資源***享,才能維護自身權益,少受黑心商家毒害。今天我來給大家揭露壹種黑心食品——陳香榧!
香榧,對浙江,特別是諸暨及周圍縣(市)的人們來說,大多比較熟悉,杭州、上海等地的市民,也不會陌生。因為產量有限,香榧被越炒越熱,價格也不斷攀升,黑心商家也就應運而生。
香榧壹般在每年8月底或9月初開始采摘,堆漚壹段時間完成“後熟”,再剝去外果皮,曬幹、炒制,因此從采摘到上市最快也要壹個月。如果9月份妳就吃到香榧了,那麽不是陳香榧就是後熟不充分的香榧。
不過並不是說壹個月以後妳從市場上買到的就壹定是新香榧了。雖然這幾年經過科研人員的努力,香榧初步走上了穩產之路,但尚未根除豐收年和歉收年現象,比如今年的產量就可能不到去年的壹半,那就是說,香榧價格絕對會比去年高得多,這壹點,內行人去年就知道了(因為香榧有兩年果現象,今年采摘的香榧去年就已經結下了),於是個別有冷庫的商家便趁去年價格較低大量收購,囤積起來,準備今年大發不義之財。
香榧存放到春節出售,根本沒必要冷藏,而過了春節,基本上就沒人吃香榧了。因此香榧商建冷庫的動機就昭然若揭了。今年下半年要上市的香榧,商家去年就在冷庫裏放好了,因此即使歉收,上市的香榧壹點都不會比豐產年少。有例為證:2005年香榧產量比2004年低得多,個別商家大量囤積在冷庫中,2005年果然賺得盆滿缽滿。當然,“好心”的商家可能會在陳香榧中摻進壹點新香榧以調節口味。
這裏我得解釋壹下自己為什麽那麽恨貯藏香榧待價而賈的行為了。根據化驗,香榧可食部分50%左右是油,而油是很容易氧化的,大家知道花生和瓜子存放的時間長了就不能吃,有哈喇味,香榧也是壹個道理。之所以陳香榧現象多年來壹直沒有被我們重視,壹是因為放在冷庫中,氧化過程減慢了,哈喇味就不是很明顯了;二是香榧太貴,絕大多數人不可能吃出鑒別陳香榧的經驗來;三是香榧大多是用來送人的,買的人不吃自然不知什麽味,吃的人又不好意思對送的人說香榧是壞的。然而就算哈喇味還沒有嚴重到令人難以下咽的程度,經過壹年的冷藏,香榧所特有的那種香味絕對蕩然無存了。
經常有外地的同學、朋友問我這個諸暨人“怎樣才能買到新香榧?”方法當然很多,但可操作性最強的當推“堅決不買名氣大的品牌的香榧”!別的行業是企業越大產品質量越有保證,但香榧行業剛好相反,原因是,小企業本小,造不起冷庫,也積壓不起資金,只能現收現炒現賣賺點小錢,妳請它囤積,等於要它的命。
因此建議諸暨、東陽、嵊州、紹興等香榧分布區的消費者幹脆直接到產地找農戶購買,現炒現買,不但價格實惠,而且質量保證,絕對不會有陳香榧,順便還可以來壹次榧鄉遊。唯壹的缺憾是沒有包裝,沒關系,妳要是自己食用,買幾只塑料袋,裝好後袋口壹紮,什麽事都沒有;要是用來送人,小商品市場上有的是空盒子。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買盒裝的,收妳壹斤的錢,給妳的卻只有八兩,這是香榧老板另壹個特別黑的地方,而且大小老板,無壹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