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中央紅軍主力大部集結地是哪裏

中央紅軍主力大部集結地是哪裏

長征出發地集結是於都。

1933年1O月,國民黨糾集100萬兵力,200架飛機,向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博古、李德在戰爭壹開始,就實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實行“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方針,全線出擊,使中央紅軍陷入被動局面。

到了1934年4月至5月,中央根據地的北大門廣昌、南大門會昌筠門嶺及福建建寧等先後失守。中央根據地南北門戶大開。中***中央、中革軍委開始考慮以跳出國民黨軍的包圍圈為目的的戰略轉移,向***產國際報告了戰略轉移計劃,得到***產國際的明確答復後,成立了“三人團”。

準備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從中央蘇區西南方向突破國民黨粵軍(我軍與粵軍陳濟棠舉行過秘密談判,達成“停戰借道”協議,我軍如果經過,不會有大的戰事發生)的封鎖線。確定主力突圍轉移之後,中***中央、中革軍委最終將突圍轉移地點選在了於都。

擴展資料:

選擇於都的原因:

於都境內多為丘陵地帶,既隱蔽、又開闊,山水相連、民風淳樸,有利於大部隊行動、宿營、隱蔽、休整。當時戰火尚未燒到於都,中央紅軍集結於都相對安全。

於都地處中央蘇區西南角,是中央蘇區的中心腹地,在地理位置上處於相對中心位置,距瑞金、興國均為88公裏,距寧都99公裏。當時,紅軍主力大都在興國、寧都、石城、長汀壹帶作戰,於都是前線部隊快速撤離、集結的理想地域。

於都是中央蘇區贛南省委、省蘇維埃政府和贛南軍區所在地,是中央蘇區的全紅縣、大後方,政治、物質條件都很好。

從政治條件看,於都人民富有光榮的革命傳統,為革命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紅軍在於都集結,能滿足保密等政治需要。從物質條件看,於都稻米充足,同時於都人口眾多,可從人力、物力方面給中央紅軍以足夠的補充。

於都縣城距離信豐、安遠間的敵第壹道封鎖線較近,抄小路僅9O公裏。從於都出發,部隊可以快速到達預定地點,乘敵不備突破敵在信豐、安遠間設置的第壹道封鎖線,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向西轉移。

人民網-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為何選擇了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