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魚尾巴變黑,我們應該怎麽辦?
對於觀賞魚的選擇,很多人都以鸚鵡魚為主。因為這種魚不僅外形漂亮,而且還能起到風水作用。但是我們飼養鸚鵡魚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壹些問題,如鸚鵡魚尾巴變黑,那麽,對於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麽辦呢?
鸚鵡魚效果圖
鸚鵡魚尾巴變黑的原因:
水質。
鸚鵡魚的嘴巴或者腮變黑是水質不好或水質不適應。應每隔3到5天換壹次水,每次換三分之壹或四分之壹水。
疾病。
鸚鵡魚得了黑斑病,魚體長出“黑斑點”,呈灰白色。可用濃度為2%到3%的鹽水每天浸洗壹次,時間約為5分鐘。
溫度。
鸚鵡魚容易會因低水溫和水溫劇烈變動而產生應激反應,從而導致體色暗淡失去艷麗的光澤,甚至會出現黑色的條紋或者斑紋。因此,飼養過程中使水溫保持在25到28℃範圍內,每次換水前後水溫差不宜超過0.5℃。
鸚鵡魚效果圖
鸚鵡魚黑斑病:
鸚鵡魚變黑常見的原因就是換了黑斑病,黑斑病病原體主要是水黴菌和黴菌,寄生在魚體的傷口和魚卵上,是較常見的魚病。病因主要是魚體受傷,鱗片脫落等,導致病菌侵入傷口。
發病原因:
在捕撈、運輸時魚體受到外傷或寄生蟲使魚的皮膚受傷後被黴菌孢子侵入,從而受到感染。所以在捕撈、運輸時壹定要小心壹點,放養新魚的水族箱裏可投放少量食鹽以抑制水黴的發生、投放活餌料時註意清潔消毒。水質保持清潔以隔絕水黴菌的生長,這樣可以防止此病的發生。
好了,以上就是鸚鵡魚尾巴變黑,我們應該怎麽辦的相關介紹了,大家對這些內容是不是都掌握住了呢?若妳還想了解更多的資訊,請繼續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