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藥種植多少天能出苗
烏藥高產栽培技術
烏藥原名叫附子,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由母根旁生側根形成的塊根,稱附子、川烏,母根稱烏頭,又叫草烏。我縣是烏藥的適生區,壹般畝產鮮藥1000公斤左右,高產可達1500公斤,低產只有500公斤,幹鮮比例為1:3,壹般壹畝可產幹品300至500公斤,種植附子成為了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
壹、形態特征。屬多年生草本,株高60—120厘米。塊根通常2個連生,栽培品種的側根通常肥大,倒卵圓形至卵形,直徑可達5厘米;表皮茶褐色至深褐色、平滑,周圍有瘤狀突起,下部有多數或無細小須根,莖直立,圓柱形,青綠色,下部老莖多帶紫色;葉互生,有柄,葉片卵圓狀五角形,堅紙質或略革質,表面暗綠色,背面灰綠色;花期6—7月,總狀花序,花序軸上密生反曲的白色柔毛;小苞片窄條形,萼片5,呈花瓣狀,花藍紫色,外被短毛;果期7—8月,果長圓形,具橫脈,黃棕色。
二、選地備耕。附子生長環境要求,氣溫:零下2℃至36℃之間,降雨量:1 000-1 200mm;海拔:500-1200m;年日照時數1 300壹l 500h的地區。選擇土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田塊種植,黏土或低窪積水地區不易栽種。最忌連作,前茬作物以水稻、玉米、蔬菜、小麥為好,畝施2000公斤農家肥作底肥,如果農家肥不足,可增加50公斤N、P、K≥35%的復合肥與土壤淺翻混勻,使土壤疏松、平坦,開好排水溝。
三、選好種子。附子品種宜選倒卵形、個圓、中等大小、色澤新鮮、芽口緊包、無病蟲的健壯塊根。這樣的種子出苗稈粗、健壯、抗病抗逆力強、所結的附子壹般個大而圓、商品率高。凡塊根瘦長,倒錐形的不宜作種。對無根毛,或根毛少而短,毛上長有根瘤菌的,塊根上有病菌、黑斑、黴爛、缺芽的附子不能做種。種根挖出後,放在背風陰涼的地方攤開(厚約6厘米)晾7—15天,使皮層水分稍幹壹些就可栽種。壹般大附子用於商品生產用種,小附子做繁殖種子使用栽種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浸種30 分鐘。
四、合理密植。種根挖出後,放在背風陰涼的地方攤開(厚約6厘米)晾7—15天,使皮層水分稍幹壹些就可栽種。播種時間最宜在立冬前進行,播種方法分為兩種:
1、壹般化播種:行距25—30厘米,株距7—10厘米,畝用種100—125公斤,種子過大時重量可突破250公斤,溝深10厘米,復土6厘米,邊開溝、邊播種,用開溝的土覆蓋已播種的溝,每4行為壹廂,廂與廂之間留30—40厘米人行道,廂面做成弓背形,以利排水。在栽種時每隔10株間可多栽1塊根,以利補苗,確保豐產。附子播種時嚴禁在播種溝內施用化學肥料做底肥,否則的話,出苗後的植株會不斷死亡,無藥可救。
2、規格播種。方法是先做成1.2米高的高畦,人行道30厘米。每畦栽6行,行距18厘米,株距15厘米。用釘窩器先打窩,窩深9厘米,放種8天後,用人行道土進行蓋種。
五、田間管理。
1、補苗、套種。3月中旬幼苗全部出土後,檢查各廂植株情況,如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燒毀,同時把病株周圍帶病泥土壹起移到別處消毒處理,然後再補上健壯幼苗;補苗時必須帶土移栽。清明過後應立即在人行道套種玉米,穴距50厘米,其目的是起到遮陰作用。
2、除草。附子播種後,畝用乙草胺150毫升,兌水90公斤噴霧,起到封閉雜草的作用。在附子出苗後,乙草胺的藥效已失去作用,田間會大量滋生雜草,此時應進行壹次淺鋤。既除掉雜草,又可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在以後的生長過程中,雜草只能拔除,但不能再鋤草,防止傷根。
3、追肥。壹般追施兩次,第壹次在3月上旬,畝施人畜糞水3000公斤,或油渣200公斤,或在農家肥的基礎上,畝用尿素15公斤、磷肥50公斤、鉀肥15公斤混合均勻後,在每兩行的中間挖坑施入。第二次在5月份修根後進行,方法同上,如施人畜糞水,可以每畝增加30公斤N、P、K復合肥或油餅肥250千克,每3株間挖1穴施入肥料蓋土。第三次在8月上旬進行,每畝用人畜糞水1000千克,尿素10千克,兌1000千克水淋灌。在追肥的同時進行培土,厚6—15厘米,作成魚背形。
4、修根。壹般修根二次,第壹次在4月上旬,第二次在5月中旬,方法是用小鐵鏟或竹制鏟,輕創開根部土,均勻的保留2—4個健壯的析生附子,其余全部截掉,註意不要傷根和莖稈,隨修根覆土,修根的目的是培育大附子,提高經濟價值。
5、打尖掰芽。為防止養分消耗,促進地下塊根生長,防治倒伏,提高產量,壹般待苗高30—35厘米,葉子10—12片時進行打尖,打尖過後壹周時,會長出腋芽必須及時掰掉,每周至少掰壹次。
6、灌水和排水。附子喜濕潤環境,過幹過濕都會使附子生長不良,應根據氣候情況和土壤溫度,適量灌水和排水。壹般在4月份發生春旱時,可每隔半月浸灌壹次。五月份天氣轉熱,可早晚灌水,雨多時要及時排水,特別是6月至7月份,水分過多時容易使附子黴爛。
7、病蟲防治:
(1)根腐病。可用55%的敵克松500克拌土100公斤,撒入播種溝內,或用500倍液的敵克松進行潑澆。
(2)霜黴病。多在打尖掰芽後的高溫條件下發生,發病初期,葉片先端扭曲,並出現灰白色,繼而全株發病,逐步萎蔫死亡。可用多菌靈或甲托500—800倍液地噴霧防治。
(3)白絹病。多發於夏季高溫多雨季節,為害附子根莖部。防治方法:壹、選無病烏頭作種;二、輪作;三是修根時,每畝用五氯硝基苯粉劑 2千克 與50千克幹細土拌勻,施在根莖周圍再覆土;四是發病初期,深埋病株和病土,並用5%石灰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淋灌病株附近的健壯植株。
(4)蟲害。壹般是地下害蟲,如地老虎、螻蛄、蠐螬等。二是鉆心蟲、蚜蟲等,地下害蟲用敵百蟲液拌菜葉,或麩皮炒香後拌敵百蟲液做成毒餌,於傍晚撒施田間進行施殺。蚜蟲和鉆心蟲,可用敵百蟲等殺蟲劑噴灑。
六、收獲加工和貯藏。我縣壹般在9 —10月即可采收溫度最高的時期,有利於附子及時曬幹,如果收獲期推遲到立秋後,附子難於曬幹,而且曬幹的附子表皮不展,影響出售,曬附子時,應連根毛壹起曬,邊曬根毛不斷脫落,帶根毛曬幹的附子,皮展好賣,幹鮮比例小。附子曬幹後如遇價格低時,可以貯藏壹段時間,看價銷售,在貯藏過程中,容易生蟲,可放壹片磷化鋁,然後綁緊袋口,可防蟲害。
附子劇毒,目前國家藥市不讓生藥上市,必須加工附子片後方可藥用,在農村,壹般不要隨意食用,防止附子中毒事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