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唐山大地震是什麽原因造成的?

唐山大地震是什麽原因造成的?

1. 唐山大地震成因

唐山大地震是我國歷史上發生的較為嚴重的壹次地震,1976年的時候,唐山大地震迅速席卷了整個華北地區,在唐山大地震發生的幾十年時間中不斷有人追問唐山大地震成因,其實根據專家得出的結論,唐山大地震成因有很多個,其中最主要的壹個就是因為板塊運動。

根據權威專家的說法版塊運動是造成人類地震的最主要原因,而唐山這個地方恰巧處在我國的環渤海地震帶上,這個地震帶上南太平洋板塊和亞洲板塊擠壓頻繁,使得板塊運動非常劇烈,尤其是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板塊運動更加多變,使得地底下的巖漿噴發,唐山這個地方由於正好處在地震帶的中心,是地震多發區。

其實唐山大地震成因還應該包括唐山市的本身原因,因為這次地震發生在唐山這個工業城市中,經過專家後來測算唐山市周圍的郊區受災不明顯,但是唐山市中心人口稠密的地方損失十分嚴重,這是因為唐山的中心人口活動比較多,人口稠密造成地殼下陷,而加上板塊運動和擠壓就使得唐山大地震人口稠密的地方成為了重災區。

通常來說的話,唐山大地震成因應該包括太平洋板塊內部的破裂,雖然唐山處於壹個地震帶上,如果沒有壹個導火索的話地震是不會輕易爆發的,而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有專家認為,南太平洋板塊內部產生了錯動和破裂,引起了唐山大地震。

2. 唐山大地震危害

唐山大地震,發生於1976年7月28日北京時間0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壹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裏氏7.8級(矩震級7.5級),震中烈度Ⅺ度,震源深度23千米的地震。地震持續約12秒。有感範圍廣達14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受到嚴重波及。強震產生的能量相當於400顆廣島原子彈爆炸。整個唐山市頃刻間夷為平地,全市交通、通訊、供水、供電中斷。唐山地震沒有小規模前震,而且發生於淩晨人們熟睡之時,使得絕大部分人毫無防備,造成24.2萬人死亡,重傷16.4萬人,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壹。直接財產損失達30億元以上。地震罹難場面慘烈到極點,為世界罕見。

3. 震前防範措施?

1.提高建築物的抗震性能。

城市建設必須嚴格按照設防標準和預防地震災害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在地基處理、結構平面、高度限制、材料強度以及聯結部位或薄弱環節等整體性能上充分考慮城市安全,處理好在震時對城市消防安全威脅最大、危害最甚的若幹問題。對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等嚴重影響城市公***安全的工廠企業、物資倉庫、車站碼頭等應有計劃地從城市人口稠密區域、城市上風向遷至安全地區。在人員密集的小街小巷、商店、繁華地區和大型公***建築附近,應有計劃地逐步改建、拓寬馬路,增設廣場、綠地,提高建築的防火性能,增建消防水源和提高城市消防站的抗震能力,對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消防設施,必須進行抗震加固。同時,還應結合城市綠化,設置區域性防護隔離帶,最大限度控制和縮小非常時期災害事故的影響範圍。?

2.對用火、用氣設備的檢查。根據地震火災發生的原因,事先了解用火、用氣設備的危險性,實施檢查或采取預防措施。

主要檢查:①用火、用氣設備本身是否固定,有無翻倒的可能;②用火、用氣設備周圍有無可燃物,有無可能翻倒的物體,有無用不燃材料設置的安全防火分區;③有沒有設置自動滅火裝置及燃料的自動切斷裝置,其裝置能否正常運轉。④進壹步落實安全措施。壹是對火爐、鍋爐的管理實行專人負責;二是加固用火、用氣使用設備,防止翻倒或落下;三是對用火、用氣設備周圍進行清理。?

3.對危險晶設施的安全管理應采取與危險品性質相適應的安全措施。

主要檢查:①是否會因地震而溢出;②是否設置在安全場所;③對高架罐是否采取了防倒措施;④輸油管等的緩沖裝置性能是否良好。

4.地震前預測

①地下水異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異常有發渾、冒泡、升溫、變色、變味、突升、突降、井孔變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湧出等。

②氣候異常

地震之前,氣象也會出現異常,主要有震前悶熱,人感到煩躁,久旱不雨或陰郁綿綿,濃霧籠罩,日光晦暗,怪風狂起,六月冰雹等。

③生物異常

許多動物的感官比人類靈敏,比人類提前感知災難,例如螞蟻如在熱鍋上壹樣亂爬等

④其他異常現象

地震之前還會出現地動、地氣等異常現象。地震尚未發生之前能感覺到地面晃動的十分緩慢,地震儀常常記錄不到但人可以感覺到。有時地震前地上會出現鼓包,形狀如倒扣的鐵鍋,鼓起幾天後消失,反復多次,直到發生地震。地震前家用電器也會出現異常,最常見的電磁異常是收音機失靈。

5.唐山大地震:讓人類更深刻的認識地球

距離唐山北部青龍縣城卻沒有人員傷亡地球是人類棲身之地,而地震是對人類威脅最大的自然災害,因而人類在征服地震災害的征程上不斷地探索著。唐山大地震給全世界的地震研究者們提供了壹個痛苦但又極具價值的天然“實驗場”。

30年來,世界各國的地震工作者絡繹不絕地來到唐山,研究地震孕育和發生的規律,從而為戰勝地震災害提供理論、方法、依據和指導。

1975年我國曾成功預報、預防了海城7級以上地震,這令我國乃至全世界的地震工作者們倍感欣喜,然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使人們再次領教了地震這個“惡魔”的神秘莫測。

在唐山大地震面前,科學家們更加深刻認識了地震的極端復雜性,這本身就是壹種進步。數十年致力於地震研究的專家許紹燮指出,在探索地震和地震預報征途上,將會遇到許多“想不到”的現象,而每領悟和破譯壹個“想不到”現象,就在地震和地震預報的征途上前進了壹步。

地震工作者們把諸如唐山等發生過破壞性地震的地方作為實例,作為重中之重的研究對象,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和規律,並依靠日益發展的高新技術,力圖從中找出制服地震“惡魔”的武器。經過多年努力,科學家已取得了壹定成績,壹位地震專家分析了21世紀世界上對地震研究的進展後說,在高新技術介入下,不僅在解決“上天易,入地難”問題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而且也使人類有可能像觀測氣象衛星雲圖壹樣。

唐山屬於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線上,太平洋板塊俯沖到歐亞板塊下面,就會形成地震了。這個分界面從大的方面來講是屬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屬於全球兩大地震帶其中之壹。還有壹個事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

我國有四大地震帶,即太行山京津唐地震帶,新甘寧地震帶,青藏高原雲川地震帶,福建東南沿海地震帶。唐山屬於第壹個,汶川屬於第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