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區域性國際組織的相關資料

區域性國際組織的相關資料

11次峰會,上百份重要合作文件,多層次、多領域的溝通協商機制,覆蓋政治、安全、經濟、人文等各領域的全方位合作……在國際風雲變幻中應運而生的上海合作組織,已邁入第二個10年。

2012年6月8日至7日,上合組織將舉行北京峰會。回顧走過的11年風雨歷程,上合組織已從最初的“上海五國”會晤機制,成長為壹個具有重要影響的新型區域性國際組織,為本地區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更開創了區域合作以及國家關系、國際關系的新模式。上合組織創立的以“上海精神”為核心的新安全觀、新合作觀、新發展觀、新文明觀,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也為組織自身帶來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吸引力。

國際舞臺的重要力量

覆蓋歐亞大陸五分之三的地域、居住著全球四分之壹的人口,得天獨厚的地緣政治優勢和經濟戰略地位註定了上合組織的獨特性和重要性。

“自成立之日起,上海合作組織就矢誌和平,倡導合作,推動發展,奉行開放,積極致力於建立公正、公平、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為推進地區合作、拓展國際多邊外交搭建了嶄新的平臺。”外交部副部長程國平在《求是》雜誌上撰文介紹上合組織10年發展時說。

自2001年宣告建立以來,上合組織已從旨在加強邊境地區信任和裁軍談判進程的“上海五國”會晤機制,成為本地區乃至國際舞臺上推動和平、建設與發展的壹支重要力量,發展成就舉世矚目:

--上合組織建立了多領域、多層次的合作機制,設立並啟動了秘書處和地區反恐怖機構兩個常設機構;建立元首理事會、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外長理事會、國家協調員理事會及多個部門領導人會議機制,合作涵蓋安全、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緊急救災和農業等多個領域。

--上合組織有力地推動了成員國間的政治互信和睦鄰友好,各成員國在國際事務中密切配合,在涉及彼此主權、領土和安全等重大核心問題上相互支持,有效維護了***同利益。

--上合組織的國際影響力和地位日益提高。自2004年啟動觀察員機制以來,蒙古國、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相繼成為上合組織觀察員,斯裏蘭卡和白俄羅斯成為上合組織對話夥伴國。上合組織是聯合國大會觀察員,與東盟秘書處、獨聯體執委會、歐亞經濟***同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中西亞經濟合作組織、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和聯合國秘書處等建立了合作關系,與阿富汗建立了聯絡組。阿富汗和土耳其還分別申請成為上合組織的觀察員和對話夥伴,即將舉行的北京峰會將審議兩國的申請,並在協商壹致基礎上做出決定。

--上合組織積極開展國際合作,關註並參與重大國際地區熱點問題。據程國平副部長介紹,上合組織先後就本地區恐怖襲擊事件、日本核泄漏等壹系列重大問題表明原則立場,倡議召開阿富汗問題國際會議,彰顯其已成為國際地區事務中的建設性力量。

程國平表示,在過去的11年裏,上合組織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從本地區人民的***同利益出發,秉承“互信、互利、平等、協作、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將各領域合作拓展到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已成為不同國家間深化睦鄰友好合作、推動***同發展繁榮、維護地區和平穩定、開展多樣文明對話的真正典範。

地區發展的推動力量

俄羅斯駐華大使拉佐夫認為,上合組織成立11年來,已成為維護中亞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應對新危機與挑戰,發展成員國間經濟、文化與人文合作的重要平臺。

在安全合作方面,2001年上合組織成立之初,六國元首***同簽署了《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上海公約》,為聯合打擊“三股勢力”奠定了法律基礎。2009年,六國元首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反恐怖主義公約》進壹步加強了這壹組織框架內反恐合作的法律基礎和能力,標誌著該領域合作提升到新的水平。

自2006年以來,上合組織成員國執法安全部門每年舉行聯合反恐演習。“伊塞克湖反恐2007”聯合反恐演習、“伏爾加格勒反恐2008”聯合反恐演習、“諾拉克反恐2009”聯合反恐演習、“薩拉托夫反恐2010”聯合反恐演習等有效震懾了本地區的“三股勢力”。

上合組織還創造性地進行了大型國際會議和大型活動的聯合安保合作,先後建立了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俄羅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5周年慶祝活動、阿拉木圖亞冬會等大型活動安保合作機制。

“上合組織成立以來,最突出的成就便體現在安全領域。”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季誌業說,“各成員國以合作方式而不是加強各自軍事實力來實現軍事安全,這是冷戰之後謀求安全的新方式、新思路,很有創見。”

在經濟合作方面,上合組織不僅促進了中國與各成員國之間的經貿關系,還為本地區其他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據介紹,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外貿總額占全球的份額由2001年的8%增加到2011年的13%;各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總量由4.8%提高到13%……

2009年,中國成為中亞國家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與上合組織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由2001年的121億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1134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哈薩克斯坦第壹大貿易夥伴;中吉貿易額比建交初期增長了100多倍,中烏貿易額增長了40多倍。

以2003年各成員國簽訂《多邊經貿合作綱要》為起點,交通、能源、通信等領域壹批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型經濟合作項目陸續啟動。投資、農業、科技合作穩步推進。多邊海關互助協定順利簽署,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商談取得重大進展,電子商務籌備實施,區域經濟合作面臨更有利的條件。中俄原油管道項目、中哈天然氣管道項目、中塔輸變電項目、中吉烏公路項目等壹批合作項目正在實施。

此外,上合組織人文合作逐漸深化,為加強成員國人民的友誼與睦鄰友好註入了強勁的動力。

2008年,上合組織提出了組建上合組織大學的構想。上合組織網絡大學已於2010年啟動,成員國的60多所頂尖高校加入其中。

上合組織成員國還多次成功舉辦藝術節、音樂節、青年節、教育周、展覽、論壇等豐富多彩的人文交流活動,受到各國人民的普遍歡迎。

“對於中國來說,上合組織不僅促進了中國與中亞國家的政治關系和經貿合作,還對穩定中國邊疆局勢、促進中國多邊外交發展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副所長丁曉星說。

國際關系的創新力量

“與其他國際組織相比,上合組織作為壹種新型國際組織的範式,至少新在兩個地方:壹是尊重多樣文明,二是提倡協商壹致。”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說。

曲星說,在尊重多樣文明方面,世界上許多區域性國際組織都把所謂“價值觀壹致”作為加入組織的前提,對要求加入的候選國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提出種種要求。上海合作組織是唯壹提出“尊重多樣文明”、切實尊重成員國內政、在處理成員國關系時從不以意識形態定親疏的國際組織。

與此同時,上合組織的決策機制不像聯合國那樣以票數多少論高低,不像歐盟那樣按人口數量設計加權系數表決,也不像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那樣以出資多少決定表決權份額,而是完全協商壹致--各成員國不僅地位完全平等,意誌上也完全平等,從不以大壓小、以強淩弱、以多欺少。這種平等協商壹致的機制也許會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上合組織的效率,但卻最大限度地維護了組織的團結和協作。

“這兩點做法使得上合組織在眾多國際組織中顯得獨樹壹幟。”曲星說。

面對當今世界仍時有發生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並未完全消失的冷戰思維,分析人士認為,上合組織所秉持的理念吸取了國際關系的歷史教訓,對當今世界有重要的啟示性貢獻。

“當今世界意識形態和片面價值觀經常成為幹涉別國內政甚至發動戰爭的依據,成為國際社會不穩定的重要原因之壹。‘尊重多樣文明’為發展中國家探索和試驗各自發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是人類社會多樣性和思辨動力的源泉之壹。”曲星說。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張德廣認為,上合組織尋求安全的辦法不是建立軍事聯盟,而是***同安全--以合作謀求安全。面對當今世界仍有國家通過加強軍事聯盟來尋求安全,上合組織這種脫離了冷戰思維的新安全觀為當今世界提供了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