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成語故事精選
成語 故事 是我國歷史的壹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澱,每壹個成語的背後都有壹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成語故事精選大全,歡迎大家閱讀,供您參考。
更多“成語故事”的相關 文章 推薦↓ ↓ ↓
★經典成語故事九年級★
★三年級中國成語故事★
★中國成語故事中學生★
★? 中外歷史故事5篇600字★
★簡短的成語故事精選30篇★
二年級成語故事
風雨同舟
春秋時,吳、越兩國相鄰,但彼此之間爭端不斷,戰爭頻繁。有壹次,兩國的人同乘壹條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風突起,大浪滔天,眼看著就要翻船。在這危急時刻,人們忘記了過去的仇恨,齊心協力,***同排除險情,使渡船安全地到達了岸邊。在船上的兩國人就像壹家人壹樣。
[註釋]舟:船。
[提示]形容不同的人或團體***同渡過危難。
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智勇雙全,擊敗了秦國的陰謀,維護了祖國的尊嚴,被任命為上卿,老將軍廉頗不服氣,揚言要當眾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後,盡量躲避。他說:“秦國不敢來犯,就是因為我們文臣武將團結壹心,為了國家,不必計較個人恩怨。”廉頗聽說後,很慚愧,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認錯。
[註釋]負:背著。荊:荊條。
[提示]比喻向人認錯賠罪。
甘拜下風
春秋時,秦、晉兩國之間發生了戰爭,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也被秦俘獲。秦穆公對晉國的君臣們說:“盡管晉惠公忘恩負義,但我是不會將妳們當俘虜押回秦國的。”晉國的大臣們說:“我們是跪在您的下風頭,希望您在上風頭說的話能算數。”
[註釋]甘:心甘情願。下風:風向的下方。
[提示]真心佩服別人,認為自己不如對方。
以貌取人
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壹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後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壹個弟子淡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九歲,他的體態和相貌很醜陋。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後來,子羽遊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地說:“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 對子 羽的判斷又錯了。”
[提示]只根據外貌來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
自相矛盾
從前,楚國有個人在街上賣兵器。他拿著矛說:“這支矛,是天下第壹鋒利的,它能擊穿最堅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說:“這個盾牌,是天下第壹堅固的,世界上沒有壹支長矛能夠刺得穿它。”有人問:“用妳的矛刺妳的盾,會怎麽樣呢?”那人回答不出來了。
[註釋]矛:長矛。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後相互抵觸。
畫蛇添足
戰國時,楚國壹座寺廟的主人們,送給看守廟宇的幾個人們壹壺酒。人們多酒少,不夠喝。有人們提議,誰先畫完壹條蛇,這壺酒就歸誰。大家贊同,畫了起來。壹人們先畫好了,看別人們還在畫,他又給蛇畫了四只腳。這時,另壹個人們也畫好了,那人們說:“沒有腳,妳畫的不是蛇。”說完就把酒喝了。
[註釋]足:腳。
[提示]比喻多此壹舉,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壞。
事半功倍
戰國中期,戰亂頻頻,民不聊生。孟子對學生說:“當年周文王施行仁政,僅以方圓壹百裏為基礎,步步為營,就打敗了商紂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也能這樣做,只要付出壹半的代價,就能結束戰亂統壹全國。”
[提示]比喻費力小,收效大。與“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千載難逢
唐朝時,韓愈因為反對將佛祖釋加牟尼的遺骨供奉在皇宮中,被貶了官職。後來,他向唐憲宗上了奏章,建議在東嶽泰山舉行祭天大典,還請求皇上讓他參加這個儀式,說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憲宗對他的奏章很滿意,讓他擔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職。
[註釋]載:年。
[提示]形容機會難得與可貴。
拔苗助長
春秋時,有個急性子農夫,他插下秧苗後,好幾天也不見秧苗長高,心裏著急,就把自己田裏的秧苗挨個都拔高了壹些。他累得筋疲力盡,回到家裏,得意地對兒子說:“我幹了壹天,總算幫助秧苗長高了壹些。”兒子連忙跑到田邊去看,只見秧苗全都被太陽曬得枯死了。
[提示]比喻不顧事物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得過且過
傳說 ,五臺山上曾經有壹種鳥叫寒號鳥。夏天是它們羽毛豐滿的季節。那時它們總是張開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麽漂亮!”它們從不築巢壘窩,只知道玩樂。到了冬天,羽毛脫落,就不再美麗了。晚上躲進石縫裏被凍得發抖,白天出了太陽,它們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註釋]且:暫且,不作長遠打算。
[提示]形容工作馬虎、敷衍了事,過壹天算壹天。
得意忘形
魏晉時,有個名氣很大的文人們叫阮籍。他博學多才,性情極其豪放。他讀書入迷時,可以好幾個月都不出家門。出外遊玩和訪友時,因迷戀名山大川的景色,沈迷於朋友之間的交往,常常幾個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時候就盡情地享樂,能夠忘記自己是什麽模樣。
[提示]本意為因高興而忘掉壹切。現多形容淺薄的人們得誌,高興得無法控制自己。
對牛彈琴
古時候,有壹個叫公明儀的人們,琴彈得非常出色。有壹天,他帶琴出遊,只見遠山如畫,河流清澈,壹頭牛正在河邊吃草。這美麗的景色讓他興致大發,就對著牛彈起琴來。盡管琴聲動人們,可是那頭牛好像沒有聽見壹樣,他很生氣。這時,有個過路人們對他說,不是琴彈得不好,是牛聽不懂啊。
[提示]比喻對愚蠢的人們講深奧的道理,白費口舌。也用於譏笑人們說話不看對象。
狐假虎威
老虎抓住壹只狐貍,準備吃掉它。狐貍說:“我是天帝派來的百獸,妳敢吃我,會受到上天的懲罰。”見老虎不信,狐貍又說:“妳跟著我到森林裏走壹趟,就知道野獸們都怕我。”由於有老虎在身邊,野獸們見了,紛紛逃命。老虎信以為真,就放了狐貍。
[註釋]假:借著,利用。
[提示]比喻依仗他人們的威勢欺壓人們。
車水馬龍
東漢時,章帝想給皇太後的娘家親戚們封官賜爵。太後知道後,表示堅決反對,她對章帝說:“我娘家那些人們呀,就知道把持權利,只會吃喝玩樂。我曾經看見很多人們去他們那裏請安問候,門前的路上,車如流水,馬如遊龍。妳給他們加官封爵只能有害於國家。”
[提示]形容繁華熱鬧的場景。
半途而廢
東漢時,樂羊子外出求學。過了壹年,他因為想家就回來了。他的妻子壹見到丈夫就用刀割斷織機上的絹帛。樂羊子覺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說:“書沒有讀完就停下來,如同割斷織絲壹樣。”樂羊子深受震動,又重新回去讀書。七年後,完成了學業才回到家中。
[註釋]廢:停止。
[提示]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堅持到底。
寓言成語故事400字大全
囊螢映雪
晉朝時候,有個讀書人名叫車胤,字武子,家住南平。車胤從小就非常熱愛學習,可是家裏非常貧窮,沒有錢購買燈油,所以壹到晚上就無法讀書了。車胤心裏非常著急。
壹個夏天的夜晚,車胤突然註意到尾部發出光芒的螢火蟲。他見螢火蟲在空中飛來飛去,傳播光亮,心想要是把這些光亮聚攏起來,作為讀書之用,該有多好啊。他受到啟發,想了壹陣,終於想出壹個絕妙的主意。
他回家做了壹個紗囊,然後到處去找螢火蟲,捉了數十只,將它們置於紗囊中,放在屋裏。這樣,屋裏的紗囊就能放出光亮,起到小燈籠所能起到的作用。到了晚上,車胤借著紗囊中透出來的光亮,壹心壹意地苦讀詩文。
車胤後來成為壹個飽學之士,官至吏部尚書。有誰知道,他之所以有那麽高的學問,還多虧當初螢火蟲給他出力呢!
這個故事,被人們稱做“囊螢”。
晉朝時候,還有個讀書人叫孫康,家裏也十分窮。他白天必須到田裏幹活,只有晚上才有空閑讀書。他也沒錢買燈油作照明之用。為了能堅持學習,他經常在雪夜之中,坐在門口,借助積雪反射出來的月光讀書學習。
因為他學習非常用功,終於成為壹名學者。
這個故事,被人們稱為“映雪”。
智誨小偷
東漢時期,有個叫作陳寔(shi)的人,是個飽學之士,品行端正、道德高潔,遠鄉近鄰的人因此都非常敬重他。陳寔不僅自己自覺自律,對兒孫們的要求也相當嚴格,常常抓住各種場合和機會 教育 他們,而且很註意 方法 ,所以總能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有壹年洪水泛濫,淹沒了大片村莊和良田,成千上萬的人無家可歸,到處逃荒。為此盜賊四處橫行,天下很不太平。
壹天夜裏,有個小偷溜進了陳寔家裏。他剛準備動手偷東西,忽然聽得幾聲咳嗽,不好,有人來了。慌亂間,小偷壹時找不到妥善的藏身之處,急中生智,順著屋內的柱子爬到大梁上伏下身子,大氣也不敢喘。
陳寔提著燈從裏屋出來拿點東西,偶然間壹擡頭,瞥見了梁上的壹片衣襟,他馬上心知家裏進了賊了。他壹點都不驚慌,也不趕緊抓小偷,而是從容不迫地把晚輩們全都叫起來,將他們召集到外屋,然後十分嚴肅地說道:
“孩子們啊,品德高尚是我們為人的根本,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應該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夠因為任何借口而放縱自己、走上邪路。有些壞人,並不是壹出娘胎就是天生的壞人,而是因為不能嚴格要求自己,慢慢地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後來想改都改不過來了,這才淪為了壞人。比如我家梁上的那位君子,就是這種情況。我們可不能因為壹時的貧困而丟掉誌氣、自甘墮落啊!”
聽了陳寔的壹番教誨,梁上的小偷吃了壹驚:原來自己早就被發現了。同時他又很為陳寔的話所感動:他不但沒抓自己反而耐心教育自己。小偷羞愧難當,就翻身爬下梁來,向陳寔磕頭請罪說:“您說得太好了,我錯了,以後再也不幹這種勾當,求您寬恕我吧。”陳寔和藹地回答道:“看妳的樣子,也並不像個壞人,也是被貧窮所逼的吧。以後要好好反省壹下,要改還來得及。”說完,他又吩咐家人取來幾匹白絹送給小偷。小偷感激涕零,千恩萬謝地走了。
從這以後,這壹帶就幾乎再沒有偷盜之類的事情發生了。
陳寔不失時機地給小偷和晚輩們上了壹堂生動的德育課,也啟發了我們,做工作時方法不要太簡單粗暴,要分析事物的本質,對犯了錯誤的人立足於挽救,往往能夠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滿奮畏寒
晉朝初年,有個名叫滿奮的人,長得身材高大魁梧,似乎體格十分健壯。其實滿奮非常怕冷,遇到刮風下雨的天氣,他總是穿得多多的,還縮著脖子籠著雙手,恨不得整個人都縮到衣服裏面去。他家裏從深秋時候便生起爐子來烤火,壹到冬天,他更是成天都坐在爐火邊,能不出去就不出去。
壹個深秋的早晨,夜裏剛下過霜,屋頂的瓦片上,樹的枝幹上,都鋪了厚厚的壹層霜。狂風呼嘯,黃葉在風中旋轉、飛舞,寒意逼人,直侵入人的'骨髓。
即位不久的晉武帝派人來宣召滿奮馬上入宮去議事。滿奮忙不叠地穿上壹件又壹件厚衣服,壹出府門就趕緊壹頭鉆進了蒙著厚厚的轎簾的轎子中去了。
到了宮中,晉武帝讓滿奮在kao南的位置上坐下,然後就開始和他商談朝政。說了壹會兒話,晉武帝忽然發現滿奮緊皺雙眉,渾身打顫,嘴唇更是篩糠般抖得厲害,臉色也很不好看,就很關切地問他說:“妳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如果有什麽病的話,就先回家去休息吧。”
滿奮哆哆嗦嗦地指著北窗說道:“陛下,今天刮起了大風,臣覺得十分寒冷。”
晉武帝回過頭來看了看北窗,北窗上面裝的是玻璃屏,透過玻璃屏可以看見外面的樹枝被風吹得搖晃得厲害,黃葉漫天飄飛,但是風卻沒有辦法透進來。晉武帝不禁笑了起來,對滿奮說;“那裏裝的是玻璃屏,外面就算風再大,也根本吹不進來,妳怎麽會覺得冷呢?”
滿奮聽了很不好意思,紅著臉解釋道:“臣聽說南方壹帶的牛怕熱,看到月亮也以為是太陽,於是就熱得喘起氣來。臣壹向怕冷,看見樹枝在寒風裏搖晃就好像南方的牛見到月亮也會喘氣壹樣感到寒冷無比,以至於會發起抖來,請陛下恕臣失禮。”
晉武帝聽了這話,想了想覺得挺有道理,就沒有怪罪滿奮,又和他稍稍談了壹會兒話以後就讓他回去了。
南方的牛看見月亮熱得喘氣和滿奮見樹枝搖晃冷得發抖都是壹個道理:見到與某些印象極深的東西相關的事物就會產生條件反射,作出與見到前者相同的反應。可見我們在看到相似的現象時,不要只考慮表面現象就輕易下結論,而應該仔細地調查分析壹番,才能夠得出正確的結論來。
二年級成語故事精選相關文章:
★ 二年級成語故事精選
★ 小學二年級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 二年級學生成語故事大全精選
★ 二年級成語故事大全
★ 二年級成語故事大全四字的
★ 二年級的成語故事
★ 適合二年級看的成語故事
★ 二年級必讀《中國成語故事》
★ 二年級必讀的成語故事
★ 適合二年級孩子看的成語故事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fce392d37f1927da32ec8079e842a198";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