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的習俗有哪些
1、理發
二月二這天,理發店裏特別忙。這壹天人人都要理發。有“正月裏不理發”的說法在民間流傳,很多人在臘月理完發後,壹個月都不會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2、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習俗,如在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區;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類似龍擡頭節習俗,又以祭社習俗為主的新“二月二”習俗,如在桂東客家地區。
3、吃龍食
二月二在飲食上是有壹定的講究的,這壹天的飲食多以龍為名。吃春餅名曰“吃龍鱗”,吃面條則是“扶龍須”,吃米飯名曰“吃龍子”,吃餛飩名曰“吃龍眼”,而吃餃子名曰“吃龍耳”。這壹切都是為了喚醒龍王,祈求龍王保佑壹年風調雨順,獲得好收成。
龍擡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龍擡頭是每年,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擡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壹個傳統節日。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
二月二,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在廣西中北部壯族地區也有"二月二龍擡頭,八月二龍收尾"的說法。
龍擡頭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其由來於自然天象崇拜,與上古時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壹套完整深刻的觀星文化。
古人觀測天象的目的在於確定時間,從而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龍擡頭”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出現在文獻上將龍擡頭與節俗聯系在壹起是在元代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