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貴人的壹詞多解

貴人的壹詞多解

貴人,皇帝妃嬪封號之壹。東漢光武帝時始置,其位僅次於皇後嬪晉為三夫人之壹地位仍高。後世地位降低。宋在才人之下。清制妃嬪自皇貴妃至嬪皆有定數,貴人位列諸妃嬪下,無定數,僅比常在、答應位高。清朝滅亡後貴人位也隨清朝滅亡消失後世,也把貴人當做對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稱。有時也把貴人當做對自己有很大幫助的人的尊稱。比如,常說“出門遇貴人”,這裏的貴人就是指對自己有很大幫助的人。 1. [honourable men]:傑出人物

君子子者,貴人之子也。——《儀禮·喪服》

2. [blue blood;high-ranking government official]:地位高的人

夫怒,因嬉笑曰:“將軍貴人也,畢之!”——《漢書·灌夫傳》

3. [a court lady second to the queen in rank]:古代皇帝妃子的稱號。位次皇後,漢光武帝始置,歷代多沿用,但位尊卑不壹。

示例:

(1)指地位顯赫的人。

《呂氏春秋·重己》:“世之人主貴人。”

高誘註:“貴人,謂公卿大夫也。”

(2)指妃嬪的稱號。

《後漢書·後紀序》:“六宮稱號,惟皇後、貴人;貴人金印紫綬,奉不過粟數十斛。”

《稱謂錄》卷十:“東漢定制,皇後之下,即貴人也。本朝(指清)貴人,位在妃、嬪之下,而貴人之下,即是常在、答應(清朝妃嬪稱號)” 1. 顯貴的人。

《谷梁傳·襄公二十九年》:“賤人,非所貴也;貴人,非所刑也;刑人,非所近也。”《史記·汲鄭列傳》:“弘為丞相,乃言上曰:‘右內史界部中多貴人宗室,難治,非素重臣不能任,請徙黯為右內史。’” 唐杜牧《送隱者壹絕》:“公道世間唯白發,貴人頭上不曾饒。”《東周列國誌》第壹百六回:“田光曰:‘太子,貴人也,豈敢屈車駕哉?即不以光為鄙陋,欲***計事,光當往見,不敢自逸。’”楊沫《青春之歌》第壹部第十章:“道靜撅著嘴巴看著余永澤 不動,不高興地說:‘什麽貴人?--我不侍候妳那貴人!’”

2. 女官名。

後漢光武帝始置,地位次於皇後。歷代沿其名,而位尊卑不壹。《後漢書·皇後紀序》:“及光武中興,斲雕為樸,六宮稱號,唯皇後、貴人。貴人金印紫綬,奉不過粟數十斛。” 三國 魏曹操《內誡令》:“今貴人位為貴人,金印藍紱,女人爵位之極。” 宋高承《事物紀原·嬪禦命婦·貴人》:“漢光武置貴人為三夫人,歷代不常有,宋朝真宗復置貴人也。”

3. 宦官“中貴人”的省稱。

唐韓愈《河南少尹李公墓誌銘》:“天子使貴人持紫衣金魚以賜,居三年,州稱治。” 唐 韓愈 《華山女》詩:“天門貴人傳詔召,六宮願識師顏形。”

4. 新郎的雅稱。

《再生緣》第十七回:“紛紛執事排街道,蕩蕩黃羅罩貴人。禦賜酒筵前面走,二媒相並狀元行。”周立波《山那面人家》:“我在山裏摘了幾枝茶子花,準備送給新貴人和新娘子。” 清朝後宮,前期變化較大且有較大隨意性。關外努爾哈赤時期還沒有後妃制度。這時妻妾沒有名號。努爾哈赤的16個妻子都叫“福晉”(下面12帝後妃表中,其大福晉姑且依後來的制度稱為皇後,其他稱妃子)。皇太極時期,有了後妃之別,建立了五宮:中宮清寧宮、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次西宮永福宮。

入關後,後妃名稱多了起來。順治十五年(1658)決定采用禮官建議,乾清宮設夫人1名,淑儀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寧宮設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沒有定數。此外還有女官。然而這個制度並沒有真正執行。

康熙後典制完善了。後妃設皇後1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答應,沒有定數,分居東西12宮。東宮有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宮有永壽宮、翊坤宮、啟祥宮、長春宮、鹹福宮。每宮都有宮女供役使。 每3年由戶部主持選閱駐防八旗和外任旗員之女 。吳振《養吉齋叢錄》卷二十五敘述了挑選八旗秀女的做法:

舊制,挑選秀女,皇後及內廷主位之親姊妹皆免挑。凡八旗官員、兵丁、閑散之女子,皆備選。嘉慶十壹年,命漢軍自筆帖式,驍騎校以上女子備選。十八年,命滿洲蒙古自護軍、領催以上備選。其拜唐阿(執事人)、馬甲(清代八旗驍騎營馬兵的別稱)以下女子不備選;

挑選八旗秀女,事隸戶部。其年自十四至十六為合列。有應挑而以病未與者,下屆仍補挑。年已在十七以上,謂之逾歲,則列於本屆合例女子之後。每日選兩旗,以人數多寡勻配,不序旗分也。挑選之前壹日,該旗參領、領催等先排車。如挑正黃、鑲黃兩旗,則正黃之滿、蒙、漢分三處,每壹處按年歲冊,分先後排定。鑲黃之滿、蒙、漢亦分三處,每壹處亦按年歲冊,分先後排定,然後車識行。首正黃之滿洲,而蒙古,而漢軍。繼以鑲黃之滿、蒙、漢。貫魚銜尾而進,車樹雙燈,各有標識。日夕發軔,夜分入後門,至神武門外。候門啟,以次下車而入。其車即由神武門夾道而出東華門。由崇文門大街至直北街市,還繞入後門而至神武門。計時已在次日巳午之間。選畢者,復以次登車而出各歸其家。雖千百輛車,而井然有序。素謂之排車。聞舊時車馬雜沓,先後淩亂,應選者爭路不得進,不特墜珥遺簪而已。自嘉慶間額駙丹巴多爾濟定此法,人皆稱便。又內務府三旗挑選,亦排車在地安門之沙灘地方。

應選女子入神武門,至順貞門外恭候,有戶部司官在彼管理。至時,太監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當意者,留名牌,謂之留牌子。定期復看,復看而不要留者,謂之撂牌子。其牌子書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滿州人(蒙古、漢軍則書蒙古、漢軍),年若幹歲。

秀女入宮後,壹般封答應。然後其中壹些晉升為常在、妃、嬪、貴人。貴人以上得出自世代顯貴人家,貴人以下只須從拜唐阿子女中挑選。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孫。至於皇後,壹般先由太後從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兒中挑選,由皇帝冊封。日後,皇帝不喜歡還可以撤換。順治帝就廢過順治八年(1651)八月冊封的皇後博爾濟吉特氏。

清王朝把選擇後妃看成壹大政治。清王朝選擇後妃,主要從滿族中挑選,其次是從蒙古貴族中挑選,目的是為了加強與蒙古貴族的聯系。佟洵、侯久萱《清宮後妃》根據《清皇室四譜》編制的《清宮後妃表》,列出12帝後妃187名,除8名未標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滿族,蒙古族21名,漢族9名,維吾爾族1名。 雛形(順治以前)

順治以前的後宮等級不健全,基本上沒有成規典制。努爾哈赤的中宮皇後在當時稱為大妃或大福晉,余者稱為小福晉。1636年,皇太極棄汗稱帝時,冊封後宮,有中宮皇後,又稱國君福晉,另外 ,加封了東宮大福晉、西宮大福晉和衍慶宮淑妃及永福宮莊妃,至於其他宮中女眷,則概稱側妃、庶妃或格格。

順治壹朝後宮中雖備位中宮,先後有過4位皇後,但典制與等級仍未脫離皇太極時期的制度,皇後以下即為妃子,雖然董鄂氏曾加恩封為皇貴妃,但並不能說明當時已建立了嚴格的後妃制度。比如孝東陵中就葬有4位福晉和17位格格,這種混亂不堪的後宮稱呼,帶有鮮明的關外色彩。

肇啟(順治時期)

順治親政後,對後宮進行了整飭。尤其是當年後宮受多爾袞擅權的影響,無論王公大臣到後宮妃嬪,都對皇權產生了弱化的影響,這是獨裁天子所不能容忍的。於是,順治帝首先提出了“自古平治天下,莫大乎孝,孝為五常百行之原”,把孝道作為建國立邦,教化黎民的根本。從壹定意義上講“孝”就是對皇權之“忠”。

順治帝曾親撰《禦制孝經註》,更加露骨地提倡遵循儒家的倫理之孝,移孝作忠,要人人作忠臣的典範。而對於後宮,福臨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推出《內政輯要》壹書,該書收集了中國歷代後妃的嘉言善行,***二十章,四十壹則。順治帝細心作註,並要求征引歷代賢後、賢妃事跡,為當朝者借鑒。

順治十三年(1656年),再推出《內則衍義》,***十六卷,八綱,三十二子目,對歷代後妃善言嘉德進行了闡示,對後妃在孝、敬、教、禮、讓、慈、勤等諸多方面提出了要求,於內廷刊刻頒行,成為約束後妃的制度。

成熟(康熙時期)

康熙中葉,後宮制度井然,制度備位後宮,規定了後宮主位的稱謂,尊帝祖母為太皇太後,母為皇太後,同住慈寧宮,太妃、太嬪隨住;皇後居中宮,主內治;皇後以下設:皇貴妃1人,貴妃2 人,妃4人,嬪6人,分居東西六宮,嬪以下有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隨皇貴妃等分居12宮。

冊封後妃制度。康熙壹朝典制大備,冊封後妃活動頻頻舉行。關於皇後的冊封確立,有三種形式:

a、皇帝舉行大婚,迎娶入宮,如玄燁之孝誠皇後。

b、由皇貴妃、貴妃、妃等晉升而成為皇後,如玄燁之孝昭、孝懿等位皇後。

c、追封皇後,老皇帝死去,新皇即位,尊其生母為聖母皇太後,隨即追封為先皇皇後,如雍正生母德妃,被上徽號為“仁壽皇太後”。

冊封妃嬪之禮與冊封皇後之禮大同小異。

完備(乾隆時期)

典制大備的乾隆時期乾隆七年,弘歷命敬事房修訂內廷典制,遂成《欽定宮中現行則例》。卷首是乾隆及以前諸帝關於內廷之“訓諭”,以下***分宮規18門,可規納為4個方面:

末代貴妃

a、規定後宮人員等級待遇,如名號、玉牒、冊寶、服色、宮分、鋪宮、遇喜7門。其中宮分最為詳盡,對皇後等位的宮中享用進行了明確的劃定。

b、規定後宮禮儀、宴儀、典故、進春、謝恩等5門,如宮中主位生日的稱謂,就有萬壽、聖壽、千秋、壽辰、生日等多種稱謂,要看等級而定,不可稱錯。

c、規定後宮各項管理制度,如安設、歲修、錢糧等。

d、規定對宮中太監和宮女的管理制度。如品級、待遇、職責、賞罰等。

嘉慶以後,清廷呈現明顯的衰敗之象,對宮中規定雖然屢有增益,但總的說是恪守成憲,無甚創舉。

衰敗(同治時期)

清代皇帝娶進後妃,有壹套完整的制度。從當初的大婚,到每3年壹度的選秀女活動,幾乎是個程式化的宮中活動,不會改變,鹹豐以前的帝王都是如此。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使皇帝的後宮中不時增加些新面孔,也才使得皇帝更加覺得有新鮮感,從而達到滿足皇帝情欲和衍生子嗣的雙重目的。

1861年,鹹豐帝去世以後,25歲的慈安太後和27歲的慈禧太後垂簾聽政。權柄多操縱在慈禧太後手中,而作為宮廷後妃制度的衰敗跡象,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太後包辦了後宮的壹切,皇帝管不了自己的後妃,壹切均由太後作主。 皇後(1人) 位同帝尊,不設品級

壹品:皇貴妃(1人)

二品:貴妃(2人)

三品:妃(4人)

四品:嬪(6人)

五品:貴人(無定數)

六品:常在(無定數)

七品:答應(無定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