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首次獲得諾貝爾獎,為什麽是屠呦呦?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5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與另外兩名海外科學家,威廉·C·坎貝爾和大村智分享了2015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瘧疾治療研究中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出生於1930年,藥學家,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她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疾藥——青蒿素。
2011年, 國際醫學大獎——美國拉斯克獎將其臨床研究獎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發現青蒿素,在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那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獲 得拉斯克獎。
另兩位獲獎者威廉·C·坎貝爾和大村智發現了壹種名為阿維菌素的新藥,其衍生物從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癥和象皮病的發病率。在中非和西非,由蚊蠅傳播的寄生蟲病呈現地區性流行,其中河盲癥,會導致視力嚴重受損甚至永久失明;而象皮病,會造成患者四肢肥大等問題。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拉開了今年“諾貝爾周”的序幕。接下來的數天內,物理學獎、化學獎等獎項將陸續揭曉。
2011年9月23日,時年81歲的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在美國紐約領取了國際生物醫學大獎“拉斯克獎”,屠呦呦獲獎的原因是她與她的團隊發現了對瘧疾有神奇治療功效的青蒿素。這也是“拉斯克獎”設立65年來首次頒予中國科學家。
“拉斯克獎”於1946年由美國人阿爾伯特?拉斯克夫婦創立,旨在表彰醫學領域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家、醫生和公***服務人員,素有“美國諾貝爾獎”之稱,獲獎者壹向以美國人為主,屠呦呦是唯壹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