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之戰有多慘烈?中國立國之戰
長津湖之戰有多慘烈?中國立國之戰
美軍計劃聖誕節前結束戰爭,人民誌願軍打破幻想
讓宋時輪離開朝鮮前駐足的,正是他帶領人民誌願軍第9兵團戰鬥過的地方:長津湖。在這裏,人民誌願軍付出了近19202名士兵傷亡的代價,更有4000名士兵因零下四十攝氏度的極寒天氣,而長眠在了異國他鄉。長津湖之戰,壹直被認為是同上甘嶺戰役壹樣在朝鮮戰場上最為艱苦卓絕的壹仗。
如果把目光放在長津湖戰役打響之前,我們也會發現:下定打響長津湖戰役的決心,也並不輕松。1950年9月15日,美國第10軍成功登陸仁川之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便將此前已占領韓國首都的朝鮮人民軍攔腰截斷。此後,美軍勢如破竹,並於10月20日攻入朝鮮首都平壤,朝鮮人民軍隊主力也隨之被殲滅殆盡,包括麥克阿瑟等美軍前線指揮官在內的國際人士,壹致都認為:“這場對朝鮮半島局勢的幹預戰爭,將在1950年前的聖誕節就能結束。”為此,麥克阿瑟不止壹向自己的下屬官兵鼓吹:“等到戰爭結束,我們就回家過節。”
在麥克阿瑟等美軍前線指揮官因自己的戰果感到“欣喜”之余,他們也收到了壹條警告,這條警告正來源於朝鮮的鄰邦,新成立不久的中華人民***和國。主持外交事宜的周恩來不止壹次向美方提出警告:“如果美國越過朝韓三八線入侵朝鮮,那麽中國軍隊不會坐視不管。”但是,在美軍攻克平壤之後,朝鮮軍隊主力已經所剩無幾,麥克阿瑟等美國軍官都認為中國軍隊選擇軍事介入的最佳時機已經過去。如果中國軍隊此時進入朝鮮半島,那麽將單獨面對16個國家的軍隊。
然而,以毛主席為首的黨領導既有打贏朝鮮戰爭的信心和決心,更有領導軍隊如何打贏保家衛國戰爭的智慧:在美軍麻木懈怠之際,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戰役正式打響。其中中國人民誌願軍第42軍從集安市渡鴨綠江,入朝作戰並抵達長津湖壹線,意在阻止戰場東線的聯合國軍繼續推進。在入朝的第6天後,東線作戰的韓國第1軍與我軍相遇,雙方圍繞長津湖以南的黃草嶺展開了對峙。隨後美國第壹海軍陸戰師加入戰鬥,與我軍124師展開周旋,雙方互有勝負。
(中國人民誌願軍第四十二軍)
早已向美軍上下做出“聖誕回家過節”這壹承諾的麥克阿瑟,是當時最難沈住氣的人:為打破戰爭僵局,他令美國第1海軍陸戰隊師於元山登陸,形成對我軍的短期優勢。而毛主席在得知敵軍增援後,便於10月31日致電當時仍在華東執行任務的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令其立即率領第九兵團秘密入朝作戰,並計劃消滅滅韓國首都師、韓國第3步兵師,美國第1海軍陸戰師和美國第7步兵師。
得到毛主席的命令後,宋時輪立即率第九兵團於1950年11月10日入朝,並在壹星期後抵達長津湖壹線接替了和美軍對峙許久的四十二軍,中美雙方圍繞長津湖的壹場大規模戰役即將打響。
中美雙方冬夜開展惡戰,聯合國軍節節敗退
人民誌願軍第九兵團的前身是解放軍第九兵團,主要為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和蘇北兵團機關各壹部組成。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過數場與國民黨的惡仗,但是在長津湖盤踞的美軍,也是相當難纏的對手——駐紮在長津湖壹線的美國第10軍,主要由美國第1海軍陸戰師主力部隊、美軍第7步兵師部分部隊及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第41獨立突擊隊***同組成,在當時有“美軍王牌”部隊之稱。
戰鬥率先從長津湖附近的柳潭裏展開,11月27日,在得到上級命令後,美軍第5陸戰團率先從武坪裏方向對我軍發起攻擊,但被我軍89師成功攔截。突襲失敗的美軍只好在途徑的柳潭裏山脊上開掘戰壕,進行防守。雙方激戰將近持續壹天,到夜晚時誌願軍89師3個團發起沖鋒,但未能成功攻克敵軍陣地,中美雙方就此陷入僵持。後來在得知防守在柳潭裏山脊戰壕的是美軍第1海軍陸戰師的主力後,宋時輪便下令放棄柳潭裏,轉而向新興裏和下碣隅裏等美軍防守的薄弱區展開進攻,進而對美軍主力施壓——戰況也正如宋時輪所料,在誌願軍於興裏和下碣隅裏發起戰鬥後,麥克阿瑟便令第10軍撤退至興南港。
(柳潭裏戰役)
而與此同時,另壹場大規模作戰正圍繞長津湖以東壹線開展,參與對峙的雙方分別是我軍80師、81師的三個團,和敵軍的第31團級戰鬥隊,在美軍中被稱為“費斯特遣隊”。在這場戰鬥中,誌願軍數次因部隊規模優勢而對美軍形成壓力,因此美軍第31團也不得不準備撤退事宜。但在美軍第31團撤退途中,多次對我軍使用重炮和凝固汽油彈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甚至在部隊出逃的過程中,美方軍隊對正在博弈的中美雙方軍隊進行了無差別轟炸,造成了我方士兵在追擊過程中的嚴重傷亡,而突圍後的美軍也損傷慘重:原先被視為特遣作戰部隊的第31團級戰鬥隊,***有2500人,但後來僅剩下385人能繼續戰鬥,只能被規為壹個臨時營的編制。而美軍指揮官上校麥克萊恩也在戰鬥中被我軍成功俘虜,四日後因傷勢過重身亡。
最後的戰鬥則是圍繞下碣隅裏壹線展開,下碣隅裏是美軍入朝作戰壹個重要的補給站,但同時僅美軍有第1和第7陸戰團2個營的編制進行防禦,因此在柳潭裏附近雙方陷入僵持之後,宋時輪便令第9兵團將下碣隅裏作為進攻的重點。但可惜的是,因為投入下碣隅裏戰鬥的主力第58師使用的是過時的日制朝鮮地圖,導致58師在野外迷路,因此在抵達下碣隅裏的時間與計劃作戰的時間有所出入,而這也引發了美軍的警覺。在得知誌願軍對美軍的包圍計劃後,下碣隅裏壹線的美軍計劃開始實行突圍,但均遭到我軍的頑強阻擊。其中最著名的當數第20軍第58師第172團3連,在連隊戰鬥至最後壹名成員時,連長楊根思抱著身上的火藥與美軍壹同同歸於盡,譜寫了朝鮮戰場上最為悲壯的壹幕。
(楊根思烈士)
雖然在長津湖的壹系列戰鬥中,我軍和美軍雙方互有勝負,但在圍繞長津湖開展的三場戰役中,我軍均對美軍形成了包圍之勢。迫於戰況壓力,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隊只好徐徐撤退,自此麥克阿瑟計劃“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的承諾實際上已經破產——但比起兌現承諾更加重要的,是如何在誌願軍的強大攻勢下保存美軍的有生力量。最終,美軍撤退至了興南港。
長津湖戰役,為何成為朝鮮戰場最為慘烈的壹戰
在美軍第10軍主力部隊撤至興南港後,第9兵團也尾隨而至,並將停駐在興南港的美軍團團包圍——如果誌願軍吃掉這支主力部隊,那麽朝鮮戰場的局勢將發生巨大的轉變。但遺憾的是,麥克阿瑟為了保障第10軍主力不失,已經讓韓國第1軍,韓國第1陸戰團,美國第3步兵師和美國第7步兵師等多支部隊在此修築好了堅固的防禦工事,同時派遣美國海軍第90特遣艦隊進行岸炮支援,這為當時缺乏海空力量的第9兵團增添了許多困難。
最終,美軍第10軍和聯合國軍其他部隊在美國海軍、空軍的支援下,105,000名士兵於1950年底撤離興南港,並且攜帶了重達350,000噸的物資和14,000名朝韓居民。在1950年12月24日,西方的平安夜,最後壹支聯合國軍從港口撤離。為了避免中朝兩國人民對此港口進行開發利用,美軍特地在撤離之際炸毀了興南港。
(聯合國軍撤離興南港)
對於這壹場戰役,西方媒體認為這是美國歷史上壹次“最偉大的撤退”,原因在於美軍在誌願軍的重重包圍之下,避免了被我軍全殲的命運。但同時,當時也有不少軍界和政界人士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做出譏諷:“在他們剛來到朝鮮戰場時他們勢在必得,但在他們離開朝鮮戰場時,卻如同被趕下海的豬羊壹般。”但毋庸置疑的是,這場戰爭扭轉了此前聯合國軍在朝鮮戰場占優的局勢,打出了我軍在朝鮮戰場上的軍威,並為後來的中朝美三方停戰奠定了基礎。
但值得註意的是,長津湖壹戰也被人們評為朝鮮戰場上“最為慘烈的壹戰”。原因不僅在於在戰鬥過程中,中美雙方士兵均展開了殊死搏鬥,更在於長津湖戰役爆發時,正值朝鮮戰場的嚴寒時節。當時的氣溫低至零下40攝氏度,而這對於當時從華東地區調至朝鮮戰場作戰的第9軍團而言,無疑是十分不利的。加上朝鮮戰場上我軍時常面臨的後勤問題,在此戰中我軍***有28,954名士兵是非戰鬥因素導致的死亡——而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當時酷寒的惡劣天氣。有相當部分的人民誌願軍在進行埋伏時,被凍死在了雪地裏,長眠在了沖鋒的戰場上。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美軍的軍營,***有7,338名士兵因非戰鬥因素而減員,但相比之下美軍的後勤條件在當時比我軍要好得多。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更能凸顯出我軍取得此戰勝利的來之不易。
(長津湖戰役中的人民誌願軍)
長津湖戰役結束後不久,毛主席便聽到了戰場人員傷亡的報告,接著便說:“減員如此之多,中央極為懷念。”而另壹個對長津湖戰役頗有感觸的,則是遠在臺灣的蔣介石政權。聽聞誌願軍在長津湖與美軍的殊死戰鬥後,臺灣當地的月刊《奮鬥》便將長津湖壹戰以漫畫形式進行報道,以此來說明戰爭期間“精神”和“物質”孰輕孰重。
而在2021年9月30日,由陳凱歌,徐克和林超賢聯合監制、導演的《長津湖》也即將上映,或許這也是今人對這場戰役緬懷的另壹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