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理老師繼續搞笑就對了!歡樂對於講科學真的有幫助
giphy
好笑的數理老師很受學生歡迎,特別在國高中補習班,老師基本上都具備脫口秀的能力,原因無他,就是為了讓大家在輕松的氣氛下學習嚴肅的科學知識。
科普世界也是如此,當科學家們在臺上講述科學知識時,把觀眾逗樂是很常見的,例如源自德國的?Science Slam註1,或甚至像 TED 有最好笑精選。那這麽幽默到底對觀眾學習有沒有幫助呢?最近就有篇研究是關於這個。
歡樂如何幫助學習科學知識?研究團隊找來了美國南部壹所大型公立大學的本科學生 217 人做實驗2。研究者想知道,是否觀眾愈覺得歡樂,就愈喜歡講者,且愈認為講者值得信賴?同時也想知道,到底以幽默方式來講解科學的效果,會如何受到「對講者的好感」及「講者本身專業感」的影響?
在簡單的測量科學興趣與知識程度之後,將受試者隨機分配去觀看有搭配笑聲(有笑聲組,n?=107)及沒有搭配笑聲(沒笑聲組,n =110)的科學喜劇影片。
之所以用「有沒有笑聲」來分組,是因為研究者假定笑聲是「幽默的主要指標」。笑聲就像壹種提醒,促使我們覺知到有好笑的事情正在發生,也就是罐頭笑聲的目的。而在社交中笑聲更是壹種潛規則,告訴大家現在應該要切換到歡樂相處模式。因此,照理說有搭配笑聲的影片,會給觀眾更多的歡樂。
實驗用的影片是部單口喜劇(edy),為德國物理學家兼喜劇演員 Vince Ebert 的作品,主題是 ”Science is the Best We Have”(暫譯:科學最棒了)。它原本在 YouTube 上是沒什麽人看過的影片,研究者刪除了廣告、YouTube 標誌等幹擾的東西,剪成 2 分鐘的長度並用英語播放。沒笑聲組去掉原本的觀眾笑聲,其余條件與有笑聲組相同。
看完影片後,請受試者評估歡樂程度、對講者好感程度、及講者專業程度,並且還會測量受試者對「影片及主講者是合適的科學知識來源」的同意程度。
研究結論:越好笑,更討喜、更專業結果顯示,有笑聲組的確有比較高的歡樂感。然後重點來了:歡樂感愈高,對講者的好感度就愈高,且覺得講者更有專業度。
不過到最後,觀眾覺得喜劇到底是不是科學知識的有效來源,主要還是由「講者專業」來中介,而不是由「講者好感」。
簡言之,歡樂提升了對講者的好感與專業感,而專業感幫助了科學知識的講述。作者還提供了壹套方程式:
覺得喜劇是科學知識的有效來源 =0.599 + 0.18*歡樂 +0.321*講者專業
翻譯自參考資料2研究結論就是, 運用幽默的科學講者,的確會讓觀眾對他好感度增加,專業感也會增加,於是聽眾也會更相信他正在講的科學知識 。研究者對此用幽默原理的「失諧論」(incongruity theory)來解釋,認為當演講中幽默發生時,可能觸發了觀眾對理解復雜笑話的腦力運作,而這個理解的壓力,促使觀眾從科學家角度去厘清更多的專業知識。註2、註3
總之,多創造歡樂吧,先不論觀眾到底有沒有學到東西帶走,起碼最後課程回饋表上的「講師親切有趣」、「講師的專業可信賴」、「課程對我有幫助」之類的題目都會有不錯結果。
同場加映:關於這個研究,二則溫馨小提醒 外表帥不帥不是重點有人會擔心,帥的人說什麽都幽默,不帥的人說什麽都像騷擾。我想波特王那類的幽默很有可能是如此沒錯,不過若是老師的話就比較不用怕了。國內有篇充滿鼓勵的研究指出2,教師外表吸引力與學習專註力呈負相關、與學習成效無相關。不過幽默感與學習專註力呈現正相關,也與學習成效呈正相關。
也就是學習效果與老師幽不幽默比較有關系,帥不帥不是重點。因此為了觀眾的學習效果,科學講者們可以放少壹點心力在帥氣,放多壹點在幽默的營造上。
不好笑沒關系但千萬別讓人討厭有篇涵蓋 25 個大學科學課程、1637 個樣本的研究指出,幽默有助於提升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