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伶醉酒的典故是什麽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這樣壹個傳說:人間好酒為杜康,酒量大數劉伶,飲了杜康酒三盅,醉了劉伶三年整。
傳說魏晉年間,濱州地帶有壹好酒的劉伶,是西晉“竹林七賢”之壹,嗜酒如命,酒量之大,舉世。酒仙杜康奉玉帝旨意前來度化劉伶成仙,演繹出劉伶醉酒的典故。
傳說劉伶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常常借酒消愁,只要幾日不飲便渴酒成疾。他雖寫得壹手妙文,但他那風雅的文人形象,卻是因能喝酒、能吹牛而威風掃地了。說:“我往東喝到東南海,往西喝到老四川,往南喝到雲南地,往北喝到塞外邊,東西南北都喝遍,未曾把我醉半天……”這樣的話是壹般人能說得出口嗎?但是,劉伶能。
這樣的人不是沒有人治他,杜康的壹副對聯:“猛虎壹杯山中醉,蛟龍兩盞海底眠,不醉三年不要錢。”就激怒了劉伶,心想,看我不把妳這酒缸酒簍都喝幹,不出三天叫妳把門關。
劉伶走進了酒館,杜康便拿出酒來叫他喝,喝了壹杯還要喝,杜康就勸他不要再喝了,他不聽。兩杯酒下肚還連聲稱贊不壹般,劉伶招手還要喝,化做酒家的杜康心想:“這劉伶確實是個人才,壹般人喝我的壹杯酒就醉倒了,可他連喝兩杯卻沒問題。看來,我這個伯樂是當定了。杜康馬上端來第三杯酒,他怕醉壞了仙體就往酒杯裏放了壹枚靈丹,劉伶喝下後,只覺得天旋地轉,渾身軟綿綿的。
他真的喝醉了,就出了酒坊往家走去,壹路東搖西晃,壹回到家他交代妻子說:“我要死了,把我埋在酒池內,上邊埋上酒糟,把酒盅酒壺給我放在棺材裏。”說完就死了。妻子就按照他說的安葬了他。
三年過去了,壹天,杜康到村上找劉伶。劉伶妻子開門問他有什麽事情。杜康說:“劉伶三年前喝了我的酒還沒有給我酒錢呢!”劉伶妻子聽了十分惱火,說:“劉伶三年前不知喝了誰家的酒,回來就死了,原來是妳家的酒!妳還敢來要酒錢,我還要找妳要人呢!”杜康忙說道,他不是死了,是醉了。
他們來到劉伶埋葬的地方,打開棺材壹看劉伶穿戴整齊,面色紅潤。杜康拍拍他的肩膀,叫道:“劉伶醒來,醒來!”劉伶果然打了個哈欠睜開了眼,嘴裏還誇道:“好酒,好酒!”
這壹醉就是三年,千裏馬終成正果,劉伶成了酒仙。從此以後,“杜康美酒,壹醉三年”就傳開了。其實,是杜康故意制作酒坊引劉玲喝醉,是為了引他成仙。
這個小典故就是想告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應該學會留壹半清醒,人在半醒半醉之間的感覺最好,把不愉快的忘掉,把最快樂的想起。在無度時會讓人失去理智,所以需要把握住壹個“度”才行。
《劉伶醉酒》的故事源出為民間傳說“杜康造酒醉劉伶”。這是著名演員倪俊聲的代表劇目,它是評劇傳統劇目,編劇是成兆才,首演者是張化龍,劇本收入《評劇叢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