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要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常聽不少家長抱怨,為什麽現在許多孩子都缺乏責任感呢?先來看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幾組鏡頭。
鏡頭壹:“趕緊上床睡覺,書包我來給妳收拾。”母親對上小學壹年級的兒子說。
鏡頭二:我兒子上小學三年級了,可是在校除了對學習還有點進取心外,對其他事情都是不管不問,連值日掃地也是極不負責,應付了事,總是要其他同學幫他收“尾巴”。
鏡頭三: “媽,把我明天要穿的衣服給我拿出來,這套衣服趕緊給我洗了,後天上體育課要穿的。”這是已經上六年級的女兒晚上臨睡前對母親所說的。
這些孩子常常讓人操心,做事虎頭蛇尾的,學習自覺性、耐勞性差,對成績優劣無所謂,更有甚者,對爸媽態度惡劣,喜怒無常……為什麽壹部分孩子有這些不盡如人意的表現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自覺性還沒有很好形成、自制力比較差、堅持性不夠等。然而,只要家長再深究原因就會發現,孩子自身還缺乏壹樣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責任心。
我想要說責任心是壹個人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的壹種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我們在座的家長和老師壹定不會反對吧?的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不僅要對社會負責,要對家庭負責,還要對自己負責。培根曾說:“責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貴的種子,它若早早地播種在孩子的心田裏,將會收獲壹生壹世的幸福。” 責任感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壹種特殊的營養,能夠幫助孩子們長大。然而,我們卻經常聽到家長老師無奈地感嘆:現在的孩子太缺乏責任感了!尤其是獨生子女,更是缺乏責任感!他們不僅不會主動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學習上也表現得被動與厭倦,做事有頭沒尾。很多家長朋友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上壹年級了,全家人都很高興,認為孩子從此長大了。但哪知他經常從學校打電話回來,壹會兒語文書沒拿,壹會兒數學書忘帶,壹會兒作業本落在家裏了……全家人於是“惶惶不可終日”。
因此,如何培養孩子們的責任心,對很多家庭來說,當務之急,是重中之重。
二、為什麽孩子沒有責任心?
那麽為什麽孩子會沒有責任心呢?我們通過分析現狀,發現主要有兩大原因:
1、社會環境的影響。當今社會出現有很多不負責任的現象,這種現象對孩子們的影響不可小覷,讓我們看看以下這些例子。
浙江省嘉興市秀州中學的李雪梅同學說:很多人都說我們這壹代沒有責任感,對此我想說:其實我們也很無奈。 上小學時,我經常能見到校長,有時還壹起擠公交車。那時,校長經常對我們說上車要讓座,見了老師要打招呼等。我們也非常聽話,按照校長的話讓座、打招呼,從來都沒有誰認為這麽做可笑。我也就逐漸養成了這些習慣。可上中學後,有些同學就會笑我傻,剛開始我還不介意,後來慢慢的我也不好意思了,只會在我壹個人見到老師時才問好,壹個人坐公交車時才讓座。是害羞,還是別的什麽原因,我也說不好。我們班選勞動委員時,其實我認為自己能行,若讓我做,肯定會做好,但是我從來都不敢主動推薦自己,而是等老師來找我。有時,我們的行為舉止從表面看好像對集體不關心,其實並不是沒有責任感,而是怕眾人嘲笑,說自己做樣子,在老師面前賣乖,那樣是會被同學們孤立起來的。在班裏,我可不願意“脫離群眾”。我想,好多同學都有這方面的考慮吧。
北京市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的青檸說:我是中學生,平心而論,在同學中,對集體、他人缺乏責任感的現象確實不少。不擦黑板、不做值日、遲到、早退是每個班都有的現象,而且老師管也管不住。我思考了很久,覺得家庭是很重要的壹個影響因素。如果父母經常帶著孩子在公交車上搶座位,孩子長大後在車上讓座的幾率大不大?我想不會很大,因為他從小接受的就是那種“上車要搶座”的教育,怎麽可能去給別人讓座呢?父母對我們常說的話就是:“妳好好學習就行了,別的不用管。”想幫忙做點家務時,總會被趕走:“去去,學習去,這事不用妳。”聽著這樣的話長大的我們,怎麽會想到要去主動做家務呢?心裏想的當然就是“我只管學習,別的不用管”。因為壹直接受的是這樣的教育,所以也沒覺得有啥不妥。孩子小的時候是壹張白紙,在他還不懂事的時候,家長們往上面寫什麽,他們就是什麽,他們沒有甄別、拒絕的能力,等到懂事了,習慣已經養成了,再改就很難了。所以我奉勸各位家長們,壹定要對我們的成長負責,對沒有顏色的“白紙”要慎重下筆。
2、教養方式的影響。有研究表明,對剛入學和低年級學生而言,父母的不同的教養方式對孩子責任心發展影響影響深遠。
首先我們來談談三種對兒童責任心發展產生消極影響的三種教養方式:溺愛性、放任性、專制性、不壹致性。
溺愛性父母教養方式的父母過分滿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的壹切包括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全部由父母代勞。長此以往, 孩子就會認為父母所做的壹切都是應該的, 甚至連吃飯、睡覺、洗手、刷牙等事都認為是在替父母做, 與自己無關。如此過分的關愛使得孩子不懂得作為壹個獨立的人首先要對自己負責, 要學會關心愛護自己, 且這種關心愛護是別人無法代替的。父母親教養態度為順從過度時,這種教養方式容易使孩子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的個性中更多地表現出無責任心,不利於責任心的發展, 尤其是集體責任心的發展。
放任性父母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孩子冷淡, 給予孩子絕對性質的自由, 雖有交流和溝通, 但對孩子沒有具體的規定和要求, 很少獎勵或懲罰。這壹教養方式下的孩子極易對學校、家庭和社會中的規則熟視無睹。因為孩子每次對這些規則的違反都被父母所放任。如此下去, 父母在無形中為孩子提供了違反規則的便利條件, 使得孩子不自覺地形成了不良行為, 失去了責任心發展的良好環境。因此, 這種放任型教養方式下, 兒童缺乏責任感,極其不利於孩子責任心的培養,也可以說它是影響孩子責任心發展主要的消極因素。
專制性父母教養方式的父母把孩子作為附庸品, 壓制其獨立性、創造性, 與放任性相對的是, 這種父母過分幹預孩子的行為, 過分壓制使孩子服從, 孩子沒有發言權, 要求孩子言聽計從, 稍有違背就會加以訓斥和懲罰, 這些父母始終在以壹種挑剔的目光審視著孩子。他們往往忽視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 很少考慮孩子自身的願望和要求, 苛刻地要求孩子無條件遵循各項規則, 但又缺少對規則的解釋。這種教養方式下的孩子大多愛撒謊, 沒有勇氣去承擔責任, 以免遭到懲罰,缺乏社會責任感。
不壹致性父母教養方式的父母在處理與孩子有關的事情時, 會因為時間、地點、自己的心情而采取不同的教養方式, 長此下去, 父母會缺乏溫情地對待孩子的各種行為, 有時不問不管, 順其自然, 懷著樹大自然直的心態, 而有時又嚴加管制, 可以說是壹種比較混亂的教養方式, 缺乏始終如壹的要求和態度。另外壹種情況, 就是父親與母親對孩子的責任行為要求不壹致, 使孩子不能預期自己對責任行為所做的反應會得到懲罰還是鼓勵, 孩子無所適從, 對責任做出的反應更多采取保守行為, 即使有了正確的責任認知也不會付諸相應的責任行為。長此下去, 孩子逐漸漠視他人及集體, 甚至自己的承諾, 其責任心自然得不到發展。
以上所講的四種父母教養方式都是不利於孩子責任心的形成與發展,那怎樣的教養方式才能創設良好的教養環境,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呢?我相信民主性父母教養方式是最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責任心的了。這樣從民主性父母教養方式的特征談起。民主性父母教養方式的父母把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 註重培養他們的自理、自制能力和主動精神, 對孩子的期望、要求及獎勵、懲罰比較恰當, 經常與孩子交流, 並尊重孩子的要求、意見,及時糾正自己在教養孩子過程中的失誤。這壹教養方式下的孩子壹般自理能力比較強, 有著強烈的“我自己能做”的願望和要求, 因此基本上可以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且主動性強, 不需要成人的時刻提醒,民主性家庭中的兒童具有更多的責任感。因此, 民主性父母教養方式有利於幼兒責任心的發展。
上面講了壹大堆的理論,也許現在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那培養孩子良好的責任心,有些什麽具體的方法嗎?“知心姐姐”盧勤說,責任感的培養是父母和孩子雙方的事。由此看來,責任心的培養有賴於我們家長的平時教育。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呢?下面,我們壹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1、在家裏應采用民主的教養方式,明確孩子與家長的平等地位,讓孩子知道“我是家中的壹分子”。
強化孩子是家中“壹分子”的意識,讓他們享受“壹分子”的待遇,也要付出“壹分子”的勞動。有這樣壹位父親從小就告訴孩子:“妳是家裏的壹分子!”,所以平時總會讓孩子在家參與不同的勞動。吃飯的時候,父親會把把拿菜的任務交給兒子。開始時,小家夥總是會問:“為什麽要我拿呀?我拿不到怎麽辦?”這是父親就問他:“三個人分工,拿菜、燒菜、飯後收拾,妳喜歡哪壹樣?”權衡了半天,孩子覺得還是拿菜比較適合,從此以後,孩子就幫著家裏的端菜。有壹天,孩子外婆到家裏來玩,看見孩子去冰箱裏拿菜,就忙不叠地沖過去,“我來拿,我來拿,怎麽能讓孩子拿菜呢?才這麽小的孩子。”誰知孩子卻義正詞嚴地說:“外婆,我來拿,這是我的責任。我是家裏的壹份子。”
當孩子再大壹點時,我們還可以適當地讓孩子了解壹些父母的憂慮和難處,提出壹些問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和選擇,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滿幸福,要靠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同參與,進而增強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
自我服務或服務家人是壹種責任,在孩子完成任務後不要有物質獎勵,千萬不要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自我服務或服務家人是為了得到某種“好處”,要淡化有形的物質獎賞,代之以精神的愛撫和勉勵。孩子每天下樓拿菜,就應該得到誇贊,得到壹個吻或壹個擁抱。父母應在親友面前對孩子的盡責表示贊賞,使孩子有長久的動力保持下去。
2、從身邊小事做起,經常給孩子布置壹些力所能及的小任務。
對孩子來說,責任感是實實在在的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應該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要讓孩子在家庭崗位上感受責任的分量,倒壹次垃圾、洗壹塊手帕都應給予表揚鼓勵,失責時應給予批評和懲罰。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走出自我中心,強化對他人和周圍環境的責任心。
我們可以有意識地交給孩子壹些任務。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情是爸爸媽媽的事, 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 分清這點以後, 就讓孩子做自己分內的事情, 為自己多承擔壹些責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 自己的房間要自己打掃, 穿臟了襪子自己去洗幹凈, 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顧自己;每天早晨鬧鐘壹響,就應該馬上起床,再困也要起來,起床後要自己整理床鋪, 自己的書包自己背;準時去上學,遇到刮風或雨雪天氣,就應該提早起床,坐不上車,走也要走到學校,絕不能遲到;家庭作業要自己獨立完成, 自己說過的話不能食言等,讓孩子逐漸養成習慣, 自己做的事情必須有始有終。
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有的家庭要求家人洗澡後把換下的衣服放進洗衣機,可8歲的王剛經常忘記,媽媽讓他用本子記下洗澡後該做什麽事,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從此以後,王剛再也沒有忘記把臟衣服放進洗衣機,他為自己的進步感到自豪。可見,當要孩子記住做某事時,與其大人經常提醒,還不如讓孩子自己記下要做的事情,這樣孩子也慢慢地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不僅如此,我們還要教育孩子對家庭負責,孝敬父母。比如,長輩過生日那天,送上壹份自己親手制作的禮物,寫上壹句知心的話,因為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己過生日時,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感謝父母,感謝長輩,因為長輩把自己撫育大是那麽不容易;關心父母,主動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要記住“這是我的責任”。這樣孩子才能逐步地發展為對自己,對家庭、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負責。
我們還要鼓勵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終。孩子好奇心強,什麽都想去摸摸、去試試,但是隨意性很強,做事總是虎頭蛇尾或有頭無尾。所以交給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媽媽也要有檢查、督促以及對結果的評價,以便培養孩子持之以恒、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3、訂立責任合同。
通過和孩子壹起制定責任合同讓孩子明白該做什麽、怎樣做,否則將會受到哪些懲罰。孩子做事往往是憑興趣的,要讓孩子對某件事負責到底,必須清楚告訴他做事的要求,並且與處罰聯系在壹起。如把洗青菜的家務活承包給孩子,要是沒做好,便不能吃所有的菜。這樣,孩子才知道壹個人是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
4、接受應有懲罰並設法補救。
做事沒有責任心,必然導致壹些不好的後果。這個時候,我們不要急著去給孩子擦屁股,要讓他們接受沒有責任心而導致的自然後果的懲罰。(以下為備課組顏老師的事例,各位在講座上可挑適合自己的方式講述)兒子上小學壹年級時,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我管他呢”,就是什麽都不管的意思。吃飯要餵,作業要我們陪著做,早上起床要不停地催。老師要他做什麽,他還是壹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尤其是做作業和起床,只有到了最後時刻,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無論我們怎麽說,他都是“哦”壹聲,答應完就忘,簡直拿他沒轍。後來我就想到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方法,對他的什麽事都是說“我不管”。寫作業匆忙,做錯了壹堆,我不再提醒他;賴床起晚了,我也不叫他。連著幾天,他做錯作業又遲到,受到了老師的嚴厲批評。求助於我時,我才對他說:“妳自己的事必須要自己做,不能什麽都依賴家長,不然妳天天都會被批評,老師再也不會喜歡妳。”他深深地低下了頭……讓人欣慰的是,那次談話之後,兒子就像變了個樣。現在上二年級了,什麽事都能自己做。放學後先寫作業,看電視壹天也不會超過壹小時,晚上自己會上好小鬧鐘,上學自己走著去。他的時間觀念強了,責任意識也強了,還當上了中隊長。
我們要給孩子責任範圍內的事情定壹個最後時限,父母要將設立的原則推行到底,並於懲罰聯系起來。如規定孩子不亂放東西,家裏所有的東西用完後都要放在整理箱內。如果孩子不遵守規則,東西隨手亂扔,出現在書房、客廳、甚至廁所裏,就提醒他來收拾,如果孩子不肯執行,就可以給與壹定的懲罰,例如今天的衛生妳來搞,今天的碗筷妳來洗,又如取消這個周末去歡樂谷玩的行程,取消這個周末去書城的形成等等。
當孩子的某些行為造成的不良後果時,要讓孩子設法補救。如小孩損壞了別人的玩具,壹定要讓孩子買了還給人家,也許對方會認為損壞的玩具沒多少錢,或認為小孩子損壞玩具是常有的事,或者不好意思收下孩子的賠償,但家長應堅持讓孩子給予對方補償,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誰造成不良後果,就該由誰負責。又例如,當孩子跟著爸爸媽媽去朋友家做客,不小心損壞了朋友家的物品。這時應該讓孩子知道,是由於自己的過錯,才造成了這種後果,應當給予賠償,鼓勵孩子勇敢地承擔責任,之後壹定要帶孩子壹起買東西去朋友家道歉。當然,父母在家中要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言必行,行必果”。這樣才能有威信要求孩子負責任,才能讓孩子有模仿對象。
5、用鼓勵表揚和信任激勵孩子的責任心。
如果妳是壹個男孩的母親,請學會“依賴”妳的兒子,並對他說壹句話:“有兒子就是不壹樣!”如果妳有壹個女兒,那麽請“依賴”她並欣賞,誇獎她:“有個女兒真好!”以我自己為例,在日常生活中當我遇到不善處理的事情或問題時,我便對兒子說:“壹切全靠妳了!”他在爽快答應的同時,總會流露出壹種作為男子漢幫助母親、保護女性的自豪與得意。“壹切全靠妳了!”這簡單的壹句話,道出了家長對孩子的高度信任。信任能使壹個人產生強烈的責任感。有些父母埋怨孩子自私冷漠、不會關心人,其實主要原因是父母管得太多了。除了學習,其他什麽事情都不讓孩子幹,這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不信任。想壹想,我們成年人在贏得別人信任時,都會努力工作,挖掘自己的潛能,何況是未成年的孩子呢。
當然,我們還要讓孩子對自己的責任心引以為榮。有位10歲的小女孩,她負責倒家中的垃圾已經5年了。在她5歲那年,她突然對倒垃圾產生了興趣,壹聽到收垃圾的鈴聲就提著垃圾桶去倒。父母為了支持她參加家務勞動的興趣,對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揚,誇她能幹,還經常在外人面前稱贊她。這樣就激發了孩子主動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習慣,把這項勞動看成壹種責任。
表揚會帶來肯定的、積極性的行為舉止,但是表揚是有技巧的,表揚應該是具體的而不是籠統的。“昨晚,我看到妳收拾好校服了,我很高興妳能及時做好準備。”這種表揚比“今天早上妳真是壹個好孩子”具體多了。
6、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我們中國的家長,對孩子的事往往是“幫妳沒商量”,周到地為孩子做事情,主觀地為孩子做決定,結果是剝奪了孩子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機會。那些會愛孩子的家長,對孩子的事情並不“大包大攬”,而是把做事的機會和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盡早學會對自己負責。
在我們有意識地交給孩子壹些任務時,我們也要講求技巧,可是改“問答題”為“選擇題”。有位母親正在家中收拾房間,孩子正好跑過來,母親就趁機問她:“願不願意幫媽媽搞衛生?”這小孩子倒也回答得幹脆:“不願意。”這孩子那麽不喜歡勞動可怎麽辦呢?於是母親轉念壹想,與其問孩子“願不願意幫媽媽搞衛生”,還不如問她“我們搞衛生了,妳是拖地呢還是擦席子”。所以母親將所有的問答題改成選擇題,讓孩子選擇其中壹樣,結果孩子都從中作出了選擇,付諸實踐,在勞動的過程中體驗到辛苦及愉悅,在無形中也學著愛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四、註意事項。
在操作這些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的具體方法時,我們要註意以下幾點。
1、要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社會行為習得的楷模。宋代思想家張載曾說:“勿謂小兒無記性,所歷事皆不能忘。”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現的責任感的強弱,是孩子最先獲得的責任感體驗。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不僅是深刻的,而且是終身的。
對任何人來說,能做好的事而不去做,那是缺乏責任感;同樣,對於盡自己的全力做不到的事而硬要去負責,則是濫用責任感。家長要經常反省自己,隨時隨地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如果家長經常對人誇海口,不去履行自己的諾言,時間長了,孩子也會悄悄模仿,想怎麽說就怎麽說,對自己說的話不承擔責任。因此,家長壹定要加強自身的修養,要做壹個有責任感的人,這也是為了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事例:河北冀州市職教中心的殷建光曾介紹他上初中壹年級的孩子,是壹個很有責任心的孩子。他說,老師讓收作業,他小孩必然堅持到收完最後壹本,如果遇到不會的同學,他會手把手地教他,而不讓他抄襲;凡是學校組織的活動,都積極參加,充分準備,絕對不草率應付。開家長會的時候,班主任對他說:妳的孩子可以說是班裏最有責任心的孩子了。為什麽他的孩子責任心這麽強呢?他認為根本原因,還是他和妻子的示範作用。
殷老師的妻子是個普通工人,在廠子裏揀棉花,按揀出的次點(在皮棉裏的雜物)計算工資。許多工人都從家裏拿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造次點,但他妻子從來不造。她經常說,做工作要講責任,造假怎麽行?妻子的責任心對孩子絕對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殷老師自己是壹名教師,有監督早讀的任務。冬天,他總是起得很早,按時到學校。他常在家裏說,少睡懶覺,多盡責任。業余時間,他愛好時評寫作,兒子問他為什麽不寫其他文體,他說:“根據我的性格和特點,這個文體最能讓我為社會盡責任。”這些,對孩子也是壹種教育。
根據他的經驗,孩子缺乏責任心,很可能是家長自己就沒有責任心,無形中傳遞給孩子,對孩子起到了誤導作用。)
2、要持之以恒。
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是壹個長期而系統的工程,孩子壹個良好習慣的形成,不是壹時壹刻的事,而是需要長久堅持,而期間還會有反復,作為家長,應細心地觀察,耐心地教育,循序漸進地對孩子進行教育。同時更需要家長和孩子壹起成長,去深入研究孩子的心理特點,互相溝通,肯定進步,發揚成績,糾正錯誤,並適時調整教育方案,這樣孩子的責任心就可逐漸形成。所有這些,都要求家長能夠持之以恒。而家長本身的持之以恒又給孩子起到了示範作用,促進孩子責任心的養成。
3、切忌越俎代庖。
孩子在選擇做事後,家長別因孩子做得不夠完美而越俎代庖。聰明的孩子壹旦發現他“表現無能”就可能逃避做家務、整理房間,有時甚至會有意表現得無能,以此來逃避責任。孩子第壹次嘗試做事,總有不完善的地方,父母可幫助孩子“完善”他的計劃和方案,但絕對不要親自動手。多次實踐後,孩子能比較輕松地完成他所選擇的事。
---------------------------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應該讓孩子做到幾下點:
1) 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
許多父母把無限的愛都傾註到了孩子身上,對孩子的關懷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孩子衣服從來就沒有自己洗過,吃完飯就把飯碗推到壹邊,玩過的玩具隨手就扔,被子要讓媽媽代疊,洗腳要讓媽媽打好溫水,寫作業要讓媽媽給念題目,上學時書包也要讓媽媽給背……孩子們就這樣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養尊處優的生活,本來是他們應該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長代勞了,應該自己負的責任全都由家長承擔了,難怪孩子們只懂得索取而不懂得付出,普遍缺乏責任心了!因此,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長放棄對孩子的溺愛,讓孩子去做壹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讓孩子去為自己多承擔壹些責任,比如玩完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自己的房間要自己打掃,穿臟了襪子自己去洗幹凈,起床後要自己整理床鋪,早晚洗漱要自己照顧自己,家庭作業要自己獨立完成,自己說過的話不能食言,自己應當做的事情必須有始有終。
2) 要對孩子“從小抓起”
“從小抓起”有二個含義,壹個是指要從孩子年齡較小的時候就註意責任心的培養,另壹個是指培養孩子的責任心要從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孩子責任心的培養宜早不宜遲,其實孩子在幼兒時期所表現出的壹些自主的意願,如吃飯不讓大人餵、鞋子要自己穿等等,都可以說是責任心的萌芽,家長這時要註意給孩子以積極的引導,不要因為怕孩子不會吃不會穿而隨意剝奪了孩子為自己承擔責任的機會,我們不能等到孩子長大以後的某壹天突然要求孩子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任,這時孩子壹定會覺得很茫然,因為壹直以來所有的責任都是由大人承擔的,他已經習慣成自然了,想改變也是很困難的了;對孩子責任心的培養應該從小處著手,從孩子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比如孩子做完作業後讓他自己整理書桌,吃完飯後幫著收拾壹下碗筷,家裏的地面臟了拿拖把去給擦幹凈,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孩子這些事情做的多了,做習慣了,他的責任心自然就培養起來了。
3) 讓孩子品嘗壹下苦果
孩子尚處於成長之中,他對壹些事情表現出沒有責任感也是正常的,因為他許多時候的確不太清楚這樣會有對他有什麽不好的影響,所以為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家長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品嘗壹下辦事情不負責任的苦果,孩子如果壹而再地受到了自然後果的懲罰,他自然就會提高警惕,下次做事情的時候自然就不再會馬馬虎虎、草率了事。比如孩子上體育課忘了穿運動鞋,他打電話央求妳給他送去,這時家長就可以拒絕孩子的要求,盡管讓他去挨老師的批評好了,孩子嘗到了苦頭之後就會多長點記性;孩子平時東西喜歡亂拿亂放,提醒他多次也不起作用,某天孩子的作業特別多,而且又急需壹本參考書,可是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家長這時不要顧忌影響孩子的作業而幫他找,盡管讓他去費時費力地去找好了,反正作業總歸是要完成的,他耽誤的時間越長他就只能休息的越晚,給他留的印象也就會越深刻。
4) 給孩子壹個好的榜樣
孩子有對自己喜歡和崇拜的人進行模仿心理傾向,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壹般都具有絕對的權威,所以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和巨大的,很難想象,壹個對孩子、對長輩、對愛人、對家庭、對社會毫無責任感的家長,能夠培養出具有很強責任心的孩子。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為了自己的逍遙自在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壹二個禮拜才與孩子見上壹面;有的家長在工作單位吊兒郎當,抓到機會就跑回家做家務、上網、看電視等;有的家長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生病住院了也不在醫院看護,依舊與牌友在壹起豪賭;有的家長缺少愛心,壹遇到捐款、獻血等就退避三舍,尋找種種借口為自己開脫;有的家長對自己的愛人壹點兒都不負責任,經常在外面沾花惹草,桃色新聞不斷。父母的這些所作所為,孩子是看在眼裏、記在心上,長期的耳渲目染不由得孩子不受影響,不由得孩子不去效仿,這樣的父母即使想教育孩子做事要有責任心,孩子也會很不服氣,也會很不以為然。所以說,父母只有在生活中嚴以律己,給孩子做好表率,才能更好地去影響和教育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