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早竹的栽培技術

早竹的栽培技術

種竹的選擇和掘取

宜選二年生稈基直徑為2-3厘米的竹做種竹,常有幾株竹靠近生長在同壹竹鞭上,可壹齊掘起。選留強壯的2-3株,成叢種竹造林,成活率高,繁延快,可提早成林。

栽種竹和留母竹的密度

栽種時,整株移植的每畝栽50-70株;移鞭的每畝70-90株。成林後,每畝保持母竹400-450株。因此,每年留養新竹每畝100-120株左右,砍去同數者竹。

竹鞭的處理

早竹類留母竹多,竹鞭較淺而密生,發生跳鞭的機會多,不便挖溝埋鞭,可采用鋪土埋鞭。用塘泥、河泥等結合施肥於晚秋成冬季鋪在竹林地面。 早竹的高產林,對土壤的要求與高產毛竹林近似,要求微酸性、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而濕潤,坡度平緩。造林地的選擇應從氣候、土壤和地形入手,環境宜溫和濕潤。根據浙江臨安等地的經驗,雷竹的造林主要應綜合考慮以下幾個條件。

(1)氣候條件

引種早竹首先應考慮所在地的氣候條件是否與原產地相近。早竹原產地臨安、余杭、富陽。德清壹帶的氣候特點是:年降水量1250-1600毫米;年平均氣溫 15.4℃,1月份平均氣溫 3.2℃,7月份平均氣溫 29.9℃,極端低溫-13 3℃,極端最高溫 40.2℃,全年大於 10℃的活動積溫5100℃左右;年無霜期235天左右;年日照時數1850-1950小時。所以,在長江以南、南嶺以北,1月均溫不低於-5℃,極端低溫不低於-15-20℃,年降雨量不低於1000毫米左右的山地丘陵、平原河灘都可引種。

(2)土壤條件

早竹造林地要求土壤疏松、肥沃。透氣,尤以土層深厚、透氣、保水性能良好的烏沙土、沙質壤土為好,普通的紅壤、黃壤、黃紅壤也適宜栽培,土壤的深度要求達到50厘米以上;PH值 4.5-7.0,以微酸性或中性為宜;地下水位以1米以下為宜。

(3)地形條件

主要是海拔、坡向、坡位與坡度。地形是間接的生態因素,地形條件的不同,可使陽光、溫度、水分、養分產生差異,並對經營活動好壞產生影響,從而影響早竹筍用林的筍期、產量和質量。因此,營造早竹林選擇造林地時,不能不考慮地形條件。

早竹喜濕潤,怕積水,喜光怕風。因此,早竹造林地最好選擇背風向陽、光照充足的東南坡、南坡;但福建大多數地方氣候相對比其原產地溫和,選擇東坡、東北坡、北坡也很好。坡度以5°-15°的低丘緩坡地為佳,坡位以下坡為好,有充足水源可以利用的地方更為適宜。高山風口、低窪積水及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不宜栽培。優勢是出筍早,經濟效益高,為提早早竹的出筍期,充分發揮早竹的優勢,選擇光照充足、背風向陽的坡位非常重要。

(4)其他條件

早竹造林地的選擇,除了考慮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及地形條件以外,還應考慮竹筍產品的銷售市場、交通運輸及經營規模等問題,壹般來講,早竹造林地宜選擇在大、中城市的市郊和交通運輸方便、離市場較近的地區。可因地制宜,選擇房前屋後、低丘緩坡、田頭、地坎、山腳、溪邊,交通便利、管理方便的地方,做到適地適竹,發展早竹生產就能成功。

早竹類栽培特點

早竹類包括早竹、各種哺雞竹和尖頭青竹等,都是散生的中小型筍用竹,它們的春筍、鞭筍產量高,品質比毛竹好。由於它們的筍芽形成期遲,而且形狀小,故不能采收冬筍。  早竹類的栽培務求基本同毛竹,僅將特點說明如下:  1、種竹的選擇和掘取 宜選二年生稈基直徑為2-3厘米的竹做種竹,常有幾株竹靠近生長在同壹竹鞭上,可壹齊掘起。選留強壯的2-3株,成叢種竹造林,成活率高,繁延快,可提早成林。  2、栽種竹和留母竹的密度 栽種時,整株移植的每畝栽50-70株;移鞭的每畝70-90株。成林後,每畝保持母竹400-450株。因此,每年留養新竹每畝100-120株左右,砍去同數者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