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大眾天文學 上下兩冊怎麽樣

大眾天文學 上下兩冊怎麽樣

它用令人著迷的語言,敘說宇宙的神奇與壯美;以曉暢優雅的文字,構築科學通俗化的豐碑。 1973年,毛澤東會見訪華的法國總統蓬皮杜時,問及法國的科普名著《大眾天文學》及其作者弗拉馬裏翁,因為該作者在法國家喻戶曉,堪稱國寶。弗拉馬裏翁是世界著名的天文學家和科普作家,法國天文學會創始人。他是壹位博學多才、口若懸河的天文科普奇才。他出口成章、妙語連珠的天文科普演講使其擁有大量聽眾,每辦講座都是座無虛席,男女老少無不聽得如醉如癡。因此他的書也是令人爭相閱讀,愛不釋手。他的壹生著述五十余部,尤以《大眾天文學》最為著名。該書壹再重印、修訂再版,被譯成十幾種文字,傳誦全球。法國科學院為此給他弗拉馬裏翁頒發獎金。法國還專為此書發行了壹枚特種郵票。為紀念他,天文學界命名了月球上的弗拉馬裏翁環形山,火星上的弗拉馬裏翁撞擊坑,以及1021號小行星為弗拉馬裏翁星。 《大眾天文學》的中譯本的出版可謂曲折艱難。20世紀20年代,中央觀象臺首任臺長高魯就想把《大眾天文學》譯成中文,但未能實現。高魯對弗翁的天文普及貢獻倍加贊揚,無限崇拜,言必稱弗翁,因此人們常戲稱高魯是中國的弗拉馬裏翁。高魯於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第壹任所長,開始籌建南京紫金山天文臺,不久又出任中國駐法公使,因此《大眾天文學》中文翻譯的事就此擱淺。1957年北京天文館建成開幕,中國的天文科普工作進入了壹個嶄新的階段,特別是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後,人們對天文知識的需要和興趣空前高漲。這時著名天文學家,上海天文臺臺長李珩教授除了對北京天文館的建成表示了極大的支持和祝賀外,還表示願意把《大眾天文學》譯成中文出版,用以紀念北京天文館的誕生,並把弗翁成功的天文學科普經驗傳播到中國來。《大眾天文學》精裝壹巨冊,洋洋百萬字,圖片近千幅。把這樣壹部世界名著譯介到中國來談何容易,但是李珩毅然挑起這副重擔,於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翻譯這部巨著。當時李珩約了北京天文館的李元擔任他的助手,譯完之後由李元整理、校閱,選編壹些新的彩色插圖。全書分三個分冊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第壹、二兩個分冊於1965年出版問世,得到好評與歡迎。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本書像許多其他科普圖書壹樣受到批判,被認為是宣揚資本主義文化的毒草。第三分冊在1966年已經印好出版,但被封殺在倉庫裏禁止發行。2013年《大眾天文學》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再版,此版本在1965—1966年出版的中譯本的基礎上,加入李珩為該書編寫的增補材料,再選編許多精美的彩色天文圖片,還特別邀請了中國天文學會名譽理事長王綬琯院士和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卞毓麟等對本書加以點評和推薦,並且附有卞毓麟最新編撰的《弗拉馬裏翁傳》,可使讀者對弗翁有進壹步的了解。 《大眾天文學》全方位描述和介紹了地球,月亮,太陽,行星世界,彗星、流星、隕星,恒星宇宙,各種天文儀器。它用令人著迷的語言,敘說宇宙的神奇與壯美;以曉暢優雅的文字,構築科學通俗化的豐碑。世界科普巨匠阿西莫夫曾稱贊《大眾天文學》:“在同類著述中,這乃是壹部無出其右的傑作。”弗翁以文學的筆墨、生動的語言鑄就了這部鴻篇巨著,也詮釋了自己的座右銘“科學知識應該大眾化,而不應該庸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