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飛影評之《信條》 :其實我想更懂妳
?大飛評分:6分
《信條》可能是2020年最受關註的壹部好萊塢大片,原因無他,本片導演是在好萊塢幾近封神的克裏斯托弗諾蘭,也就是粉絲口中的“諾神”。
大飛雖不是鐵粉,但從《盜夢空間》開始,諾蘭的每部電影大飛都去貢獻了票房,而且看的基本都是IMAX版,有的還看了兩遍。原因無他,諾蘭的片子確實好看,而且不是壹般意義上的好看,妳總能在諾蘭的片子裏看到其他商業大片裏很難尋覓到的奇觀和巧思。用壹個專業點的詞來說,就是 “高概念” 。《盜夢空間》裏的多重夢境如是,《星際穿越》裏的五維空間如是,《敦刻爾克》中的三線交叉亦如是。
當諾蘭的作品序列來到這部《信條》的時候,對導演來說,這部作品的“高概念”已經高到 高處不勝寒 ;而對大多數觀眾而言,這樣的“高概念”則是已然高到 高不可攀 。
如果說諾蘭的上壹部作品《敦刻爾克》是諾蘭電影宇宙中 最易看懂 的壹部的話,那麽緊隨其後的這部《信條》無疑就是諾蘭電影宇宙中 最難看懂 的那壹部。當然,這句描述之前要加上四個字,“目前為止”。
那麽,這部電影是不是真的如傳言中的那般燒腦,壹遍肯定看不懂呢?大飛給出的答案是, 確定壹定以及肯定 。起碼,大飛上周六看完,腦子燒了兩天都快燒壞了,也還是沒有解開片中的很多謎團。
從本質上講,《信條》其實就是壹部間諜片 。同很多傳統的間諜片壹樣,《信條》也是橫跨多國進行外景拍攝,壹樣有視覺奇觀和火爆場面;壹樣有壹個臨危受命要拯救全人類的主人公,自然也有壹個外表冷酷內心兇殘要毀滅全世界的大反派;壹樣有壹個願意與主人公同生***死的男性拍檔,當然也不可免俗的有壹個讓其願意拼盡全力用生命去保護的金發女郎。
只不過,從類型片的角度講,《信條》雖然並沒有跳脫窠臼,但從表現手法而言, 裏面的概念設定和情節設置,的確太過超前 。也許真如某些評論所言, 《信條》是壹部屬於未來的電影 。
這部電影的上半部分應該說觀影體驗還是比較友好的 ,至少大飛自己覺得,算是基本看明白了。觀感的轉折發生在主人公帶上氧氣面罩從時間逆轉的大門走出去的那壹刻。從那以後的戲份,對大飛而言,應該說是漸入“懵”境。 主人公是戴上了氧氣面罩,大飛卻仿佛進入了缺氧狀態 ,因為腦子實在是有點運轉不過來。這種缺氧狀態在影片最後那場拯救世界的大戰時達到了頂點,大飛算是徹底“腦死亡”了。
這樣壹部來自諾蘭的燒腦電影,自熱不乏討論熱度。網上已經充斥著各種動輒上萬字的解讀文字與專業影評。大飛就不在這裏班門弄斧了,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力有不及。不過,對於那些長篇大論的解讀,大飛也沒有太大興趣去逐壹細度,免得看過之後,發現自己以為已經看懂了的部分,其實也並不是那麽回事。
如果妳不是諾蘭的粉絲,只是單純想看壹部間諜片的話,那麽大飛要友情提醒妳,如果妳抱著像觀看最近三部《碟中諜》系列電影,或者是《007之大破天幕殺機》這樣的預期的話,妳多半是會失望的。因為 妳不會感受到太多的視聽震撼,也很難經歷持續的腎上腺素飆升 。
在大飛看來, 《信條》的設定是高級的,情節是燒腦的,主題是牽強的,質感是冰冷的,人物是單薄的,情感是匱乏的 。大飛目前也不打算去二刷甚至三刷,因為大飛相信,即便再看兩遍三遍也未必就能整參透整部電影所謂的“高概念”。還是留給未來的自己去細細品味吧。
至於給這部電影的評分,著實讓大飛糾結了許久。給太高不合適,這顯得大飛有點不懂裝懂;給太低也欠妥,這對導演不太公平。思來想去,6分可能恰到好處。畢竟,逆轉壹下, “6” 就能變成 “9” 。
(本影評首發於微信公眾號“ 戲行漫記 ”。更多精彩,歡迎關註。壹起談談電影,聊聊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