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坎昆世界氣候大會的相關報道

坎昆世界氣候大會的相關報道

英國路透社29日報道稱,人道救援機構樂施會29日發布報告稱,今年前9個月中,氣象類災害導致全球2.1萬人死亡,是2009年的兩倍多。

報告特意趕在墨西哥坎昆氣候大會開始之際出爐,它以巴基斯坦洪災、俄羅斯火災與熱浪、太平洋島國圖瓦盧不斷上升的海平面等為例,闡述氣候變化的嚴重後果。

新壹輪聯合國氣候談判把探討的問題鎖定在窮富國家存有分歧的幾項議題,如氣候援助資金、雨林保護、迎接氣候變暖等問題。此次談判還欲將現行減排目標正式確定下來。

不過,樂施會公布該份報告是為了敦促各國需要盡快行動,來減緩並適應氣候變化。

英國《金融時報》則刊文稱,坎昆會談或難獲突破。

報道稱,去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可以說是壹場“史上最牛”的會議,但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最終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以慘敗收場的時候,全世界對全球氣候談判的前景瞬間轉為暗淡。在這種暗淡的期許中,《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6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6次締約方坎昆會議將繼續著乏味的焦灼。

即使壹年過去了,在坎昆氣候大會上要想取得非常大的進展,挑戰依然是巨大的。造成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慘敗的各種要素依舊存在:中國為首的基礎四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旗手歐盟;以及美國為頭的傘形國家集團依舊是坎昆氣候大會的主導者。坎昆氣候大會還是三國演義,小島嶼國家聯盟等組織依舊被邊緣化。

再深入說,因為去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的慘敗,見證了歐盟話語權的逐漸弱勢。全球氣候談判最核心的談判主體,無疑是中美。壹方面兩者是目前全球排名前兩位的碳排放國,二則是由兩者在國際舞臺上的綜合實力決定。

聯合國希望避開去年年底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混亂與劍拔弩張的情景,以維持談判進程的繼續進行,最終於明年在南非的壹場關鍵會議上簽署壹份關於全球變暖的新協議。

英國能源與環境大臣克裏斯·休恩警告:“我們並不指望在(坎昆)達成最終協定。此次會議的目標是重啟談判。如果能推動各國接近達成協議,維持談判的繼續進行,在林業、金融與減排承諾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那麽此次會議就算取得了成功。”

即使聯合國自己也承認,坎昆會議不會達成最終協議。 南都訊 特派記者楊傳敏 發自坎昆 

“中國希望在坎昆至少把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確定下來,但按照目前的談判進程看,甚至連這個都很困難.”,昨天,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與國內外NGO代表見面,溝通談判進程,表達了中國的談判立場。這也是中國高級別官員第壹次在氣候大會上與國內外NGO溝通,他說,“但是不管談判結果怎麽樣,中國自主減排適應氣候變化不會變”。

坎昆氣候談判進入到最後壹天,在月亮宮的壹兩間小型會議室裏,高級別的部長會談接連不斷,全是閉門談判。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和中外N G O的見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在天津會議上,解振華就曾與中國N G O見面。

昨天參加解振華見面會的國際N G O包括第三世界網絡、氣候行動網絡、地球之友、綠色和平等,提問大多集中於中國政府在氣候談判中的立場,和中國政府期望發揮的作用。解振華重申了中國政府的立場,也透露了目前談判的進程。

見面會裏解振華作為此次中國參與談判級別最高的官員,也向在場媒體透露了壹些重要信息。

壹是,中國會通過南南合作向最脆弱國家提供氣候援助。解振華說,他最近為了了解非洲國家的需求,去了埃塞俄比亞和非盟,看到了氣候變化給非洲荒漠化帶來的影響。

二是,在透明度的問題上,因為有的國家還對發展中國家的透明度有意見,解振華說,中國同意對自主減排接受國際磋商與分析,並且在目標、行動和原則上都作出規定,也希望在坎昆至少把原則定下來,就是進步。

三是,關於京都議定書,氣候變化談判進程是否前進,中國認為,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能不能繼續是壹個重要標誌。所以,中國希望在坎昆把京都議定書延續第二承諾期定下來,但解振華說,“這壹點要看來非常困難”。

四是,不管談判進展如何,中國自己要在國內采取行動,完成碳強度減排40%-45%的目標。解振華舉了兩組數字作為對比,“十五”期間,中國用年均10.4%的能源增長,支持了年均9.8%的GDP增長;而在“十壹五”期間,中國用6.8%的年均能源增長,支持了10.2%的GDP增長。這說明,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新能源領域的投資在增長,能源效率也在提高。

中國聲音:

強調“捍衛”《京都議定書》

本報墨西哥坎昆電 (特派記者毛玉西、薛松)

當地時間9日下午5時,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坎昆氣候大會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再次強調了中國堅定捍衛《京都議定書》的立場。這場見面會吸引了眾多中國媒體聆聽,希望從中“嗅出”談判進展的有關信息。

奔赴坎昆之前,解振華表示:“《京都議定書》是國際社會長期努力而達成的法律文件,它在歷史上發揮過作用,沒有道理否定它。中國希望《京都議定書》在新形勢下繼續發揮作用,在發展中不斷完善《京都議定書》。

他表示,之所以要求必須捍衛《京都議定書》,是因為必須在堅持《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基礎上,才能談怎麽樣進壹步加大減排力度。如果要拋棄現有《京都議定書》框架搞新的,無疑會把所有的時間都耗掉。他強調說,《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能否繼續下去,是檢驗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談判進程能否成功的壹個重要標誌 北京時間12月4日,有關墨西哥“秘密文本”的傳聞在坎昆氣候大會上激起強烈反響。各方對此緊急表態。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間的分歧仍是大會最主要矛盾。發展中國家要求在減排指標方面與發達國家區別對待,同時發達國家應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支持。但在具體談判中,發達國家千方百計模糊“***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並且以資金為籌碼提出種種限制。

減緩氣候變化,發達國家的中短期量化大幅減排是關鍵。但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避而不談自身,卻堅持要求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同步減排。歐盟甚至宣布,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的22億歐元“快速啟動”資金中壹半是貸款,並非無償援助。結果招致環境保護人士壹致批評。

各方僵持之際,突然有非政府組織爆料,稱墨西哥方面在搞“秘密文本”,允許發達國家承擔較少責任,而發展中國家則面臨更嚴厲標準。據說,墨西哥“秘密文本”內容包括:用無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替換《京都議定書》;不繼續《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義務;氣溫控制上限大幅提高到5攝氏度。不過中國、日本和歐盟談判代表均否認存在“秘密文本”。 12月9日,也就是坎昆氣候大會離結束倒數第二日的沖刺日,會場上仍沒有任何協議達成的跡象。部分國家的領導人以及各國主管環境事務的高級別官員還在紛紛發言,闡述各國立場。主要非政府組織已將美國列為阻礙大會達成成果的罪魁禍首。

美國扯後腿

主要非政府組織盤點的美國“罪行”主要有四點:首先,美國在拒絕提高本國減排目標、置身於議定書之外、也無國內立法的情況下,大肆指責其他國家做得不夠,阻礙關鍵問題達成協議。

其次,在外界之前普遍認為能夠取得成果的氣候資金問題上,也遭遇到了來自美國的阻撓。美國主要是想爭奪這筆資金的“發言權”,拒絕將資金置於聯合國系統的框架下。

再次,在技術轉讓問題上,美國的態度也有很大保留,和發展中國家的預期有不小差距。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矛盾因美國而擴大。

最後,因美國的不作為,坎昆會議未能重建COP15後“隊伍散了”急需的各方信任機制。

這當然並非COP16各方“歧視”美國。考慮到大會議程第二天日本代表團就提出了反對《京都議定書》繼續存在的明確表態,美國如果只是希望承諾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05年基礎上減少17%,當然難獲各方欣賞。

專家推算,美國的減排目標僅相當於1990年排放基礎上減少4%。如此裹足不前,縱使美國代表團團長喬納森·潘興坎昆會議期間多次組織NGO(非政府組織)吹風會,有些吹風會還僅對美國NGO開放,以力圖營造正面輿論、維護美國形象,但美國代表團實際上地位“尷尬”、 喬納森·潘興公關舉措收效甚微,當屬意料之中。

與喬納森·潘興的“努力”相比,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的表現更是差強人意。

12月6日,朱棣文在美國中心發表演講。他以碳在生物圈中的運行軌跡開始,談到各類新奇的新能源技術,仿佛是給與會者講壹堂環保課,置自身的政府官員身份於九霄雲外,對美國眼下采取哪些措施落實其承諾的碳減排目標避而不談,王顧左右而言他。

就此,壹位不願署名的分析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朱棣文們的“難言之隱”在於,當今美國缺乏有力的新能源鼓勵政策,美國國會特別是參議院難逃其咎。

該人士認為,奧巴馬政府在民主黨議員占多數席位的大好時機下,都未能壹鼓作氣通過氣候法案,可見美國保守勢力之強大。而華盛頓中期選舉之後,情況更是不容樂觀:***和黨贏得了更多席位,而***和黨壹向以保護煤炭及石油產業利益、反對環保政策著稱。

“可能很少有人關註過,超過壹半的***和黨議員沒有護照,這意味著他們從來沒有出過國,因此,很難想象這些議員能有足夠的國際視野,來妥善處理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這樣的問題。”該分析人士稱,***和黨議員大多是保守派和氣候變化懷疑論者,有些甚至根本不相信氣候科學。在此基礎上,“碳稅”簡直成了美國的“禁區”。“不是討論能否推行的問題,而是敏感到任何官員都不敢觸碰,參選黨派只要提到任何增加環境稅的構想,選舉中必輸無疑。”上述人士因此說。 中新社坎昆12月4日電 題:墨西哥將氣候大會辦成嘉年華 各界評價兩極。

坎昆聯合國氣候大會行將過半,主辦國墨西哥安排了眾多精彩活動,把本屆氣候大會搞得像壹場嘉年華,很多活動也與氣候變化並不相關,各界對此評價兩極。

墨西哥政府當地時間3日舉行了壹場名為“氣候變化交流論壇”的活動。活動也沒有安排在官方酒店,而是安排在和會場距離較遠的壹個度假村進行。

論壇在當天晚間結束後,主辦方又為與會者舉行了“墨西哥之夜”活動,四處歌舞升平,人們都陶醉在眼前的美景、美酒、美人之中,與會場的緊張和枯燥的氣氛形成鮮明對比。

早在大會開幕當晚,本屆大會主席、墨西哥外長埃斯皮諾薩就為所有與會者安排了歡迎晚宴,非政府組織人士和媒體記者都可以參加。晚宴上也安排了盛大的傳統歌舞表演。

在所有與會者的必經之路坎昆展覽館(Cancun Messe),墨方還專門設立了傳統商品市場,推銷墨西哥當地土特產,如陶器、辣椒油、可可粉等。但由於售價偏高,買家寥寥。

盡管如此,市場還是吸引了很多與會者的註意力。壹南非談判代表招呼記者去品嘗那裏免費提供的可可飲料。有年輕小販用流利的英語向記者推銷手工制品,記者註意到會議主辦方也為小販們制作了特別通行證。

很多人也紛紛與市場中擺放的藝術骷髏合影留念。售賣的骷髏瓷器售價也不菲。在墨西哥,亡靈藝術是壹種很獨特的藝術形式,但對壹些外國人來說,可能壹時還難於接受。

有非政府組織與會者對本社記者表示,墨西哥似乎要改變上屆哥本哈根峰會時的“冰冷印象”。哥本哈根峰會幾乎完全集中於談判,代表在會場內神經時刻緊繃,在會場外又得面對北歐嚴冬的疾風苦雨,對會議進程確實有些不利影響。

墨西哥政府此次試圖通過多種途徑讓各國代表在壹個相對輕松的環境下進行談判,也不失為是解決之道。據記者了解,談判代表除了對路程遙遠有些不悅外,對其他會議安排還算滿意,特別是這次他們不會遭遇被非政府組織糾纏的尷尬。

然而,會場外的批評之聲卻不絕於耳。巴西總統盧拉本周炮轟此次會議“不會有任何結果”,他本人也撤銷了參加會議的計劃。另外,可能是由於語言問題,不少與會者和主辦方溝通不暢,壹些活動的時間地點更改頻繁,引發了爭議。

墨西哥高級官員回應說,本屆氣候大會至少能達成兩項成果,即資金和技術方面能取得壹些突破。墨方每天都舉行記者會和媒體進行積極溝通,和上屆會議相比也算是不小的進步。然而,又是由於語言障礙,記者會的聽眾並不多。

據記者觀察,墨方還想通過此次氣候大會實現大規模的招商引資,並為本地企業尋找機會,就如同在上海世博會所做的那樣。坎昆展覽館內的正中央位置就是占地面積最大的墨西哥展館,被壹片茂盛的熱帶植物包圍。展館每天都會進行商務活動,其中環保企業的活動又展絕大多數。

下周,氣候大會的高級別會議就將開幕。屆時,墨西哥政府將繼續舉辦多場嘉年華式的活動,會場內外對有關活動的不同聲音也會持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