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段祺瑞惹人爭議,客觀看他的壹生,可圈可點處很多,為何這樣說?
中國的民國時期,是壹個風雲詭異的時代。這個時代出現了很多大軍閥,惹人詬病的,爭議最大的,莫過於段祺瑞、曹錕、張作霖等人。
特別是段祺瑞,在很多人眼中,段祺瑞作為北洋時期皖系軍閥的首領,作為魯迅先生《紀念劉和珍》壹文中被鞭撻的對象,壹定是獨裁的、腐敗的,實際上,段祺瑞壹生中可圈可點處頗多。
首先,段祺瑞壹生之中,“三造***和”功不可沒。1911年,段祺瑞振臂壹呼,率領前線北洋將領46人聯名致電清政府,呼籲清帝退位,結束了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袁世凱妄圖稱帝時,段祺瑞作為袁世凱左膀右臂,不惜惹怒袁世凱,也要阻止他這種行為;以至於他不斷被貶黜;1917年張勛復辟,段祺瑞率兵討伐,使復辟破產。
雖然“三造***和”有功可居,但我們也應該辨別出,段祺瑞壹系列行為只是為了自身地位,權力考慮。在推翻袁世凱和張勛復辟後,仍實行獨裁專制,屬於換湯不換藥。
其次,段祺瑞收服外蒙古居功至偉。辛亥革命後,段祺瑞瞅準俄國爆發十月革命,無暇顧及外蒙古的時機,派徐樹錚壹舉收復外蒙古,在當時,就引起全國人民歡呼。外蒙古的回歸,不僅打擊了民族分裂勢力,更保證了中華民國的領土完整與主權統壹。在這壹點上,作為當時的政府首腦,段祺瑞是值得稱贊的。
對段祺瑞,或者說對軍閥統治者,人們都有壹個普遍的概念,把軍閥與漢奸劃為等號,其實不然。段祺瑞雖然親日,並且多次同日本秘密簽訂借款合同,但在日本請他出面建立偽政權時,他態度堅決,絕不落水做漢奸。
段祺瑞確實多次同日本秘密簽訂了借款合同,他把借來的錢都用來擴充軍備、建設城市。有壹次他對徐樹錚說:“雖然我親日,但我多半是利用他們,危害人民的事不能做,那是要被罵老祖宗的,我借了日本人的錢,可怎麽還、還不還、什麽時候還都是我說了算。”
“九壹八”事變後,日本人扶持溥儀在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隨後妄圖占領華北地區,企圖利用段祺瑞在北洋軍中的影響,建立華北偽政權,由段祺瑞做華北偽政府首腦。可不管日本人如何拉攏利誘,都被段祺瑞壹口回絕。
從這些方面能夠看出,段祺瑞執政期間雖然親日,但多是無奈。他的親日是有底線的,他仍是愛國的。
對於段祺瑞,爭議最大的(非盲目評價的),莫過於“制造”“三壹八”慘案。其實,把責任完全歸於段祺瑞實在不夠公允。
第二次直奉大戰之後,曹錕吳佩孚戰敗,北京政權落入馮玉祥、張作霖手中。此時年邁(55歲)的段祺瑞,被“請出山”作為當時執政府的總執政。當時的段祺瑞已經沒有昔日輝煌,作為“傀儡”被扶上政權,用來維持張、馮之間的平衡。
被稱為“段祺瑞的靈魂”徐樹錚南下時被馮玉祥謀害後,段祺瑞與馮玉祥的關系徹底破裂,並因此壹夜間衰老很多,因此時常在家中養病,執政府執政權由他人決定。
1926年3月12日,日本軍艦駛入大沽口,炮擊國民軍;16日,日本以國民軍破壞《辛醜條約》為由,與簽訂《辛醜條約》的八國特使,對段祺瑞執政府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拆除大沽口國防設施,並集各國軍艦於大沽口,以武力威脅北洋政府。
列強的最後通牒激怒了全國人民,自3月13日起,北京開始爆發大規模學潮。3月18日,眾多學生聚集在執政府門前廣場列隊請願,廣大市民也紛紛加入其中。在這次情願中,執政府衛隊開槍射擊請願群眾,造成46人死亡,150余人受傷,釀成慘案。
當時段祺瑞正在家中養病,並沒有在執政府,究竟是誰下令開槍,不得而知。段祺瑞於後來得知慘案發生,萬分震驚,立即下令嚴懲兇手之余,忙趕到事故現場,面對死者長跪不起,並且發誓眾生不食肉,以示懺悔。
雖然段祺瑞當時不在執政府,下令打槍的也不是他,但他作為當時執政,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這件事成為他壹生的汙點。
段祺瑞面對死者長跪不起,並且立下誓言終生不食肉。這個誓言,即使在病危之際,醫生壹再勸告他開葷增加營養,他都不曾動搖,直至去世。
段祺瑞性格耿直、為人坦誠,不逢迎,不阿諛奉承,雖然脾氣暴躁,但心地善良,尤以為官清廉而聞名,素有“六不理總理”之稱,即不貪汙肥己,不賣官鬻爵,不抽大煙,不酗酒,不嫖娼,不賭錢,壹生沒有購置房產,死後沒有余財,盡顯其人格魅力。這對於壹個多年處於中國政權巔峰的官員來說,實屬不易,值得後人稱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