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如果懷疑自己買到假貨怎麽辦
1、買到假貨的,消費者可要求退貨,也可要求賣方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壹般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但如果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賠償額為五百元;
2、保留有效證據,如果發現所購買的是假貨,第壹步就是收集證據,用相機拍下商品各個角度的照片,還有與商家溝通的聊天記錄,以備投訴時使用。
消費者買到假貨投訴方法:
消費者買到假貨可以通過下列的方式投訴,來維護自身的權益並要求賠償:
1、消費者在購買到假貨的時候,可以自行與商家進行協商並要求賠償;
2、消費者可以到有關的行政部門進行投訴。壹般是到工商局和消協進行投訴;
3、消費者可以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是依照國家法律合法的調節組織進行調節;
4、消費者與經營者談不攏的時候,雙方可以到仲裁機構對該物品進行仲裁;
5、消費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要求商家賠償。
消費者買到假貨商家是否構成犯罪:
消費者買到假貨商家可能會構成犯罪,商家賣假貨構成犯罪需要符合下列四個條件:
1、侵犯客體是國家對普通產品質量的管理制度。
2、客觀方面表現為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的產品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行為。
3、犯罪主體是個人和單位,表現為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兩類人。生產者即產品的制造者(含產品的加工者),銷售者即產品的批量或零散經銷售賣者(含產品的直銷者)。至於生產者、銷售者是否具有合法的生產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4、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壹般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行為人的故意表現為在生產領域內有意制造偽劣產品。在銷售領域內分兩種情況:壹是在銷售產品中故意摻雜、摻假;二是明知是偽劣產品而售賣。
綜上所述,如果是懷疑自己購買了假冒商品,那就要先請上述兩個部門的有關專家或真品生產廠家幫助鑒別,確定是假冒商品後再作處理。
法律依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