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狗狗得了布病怎麽辦?

狗狗得了布病怎麽辦?

已經傳染上了?那同情壹個,建議聽醫生的建議,能治好狗狗是最好的,如果醫生都說不能,那還是聽從醫生安排吧,畢竟狗狗也會傳染別人的,附上資料

壹. 什麽是布魯氏菌病?

布魯氏菌病簡稱布病,在20世紀50-60年代,牧區(如內蒙古等)的壹些老百姓不知什麽是布病,他們理解為做衣服的布生了病,所以叫布病。當然,這既是壹種誤解也是壹種風趣的話。但說明當時人們對布病知道的太少了。在我國不同地區人們根據布病特點起了不少的名字。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長而稱布病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病後全身無力,不能幹活,整天懶洋洋的,人們將布病稱為“懶漢病”;因患布病整天無精打采的,所以有的地方又稱布病為“蔫巴病”等等。

那麽布魯氏菌病到底是個什麽病,又為什麽叫布病呢?因布魯氏菌病是由壹類很小的細菌稱為布魯氏菌,它侵入人畜機體後引起壹種人畜***患的傳染病,此病就稱為布魯氏菌病,被簡稱為布病。哪麽,引起這種病毒的菌為什麽叫布魯氏菌病呢?

二. 發現布魯氏菌的軼事(趣事)

布魯氏菌實際上是壹個外國人的名字,這要回顧壹段小故事。約在140多年前,大英帝國的遠征軍進駐到歐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國家及某些島國,駐紮在馬爾他島上的英國軍隊突然出現了大批發熱的病人。患病的士兵出現高燒、大汗、肝脾腫大等癥狀,當時不知道是什麽病,就按當地地名命名,稱為“地中海弛張熱”、“馬爾他熱”等。在發病的士兵中還不斷出現死亡。當時既不知病因,也不知如何治療,更不知怎樣預防。在英國士兵和當地老百姓中形成了恐怖情緒。

大約過了20多年(1886-1887年),壹位英國隨軍醫生布魯氏(Bruce)剖檢死於這種不明熱的士兵脾臟時,不僅看到脾臟腫大,用顯微鏡 意外地看到有壹種微小的細菌,他用培養基從脾臟中培養出很小的細菌。他將這種細菌命名為馬爾他微球菌。以後又有人做很多試驗、觀察,並分到了更多的這類細菌,證明這些菌就是引起不明熱的病因。為了紀念第壹位看到並分離到這種細菌的布魯氏,將這菌命名為布魯氏菌(簡稱布病)。

又過了約10年(1904-1907年),英國壹個專門委員會在馬爾他島討論布病的流行和預防時,有人意外地發現當地山羊血清與布氏菌發生凝集。他們認為馬爾他島上的山羊也能患此病。不久從山羊奶中檢出了布氏菌。他又將這種山羊奶給人和猿猴飲用,喝了這種奶的人和猿猴也得布病。這說明人患布病是因當地山羊有此病,傳給人的方式是喝了這種山羊奶或吃了患病山羊奶的新鮮制品。因此,大英帝國當局宣布在馬爾他駐軍中禁止飲用山羊奶,其結果發病人數明顯下降。這是最早對布病采取的控制布病流行的措施。

三. 人患布病的傳染源

所謂傳染源就是指患傳染病的根源(或來源)。雖然,人患布病是因布氏菌侵入人體內造成的,但布氏菌從何而來呢?現在人們都知道了,不僅人能得布病,許多家畜最易得布病,尤其是羊、牛、豬、犬等。因此,布病不僅被我國列為人間的法定傳染病,而且還是重要的人獸(畜)***患病。

人得布病就是因患布病的家畜國將布氏菌再傳給人,人就得了此病。所以染疫(感染布氏菌)的家畜就是人患布病的傳染源。因受布氏菌感染的羊(山羊或綿羊)、牛(黃牛、水牛、牦牛等)、豬等家畜可能出現癥狀,了民可能不出現癥狀(隱性感染),但他們都能從不同途徑(從奶、尿、便、精液、陰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為重要的是懷孕母畜在正產時或流產時排出大量布氏菌。人接觸到這些物質時就可被感染。

在山西省呂梁山區壹個農民家庭,幾口人相繼患了布病,追查原因時,才知道這個農民飼養了幾只患布病的山羊,從山羊傳給農民壹家子。

人患布病的傳染源是染疫的家畜。那麽人患布病能不能傳給其他人,或再傳給家畜呢?在壹般情況下,人患布病是不傳給他人,也不能傳給家畜。所以人得了布病壹定要追查家中飼養的家畜或鄰居的家畜及周圍其他家畜。

四. 布病傳播(感染)途徑

所說的傳播途徑就是指布氏桿菌通過什麽方式或稱通過哪個途徑進入人體的。在壹般情況下,布氏菌可以從呼吸系統(從鼻、咽、氣管、肺)進入機體,也能從消化系統(經口、食道、胃腸)進入體內,布氏菌也能從皮膚、粘膜直接侵入機體。所以,布氏菌可從多種途徑傳播。

例如,當染疫的懷孕母畜(羊、牛、豬等)分娩或流產時,人們用手幫助產仔或處理各種流產物時,因這些流產物上含大量布氏菌,它可以經擦傷皮膚進入體內使人感染,如果用帶布氏菌的手拿東西吃,布氏菌就經口進入體內。含布氏菌的流產物落到地上,細菌可隨塵土飛揚,被人們吸入體內發生感染。

現在人們經常到街上或飯店吃羊肉串、烤牛肉、涮羊肉等小吃,品嘗各種風味,以飽口福。但是如果提供肉料的羊或牛是染病的動物,人們就可能因吃了這些小吃而感染布病。因吃涮羊肉時,人們總是喜食鮮嫩的,用筷子夾住的肉片不放,在沸湯中壹涮,肉稍壹變色就吃,吃起來味道很香,孰不知,筷子夾住的地方如果有布氏菌就不會死,吃入肚內,通過胃腸感染布病。吃烤肉時也是如此,誰也不願意吃烤的很老(焦糊狀)的肉,只要壹烤出香味馬上就吃,如果肉中含布氏菌,它不會在瞬間被烤死的,所以人們吃了後同樣可能會感染布病。這類事例在內蒙古,大連,山西,新疆等地時有發生。

我們曾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某省壹個叫瑟琶溝的小山村去調查布病。我們看到壹位農婦手拉壹頭母羊,讓壹個5-6歲的男孩半伏在地上仰著頭,咀噙著母羊的乳頭,直接吃母羊奶,吃的津津有味。我們問這位農婦,這個孩子怎麽這樣吃羊奶?她笑殷殷地告訴我們說,妳們城裏人講營養,70-80歲的人還喝奶哪。我們生活好了,養幾頭奶羊,讓孩子也增加點營養。我們告訴她,吃羊奶是可以的,但別這樣吃。擠出後煮壹煮再吃,防止得布病。後來我們調查後得知,這個村約400頭羊中,有35%的羊感染了布氏菌,約有50多頭羊發生過流產,約有30%的村民發生了布氏菌感染。

染疫家畜的皮毛也可以粘上布氏菌,也能成為傳播布氏菌的感染因子,也應註意。

五、哪些人容易得布病(人群易感性)

所謂人群對某種傳染病易感性有兩種含義:第壹是指某些人對某種傳染病比其他人容易得。例如,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在兒童中最易患此病,成年人幾乎不得此病,這就是說兒童對灰質炎病毒易感性高。第二層意思是指某些人對某種傳染病的病原體接觸機會多,患病者就多,不是人群易感性差別,而是決定接觸機會多少,不是易感性高低。到底哪些人易得布病呢?

壹百多年實踐證明,各類人群(不同年齡、性別、人種、民族、地區等)對布氏菌都易感。就是說不同類別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類別人群對布氏菌易感性無何區別。但是,確實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別。如,在獸醫、牧工、家畜飼養員、擠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購員、毛紡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數明顯高於其他人九。這個現象不是人群對布氏菌易感性差別,而是不同職業與牲畜及其產品接觸機會不同。所以,布病有壹定職業性。

我們也看到有的資料說男的得布病者高於女的,青壯年患病人數高於兒童和老年人等。這也不是性別、年齡對布氏菌易感性差別,同樣是決定於與牲畜接觸機會的多少。因為也有資料報告女的患病高於男的,有的地方、國家中兒童布病並不少見。

六、得了布病有哪些表現和如何診斷及治療。

1.人的布病有哪些主要表現:

患布病後,首先出現的癥狀是發燒,體溫可達38—40度,不同人發燒的熱型差別較大。有的人體溫並不太高,波動於37—38度之間,持續時間長,處於長期低熱狀態;有的人體溫呈波浪 狀,即高熱幾天,體溫降下來幾天,又開始高,反復多次,所以布病又稱浪狀熱。還有的體溫忽高忽低,早晚變化大,病情兇險,呈弛張性發熱等等。當前主要是長期低熱者多。

另壹個特點是患者多汗,尤其發病初期更為明顯,晚上汗更多,汗質粘稠,多出現在頭胸部等。

患者還經常出現骨關節疼痛、腫脹等。發病初期不明顯,體溫逐漸下降時骨關節癥狀相繼出現。疼痛或骨關節活動障礙的部位多見於大關節。如,腰、骶、髖、肩、肘、膝等關節。常易誤診為風濕病。

給布病患者查體時還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結腫大(部、腋下、鼠蹊部等),肝、脾腫大等。

其他癥狀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類似於感冒。

總之,布病無明顯特征性表現,癥狀是多種多樣的。

2.如何診斷布病:

診斷人的布病主要根據三個方面:第壹是布病的流行病學接觸史,第二是病人臨床表現,第三是對布病的特異性的試驗檢查。

(1) 布病流行病學接觸史:就是指病 是什麽職業、與牲畜接觸機會如何;所接觸的牲畜有無流產或拐子畜、睪丸腫大否;到布病疫區去過否,如果去過停留多長時間;與牲畜皮毛接觸機會多少,有無喝生奶吃生習慣等。

(2) 布病表現,參照上述的癥狀體征。

(3) 特異性試驗檢查:就是指只針對布病才能反應的某些特殊試驗。如,抽病人血,用血清做布病的試管凝集試驗(SAT)。病人血清稀釋1:100時還出現++“以上的反應,判為陽性。還可以采用補體結合試驗(CRT)、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及抗球蛋白試驗(Coomb’s)等。做這些試驗應參考有關操作手冊進行,而且應到有關布病專業實驗室進行。

另壹類診斷布病的參考方法是皮膚過敏試驗。其做法類似於醫院給求診者做青黴素過敏試驗。但基本原理不同,檢查布病的皮膚過敏試驗是第Ⅳ型(遲發型)過敏反應。做此試驗壹是要到有布病專業實驗室去進行。

以上三個方面綜合壹起方可診斷,壹般說缺壹不可。但在個別情況下,流行病學接觸史問不清,此時布病臨床表現和特異性實驗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說求醫者只有布病流行病學接觸史和特異性檢查陽性,無臨床表現,不能診斷為布病,只能說此求醫者是布氏菌感染者。

3.對布病怎樣治療

由於布病癥狀多種多樣,病期又長,治療也較復雜,並有壹定難度,應根據不同病期,不同癥狀體征性質調整治療方案。大急性期時主要是采用抗菌療不法,采用抗生素類藥物。

(1) 四環素類抗生素,並用鏈黴素治療:四環素每日2克,分四次口服,21天為壹療程,可重復1-2個療程,療程間隔5-7天。第壹療程時並用鏈黴素。成人每日1克,他兩次肌肉註射。

(2) 利福平,並用強力黴素治療:利福平成人每天600-900毫克,分兩次口服,並且每天早晨口服強力黴素200毫克,連服6周。

(3) 磺胺治療:復方新諾明成人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連服2周,以後每天2次。3周為壹療程,可治2-3個療程,療程間的間隔5-7天。用此類藥治療後有壹定復發率。

(4) 對癥治療:除抗生素治療外,應以對癥治療。如失眠者可服用鎮靜藥,關節痛、頭痛等可服鎮痛藥,高燒者可輔以物理降溫或服解熱藥等。

對慢性布病無特效藥物治療。我國壹般采用中醫中藥治療。因慢性期病人的癥狀復雜,不同人表現不同。有的以過敏癥狀為主,有的以內分泌紊亂為主,更有的免疫功能低下等。醫生應依不同情況予以適當治療。

七、家庭治療與護理。

布病有兩個特點適宜在家庭治療:壹是病期長,長達數月,在醫院長期住院費用太高,在家中治療可以節省壹些;二是布病雖是傳染病,但人不傳人,在家中治療不必隔離,也不必擔心被傳染。但是在家中治療也有不利壹面,這就是布病病情復雜,家庭治療不易掌握,另外有的治療需註射等也不方便。

在急性期時最好在醫院治療,如果進入慢性期或康復期等可以在家庭中進行適當治療與護理。

病人在家庭中主要應註意:(1)不同間隔時間到醫院檢查病情狀態。

(2)註意適度休息與輕度活動,有利於康復。

(3)註意飲食調節與搭配。病人慶註意營養,但防止大吃大喝,大魚大肉。多吃營養豐富又清淡的食品,如蛋類、豆類等。多吃壹些蔬菜及水果增加維生素的攝入。

護理布病患者壹定要有耐心,增強患者信心,布病不但可以治愈,而且也不會影響壽命。

八、怎樣控制和預防布病

我們國家對防治傳染病的方針是預防為主,對布病也是如此。嚴格地說,沒有發生布病流行時是以預防為主,主動采取預防措施;壹旦發生了布病流行是被動地采取控制措施。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在此壹並敘述。

我們國家對布病防治(制)原則是,因地制宜,分類管理,采取以檢疫、淘汰疫畜和免疫健畜為主的綜合措施。

1、淘汰疫畜或陽性畜:不管是為控制布病疫情或者為預防人間布病發生,淘汰疫畜(或陽性畜)都是最重要的。因為人布病是不傳人的,人的布病來自於疫畜或陽性畜。所以為控制布病疫情或預防布病發生都必須執行淘汰措施。

在防制布病中淘汰疫畜不同於口蹄疫,不必將疫畜或陽性畜活埋或焚燒。可將應淘汰畜集中壹處由專人屠宰(加強個人防護),皮毛經適當處理可以制革或紡線等;其肉經煮沸或腌制也可出售、食用;屠宰場地要嚴格消毒,其內臟經高壓、充分煮沸處理,也可食用。

個體養殖戶、集體、國家飼養牲畜均應如此處理,要依法防病。

2、預防接種:預防接種又稱為特異性預防。這個措施既是預防措施,又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措施。在防制布病中預防接種分為人、畜預防接種。

(1)家畜免疫:免疫家畜既可保護牲畜不受布氏菌感染,也間接地保護了人群。我國免疫家畜最常用的畜用苗是豬2號苗(S2)。此苗用於免疫羊群(綿、山羊),免疫方法是口服飲水免疫。每頭羊免疫劑量為100億菌,按劑量計算後將苗與水混合,拌勻,免疫前壹天不讓羊喝水,第二天服苗;也可分兩次服,頭壹天服半量,第二天再服半量。此苗免疫期後2年,保護力約在70-80%之間。

免疫牛群國外用牛19號苗(S19),我國也曾用過些苗,目前我國很少應用。在我國的牛群、豬群中基本上不免疫。還有羊5號苗(M5)、Rev-1苗,我國只在個別地區用於羊的免疫。

(2)人群預防接種:在世界上只有少數國家用布氏菌苗給人群進行預防接種。我國采用104M苗給人皮上劃痕達到免疫目的。將凍幹菌苗用無菌生理鹽水稀釋後進行皮上劃痕接種,在上肢三角肌處消毒後劃痕。

每個人免疫量為50億,在劃痕處滴2滴苗液。此苗免疫期約9-12個月,保護力約為80%。

在此強調壹點,此苗壹定在高危人群中應用,就是在最危險情況下在最受威脅的人群中應用,而且不能年年復種。在接種前用布氏菌素進行檢查,陰性者方可接種。此苗不可用於皮下註射。

3、其他措施:在綜合性措施中還包括宣傳教育群眾,牲畜檢疫(海關、各類牲畜市場、牲畜出入運輸、屠宰前等)、加強個人防護、食品衛生監督、皮毛消毒、飲用奶的巴氏消毒、疫區消毒、畜圍消毒、流產物的消毒處理等。

控制和預防布病需要多部門的合作,尤其是獸醫部門與衛生部門的相互配合、互通信息、協調壹致、統壹措施,方能有效地控制和預防人畜布病。

九、控制、預防布病的消毒

為預防和控制布病做好各項消毒,首先必須了解布氏菌對各種物理、化學、射線等因子的抗力及在外界各種物質中的生存力方能執行好消毒措施。

1、布氏菌抗力及生存力

表1 布氏菌對物理、化學因子抗力

物理因子 生存時間 化學因子 生存時間

濕熱 60℃

60分鐘

新潔爾滅(0.1%)

30秒

濕熱 80℃

30分鐘

來蘇兒(2%) 1-3分鐘

濕熱 100℃

30秒

漂白粉(0.2-2.5%) 2分鐘

幹熱 80℃

60分鐘

乳酸(0.5%) 1分鐘

幹熱 100℃

7分鐘

過錳酸鉀(0.1-0.27%) 7-15分鐘

直射 日光

1-4小時 氫氧化鉀(2%) 3分鐘

散時 日光 7-8天 肥皂水(2%) 20分鐘

表2 布氏菌在不同介質中的生存生

介質名稱

生存時間

介質名稱

生存時間

水 5天-4天 牛奶 2天-18個月

土壤 4天-4個月 酸乳 2天-1個月

塵埃 21-72天 奶油 25-67天

糞 8天-4個月 奶酪 21-90天

尿 4天-5個月 凍肉 14-47天

畜舍 4天-5個月 腌肉

20-45天

衣物 30-80天 幹燒胎膜 120天

皮毛 1.5-4個月 培養基 60天-10個月

從上述兩個表中可見,布氏菌抗力及及生存力不是很強的。

2、消毒

(1)洗手消毒:對手的消毒處理適用於各類人員,包括專業實驗人員、獸醫、牧工、擠奶工、屠宰工等職業人員,也適用於壹般老百姓。最常用的,也最普遍用的就是用肥皂水洗手,以及來蘇兒、新吉爾滅等,洗手用的濃度見表1。

(2)食品消毒:飲用奶應采用巴氏消毒法滅菌或直接煮沸後飲用;肉類應烹調後食用,不能吃半生不熟的肉制品,更不能生食。

(3)皮毛消毒:皮毛可直接在日光下晾曬1-3天。環氧乙烷消毒:常作熏蒸消毒,300-400克/m3封閉空間。也可用鈷60照射。

(4)流產物消毒:有條件的采用高壓消毒,如無高壓設備可用化學消毒法,用來蘇兒(3%),或新潔爾滅(0.3%),或漂白粉(3%)液浸泡24小時後處理。

(5)畜圈、汙染場地消毒:10%石灰乳或10%漂白粉灑地,作用12小時後可達消毒目的。

(6)實驗室、車間、廠房內消毒:可用甲醛、熏蒸、或用乳酸熏蒸,也可用來蘇兒噴霧消毒。

總之,布氏菌抵抗力並不強,常用消毒劑合理使用皆可達消毒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