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田園管理機的發展歷程

田園管理機的發展歷程

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2001年,隨著中國農村種植結構的調整,工廠化設施農業的迅猛發展,經濟類作物種植面積的增加及農民收入的繼續提高,多功能微耕機有了壹個較大的發展。這壹階段,除了許多農機廠和農機研究所外,壹些發動機廠、拖拉機廠、機床廠、林業機械廠、汽車配件廠和摩托車廠等也都紛紛涉足微耕機行業。如安徽長江農業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六安手扶拖拉機廠)生產長江系列田園管理機,山東常林集團(山東手扶拖拉機廠)生產沭河系列耕耘機,浙江四方集團公司(浙江省永康拖拉機廠)生產四方系列管理機,東風農機集團公司(常州拖拉機廠)、福建拖拉機廠、廣西南寧手扶拖拉機廠等也開始生產微耕機,就連重慶的3大摩托車生產廠(嘉陵、隆鑫和宗申)也都先後涉足微耕機。據估計,僅山東省2000年生產微耕機的企業就超過了30家,到2001年底全國生產微耕機的廠家達100多家。眾多廠家依據自身的特點開發和生產不同類型的微耕機,有的還根據當地農作物的種植特點給微耕機增加了壹些新功能,比如開發了壹些用於套種的配套機具等。

這壹時期,幾家合資或獨資的微耕機生產企業在中國的建立,也大大促進了中國微耕機行業的發展。韓國亞細亞公司在山東壽光合資建立了亞細亞(濰坊)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生產亞細亞多功能管理機;韓國大興工業株式會社在沈陽合資成立了沈陽金牛大興機械有限公司,生產金牛大興萬能管理機;臺灣企業在山東濰坊獨資成立了濰坊傑農機械有限公司,生產傑農系列微耕機;臺灣企業在北京順義合資成立了北京元凱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生產小牛系列管理機。這幾家公司的田園管理機產品,除傑農以外,主導機型的售價都在6000元/臺以上。 從2002年起的約5年內,中國的田園管理機應該處於成熟階段。機型和質量將基本穩定,生產廠家的數量也將趨於穩定。

目前國內廠家生產的田園管理機產品從地域上可分為南方型和北方型。南方機型結構形式以參照歐洲的機型為主,在旋耕刀具方面又吸取了日本產品的特點,初期以水田作業為主,逐步發展成水旱兼用。代表機型為廣西藍天和重慶合盛等微耕機產品。北方機型以參照韓國和中國臺灣的機型為主,代表機型有山東寧津通達機械廠生產的3WG-4型多功能微耕機、山東華興機械集團生產的TG系列多功能田園管理機、北京多力多公司生產的DWG系列微耕機等。

從性能和功能上分也有兩種類型:壹類是功能少(動力小於3.7kW、配套機具少)、操作不夠方便(手把不能調節、無轉向離合器、前進和後退擋位少等)的機型,稱之為簡易型微耕機,因其價格低(主機售價低於3000元/臺),銷售量逐步增加;另壹類機型功能較多(可配套機具多),使用可靠性高,操作方便,稱之為標準型微耕要(主機售價為4000-7000元/臺)。

售價低於3000元/臺的微耕機多配水冷柴油機,3.7kW以上的多配風冷柴油機或汽油機。風冷發動機外型美觀(機體為鋁壓鑄),拉繩(帶恢復器)啟動,但對燃油的品質和維護保養要求較高;水冷發動機外型稍大且顯粗糙,搖把啟動,但相對故障率低。柴油機動力強、經濟,汽油機排放少適於棚內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