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的煙標有價值嗎?
香煙商標在社會歷史和社會現實作依據,記錄了歷史,折射了社會生活,以豐富的民情風俗反映了文化,產生了很有價值的煙標文化。
正是煙標所具有的歷史和文化仍大俗太雅,吸引子無數收藏愛好者。在民間收藏熱浪的推動下,形成了壹道前所未有的煙標收藏的風景線。
煙標為何物?煙草制品的商標及包裝物也。凡是有吸煙者的地方,都可毫不費力地收到被人不屑壹顧的煙紙盒。偏偏也是,就有人喜歡這種充滿情趣的東西,視若寶貝,收藏起來。可見,每壹品類的藏品都有其收藏者自認為的各種價值,藏品沒有高低貴賤及雅俗之分。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有兒故起了——
煙標收藏的夢
壹本著名“補白大王”鄭逸梅撰的《三十年來之上海》,(註:所稱“三十年來”,是指1946年前的三十年而言)記敘了老上海著名戲曲演員錢化佛的口述,其中有壹篇為“香煙盒殼之集藏”。這位錢先生便是煙標收藏的先行者。可惜,在那個年代,“集藏香煙盒殼,這是鄙人的獨門生意,簡直找不到第二個同誌”,但是“那些香煙盒殼,五光十色,非常美麗”。可見由於煙標的美麗而吸引了錢化佛為之收藏的興趣。據說他收藏了幾千種煙標,並在老上海的大新公司舉辦過煙標展覽。
錢化佛先生收藏煙標的這種“獨門生意”,自覺和不自覺的,之後卻是大有人在。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煙標收藏的代表人物開始浮出水面。江蘇無錫的華壽椿先生,率先於1964年辦了壹份名為《煙標目錄》的刊物,使愛好者從中獲得不少收藏知識和煙標信息,此刊的集友廣告,把煙標集友逐漸匯聚起來。南京沈夢筆先生在“漫話煙標”的文章中介紹了當時的集標情況,他以為“煙標須壹枚枚收集起來,能集到五千種已屬不易,越萬關尚未聞之”。但是,“偶得壹枚稱心滿意之標,如獲似寶,愛不釋手之樂趣,決非局外人所能領略哉”!
但是,當時的收藏畢竟不成氣候,加上“文化大革命”的沖擊,人們不可能再把心思放到玩收藏上。在“玩物喪誌”舊思想的指斥下,煙標收藏的星火終究還是沒有被點燃。然而,我國的改革開放翻開了歷史新的壹頁,二十世紀的八十年代,“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收藏者迎來了盛世之下的民間收藏高潮。在民間收藏事業的升騰中,開始了——
煙標收藏的興趣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無數次的收藏黃金歲月,但是從歷史的記載來看,所謂收藏都是達官貴人這些有錢人的雅事,同普通老百姓毫無千系。即使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私人收藏也被祝為壹種奢侈,涉足收藏者少之又少。好在改革開放的社會變遷,人們生活安定而富裕,時逢盛世,真正讓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走近收藏。
以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始,民間收藏走進了千家萬戶。中國的古玩、字畫、陶瓷乃至錢幣、郵票、火花和煙標等壹些文化內涵較豐富的物品,都成了收藏的項目和發展的方向。壹個火紅的收藏年代開始形成,如今的收藏高潮,其質的變化就是民間性,參與收藏的人群在數量上的眾多是前所未有的。現在,民間收藏已成為廣大群眾普遍喜愛的文化活動。
正是在收藏大浪的強勢帶動下,中國民間煙標收藏的大軍也逐步形成。1980年10月1日,無錫曹愛葆先生首先在上海淮海公園舉辦了煙標藝術裝璜展覽,在收藏界引起了轟鳴。蘇州張家偉先生同國外交流聯系,收藏了大量外國煙標,他還編寫了《世界煙標集翠》等書藉。各地的煙標愛好者聞風而動,開始交流交換煙標,互通有無,組織聯宜活動等等,熱鬧非凡的煙標收藏活動拉開了序幕。
基於江南壹帶的煙標收藏基礎,令收藏活動十分健康地展開。據有關資料載,南京的集標活動盛況空前,門庭若市,多時達數百之眾。為順應收藏潮流,中國煙標收藏有史以來的第壹個收藏組織——南京煙標收藏協會成立,時間定格在壹九八五年元月,成為煙標收藏界具有標誌性的事件。之後,大江南北有了眾多的煙標收藏團體,從此有規模的收藏活動開始了。這些組織舉辦煙標藝術展覽,開展學術研究討論,進行市場調劑拍賣,將有聲有色的煙標收藏推向了整個社會,中國民間收藏煙標的夢榻真正實現了。為了進壹步實踐收藏,讓我們去領略如何開展——
煙標收藏的活動
早於1985年之前,煙標收藏者勢單力薄,在社會上的影響面甚小。有了收藏組織,形成了壹股骨幹力量,他們為煙標收藏搖旗吶喊,收藏隊伍不斷壯大。
二十年來,煙標收藏的文化作用已被越來越多的收藏者所認識和接受,這歸功於收臧組織的力量和指導作用,各地的收藏組織開展了多方面的活動;以不同形式進行收藏講座;以刊物指導收藏活動:以展覽展示收藏成果,以調劑促進收藏交流;以評比促進收藏發展。據不完全統計,20年來,出現了300種之多的民間煙標刊物;收藏者在各地報刊書籍上發表煙標文章3000篇:出版煙標專題近30部;舉辦全國民間煙標文化交流節9屆;參與全國性的煙標博覽會、交流會、精品展等近10次;舉辦不同形式的個人煙標展200余次……還有更多的收藏者接受媒體采訪不計其數,更有收藏中的佼佼者走進了電視畫面和電臺的直播間,面向觀眾,聽眾演講煙標收藏的知識和趣聞。較有影響力的《東北煙標》民刊,在2001年還評選了煙標收藏界歷史上的“百強收藏家”、“百佳集友”和“二十佳煙刊”。第七屆煙標文化節在無錫舉行,除舉辦首屆全國專題煙標收藏展覽外,還進行了煙標文化學術論文研討會,並授於壹定數量的煙標收藏家光榮稱號。
1997年5月,第壹屆中國煙標文化節由揚州煙標收藏協會成功舉辦。文化節的倡始人為江蘇的王安珠先生及各地煙標協會的收藏元老,他們為促進煙標收藏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每年壹次的煙標節已分別在太原、哈爾濱、天津、寧波、無錫、北京和武漢等地舉辦了九屆,昆明獲得了第十屆的舉辦權。煙標文化節通過收藏者面對面的交流,縮短了距離,促進了情意,增加了藏品,展現了前所未有的盛況。煙標收藏者紛紛反映,煙標的節日吸引人,煙標的世界很精彩。
2001年9月,在北京舉辦的全國煙標、火花精品展,煙標界精稀藏品凸現了獨特的魅力。早期煙標經歷了悠久年代的跨越,經典品牌顯示了珍貴的歷史價值;初期煙標具有明顯的歷史寫實特點和藝術的民族特色;“簡裝”和“語錄”專題煙標獨具特色,前者曾在新中國煙草史上作為代表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是我國人民勤儉建國歷史的壹個縮影,後者則具有史料研究價值;旅遊觀光套標可見風光獨秀的名勝;博學有東北地區的初期專集,壹展“白山黑水”的瑰麗風景……。
在這些年的大型煙標活動中,煙標拍賣成為重頭戲,從而引發了煙標投資的熱潮。參與拍賣的標品大多為早中期的精品,由於時間的流逝,這些煙標存世量較少,已難以尋覓,往往成為競拍的中J山。隨著收藏活動的深入,拍賣市場則體現出煙標的經濟價值,今年來,拍賣交易額十分可觀。
由中國煙草學會等組織舉辦的煙標博覽會,更吸引了民間收藏者的參與,通過展示煙標收藏成果,進行學術研討,更多的民間收藏者站到了更高層次的領獎臺上。
煙標所具有的現實意義,反映了中國民族文化的內涵,通過豐富多彩的收藏活動,煙標展現了中國文化藝術的壹角。其中最為可喜的是,不少收藏者從單純的收藏轉化為更高地境界,他們熱衷於——
煙標收藏的研究
收藏煙標是壹種樂趣,但是收與藏畢竟留停在收藏保存和孤芳自賞的階段。經過長期收藏,壹部分愛好者對煙標的趣味性、藝術性、知識性和史料性等特征有了認識,在鑒賞研究中將煙標收藏實踐上開到壹個新高度。
煙標收藏文化的豐富內涵,始終成為民間收藏永不衰敗的生命力。研究煙標,既可以了解煙草工業的發展史,又可以探索民族文化在煙標中的體現。收藏者在對煙標的整理分類過程中,編寫了目錄,研究了版式的演變以及煙標的起源、變遷、特點等,還創造了壹批收藏專用名詞。收藏者編著的煙標、鑒賞指南、文化圖鑒、圖譜等圖書和壹大批收藏文章見諸報端,為豐富煙標史料和擴大收藏鑒賞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收藏實踐中,煙標收藏界出現了壹批學者型的收藏家,他們著書立說,呼籲建立與發展“煙標收藏學”,為收藏的基礎與理論提供重要的依據。上世紀九十年代,從由收藏者策劃並提供煙標原件的大型圖書《中國早期煙標集》始,《中國煙標文化圖鑒》、《中外煙標套標集翠》、《煙標收藏與鑒賞》等壹批專著先後問世,江蘇揚州煙標收藏協會和南京煙標收藏協會整理編集了《聽裝紙質煙標圖錄》和《語錄煙標集》,由收藏者參與編集的煙草企業煙標圖集有《江蘇煙標史冊》、《上海煙標集》、《哈爾濱百年煙標薈翠》等。這些專著的產生,可以認定為是收藏研究的成果,同時也是收藏者對煙標文化作出的積極貢獻。
很多收藏者積極收集史料,對煙標的研究多有獨列之處。如《煙標收藏入門》、《中國卷煙商標目錄》、《煙標簡明收藏手冊》等,都是指導煙標收藏的教科書和工具書,受到歡迎。還有壹本《煙標收藏大全》,網羅了名詞圖解、論文選登、煙標目錄、煙廠概況、收藏事記等等,詳詳大觀,不失為煙標收藏集大成的專用圖書,令人感嘆。
煙標的分類與市場價格的確定
壹、煙標的發展
煙標是煙制品的商標,俗稱煙盒。煙標和郵票、火花並稱為世界三大收藏品。
最早的煙標是舶來品,而PINHEAD(品海)則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舶來品之壹。舶來品煙標設計的壹個重要題材就是船,如約翰公司的“快船”牌、大英公司的“帆船”牌和“沙船”牌、花旗公司的“快速艦”牌等。
隨著香煙的進入,華商煙標逐漸興起,同時受到了國民的喜愛,民族色彩、愛國主義、民族文化始終是華商煙標表現的主題。如北洋煙草公司的“龍珠”牌。上海三星煙公司生產的“三星”牌,正版為福祿壽三個人物造型,副版用福祿壽三個篆字作裝飾。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白鶴”、“喜鵲”、“長城”等都備受人們喜愛。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完成對舊標改造的同時還推出了很多新的煙標,比如“中華”、“飛馬”、“解放”、“民主”、“幸福”等,同時還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比如印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等字樣。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還引進了很多外國香煙,如555、KENT、Marlboro等。
二、煙標的分類
除了按照形狀區分,在收藏界又分為老煙標(二十世紀初到建國前)和新中國煙標(建國後生產的煙標),其中中國煙草工業公司成立之前(1950年-1963年之間)所生產的煙標又稱為“早期標”。
另外還可以根據內容區分,以及壹些其他標準區分。
三、煙標價格的量定
稀有度:指煙標存市量的多少,越多價格越低,這也是量定煙標價格的首要因素。中國茂生洋行(美國)生產的“銅鼓”牌、天津北洋煙草公司生產的“龍球”牌、北京大象煙草公司生產的“大象”牌都已經是稀世罕見的煙標了。
年代:煙標年代的近與遠要參考其他幾項因素,如解放前“大前門”十支卡標參考價格在60-150元之間,50年代末“恒大”慶祝建國十周年的紀念標參考價格在200-400元之間。
代表性:此煙標在家族中是否代表某壹時期,或某壹品類或某壹國家、地區等等。但代表性只是壹個考慮因素,不能作為評定價格的唯壹因素。
證史性:煙標能夠證明、證實某件史事或某段歷史事實,可證史者價優。比如上海三興煙草公司為紀念孫中山生產的“大中山”煙標,參考價就在4000-8000元之間。
文化性:主要是指煙標在煙草文化中的作用。比如解放初期上海生產的“老刀”牌煙標上明確說明將“老刀”改為“勞動”,這就體現了煙標的文化載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