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之路 [維修工張永忠:大師之路]
癥結
為保持就業競爭力、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再向上走壹步,使自己具備更高的知識層次和創造能力,是很多職校學生的願望。但在現實中,職校學生的上升途徑十分狹窄——高職畢業後,便很難獲得讀應用技術本科、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機會,職業教育被降格為“低層次教育”和“斷頭教育”。而在企業,由於缺乏技能人才培訓體系、職業技能鑒定體系及相應的薪酬配套體系,初級工、中級工向上晉升的路更是舉步維艱。
“聽,聲音不對。”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汽車發動機維修工張永忠指著壹臺轟鳴的發動機說,“聲音‘突突’響,說明連接有問題。”
他撥了幾下線路,聲音頓時平順起來。
正是憑著壹手發動機維修絕活,張永忠成為“中華技能大獎”、“中國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土壤”
1983年,脫下軍裝,張永忠進入長安,沒想到從事的工種竟然是木工。他的心裏很涼。
1984年春天,領導振臂壹呼:“我們要研制發動機。”
臺下,掌聲如雷。
“去裝試發動機,如何?”領導征求張永忠的意見,他愉快地接受了任務。
望著桌上奇形怪狀的零件,張永忠興奮得直搓手。
“妳興奮啥?”同事說。
“沒想到我也能裝試發動機啊。”
“發達國家,技工可與博士並列,但在中國,技工的地位不高,妳技術再好,也只是技工,不算人才,有啥值得興奮?”老師傅的壹席話,讓張永忠眼裏的光熄滅了。
然而不久,長安出臺了壹份文件——《“三師”管理辦法》。“三師”就是管理師、設計師、技能師。
“長安缺人才嗎?不缺!缺的是讓人才脫穎而出的制度!制度是‘土壤’,什麽樣的制度造就什麽樣的人才。”領導在臺上高呼。
《“三師”管理辦法》規定,技術工人,可從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升到技師、高級技師、技能師,再升到兵裝技能帶頭人、技能大師。
“壹級技能師享受部級領導待遇,兵裝技能帶頭人享受副總裁級領導待遇。”張永忠眼裏的光又亮了。
“水”
“更換油封,要拆這麽多零件?”顧客不爽。
“拆下排氣管、線束,放掉防凍液,才能換。”張永忠答。
“耽擱我整整八小時。”顧客眼裏燃起火苗。
“這就像動大手術,換我也會不爽。”晚上,躺在床上,張永忠琢磨,“問題出在哪裏呢?”
“換油封的工裝設計不合理。”半夜,他翻身而起。
第二天,他做了壹個圓柱形內空筒,從底部向上開兩個缺口。利用這兩個缺口,無需拆卸大量零件,就可更換油封。
這壹新工裝,很快被推廣到各個維修站。
“永忠,妳行啊!”同事們誇獎說。
為暢通技工成長通道,長安集團推出四大培訓體系:辦培訓班,講授新技術、新工藝;自編《技術創新》教材,開展專項技術培訓;聘請國內外名家,講授如何搞技術革新;創建技師沙龍,進行經驗交流。
壹次,在維修中,張永忠遇到麻煩——本可正反兩轉的發動機,就是無法反向轉動。
絞盡腦汁,他也無能為力。
“走,參加技師沙龍去。”同事叫他。
在茶香氤氳中,張永忠說出困擾。
“會不會是線路板的問題?”
“也可能是觸點有問題。”
…………
十幾個技師,集體展開會診。
“我知道哪裏有問題了。”在大家的啟發下,張永忠突然壹拍桌子。
“要想種子發芽,得給他澆水。培訓就是澆水。”領導說。
在“水”的滋潤下,張永忠的技藝突飛猛進。
“空氣”
“咦,聲音不對。”
張永忠有壹次路過車間,感覺工人敲擊零件的力度不夠。
壹看儀表,果然。
“力度不夠,會導致連桿螺母力矩過小。”張永忠立即提出改進意見。
三天後,建議被采納,避免了1500臺不合格發動機流入市場。
“那壹次拿到了1000元獎勵。”張永忠壹臉燦爛。
僅有培訓還不夠,還得為技工搭建上行平臺。長安集團建立的第壹個平臺是合理化建議采納平臺——員工遞交建議後,專家組展開評審,決定是否采納。建議被采納後,最高獎品是長安集團生產的各類轎車。“非常給力。”張永忠說。
激勵之下,張永忠妙思頻出,成為有名的“點子大王”。
2002年夏,新疆用戶剛買的新車不能啟動,維修人員斷定是發動機主軸抱死,需拆缸大修。
“退車。”用戶火了。
“妳覺得問題在哪?”維修人員通過電話咨詢張永忠。
“擰松螺母即可。”根據電話描述,張永忠支招。
果然,故障應聲而解。
在技藝精進中,張永忠摸索出“望、聞、聽、切”調修技法:“望”,就是看發動機外觀;“聞”,就是聞汽車尾氣味;“聽”,就是聽工作異響;“切”,就是分析原因。
憑著這手絕活,張永忠開始在第二個平臺上嶄露頭角。長安集團每年都要舉辦技能大賽,讓技工壹展身手。從1988年奪得“十佳能手”開始,張永忠便壹發不可收,直到2008年奪得“中華技能大獎”,成為兵裝技能帶頭人。
“我可以享受副總裁待遇了。”張永忠憨憨地笑著。
如果說培訓是“水”,那平臺就是“空氣”。
“有了‘空氣’,我們才可以迅速茁壯。”張永忠說。
“陽光”
2009年11月,發往南京的發動機發生“敲缸”事故,100多臺發動機被整車廠拒收。
集團派出兩個維修組——十多天排查,還是沒找到原因。
緊急時刻,張永忠率領小分隊趕到現場。通過“望、聞、聽、切”,張永忠僅用半小時便得出結論:“電機螺栓扭矩過大。”
經過半天維修,故障發動機全部修復。
在長安集團,兵裝技能帶頭人並不是技工的最高頭銜。為激勵張永忠這樣的技術帶頭人,長安集團成立了長安售後服務明星團隊——張永忠服務小分隊。“專門解決疑難雜癥,我很有成就感。”張永忠說。
現在,經過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準,小分隊已升級為“張永忠發動機裝調工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張永忠的重心,開始轉向大批量培養技能人才。
這些年,面對多家公司以高薪相誘,張永忠都拒絕了:“這裏有我的事業。”
在張永忠的傾力調教下,壹大批技能師脫穎而出。長安發動機調修技術能手,十之八九都是他的徒弟。
2010年,童強和彭君聯被分廠評為首席員工,他們自豪地說:“我們的師父是‘長安第壹修’張永忠。”
“事業是‘陽光’,最養人。”張永忠呵呵直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