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磨削比的磨削原理

磨削比的磨削原理

研究磨具與工件在磨削加工過程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及其內在聯系的壹門學科。磨削原理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磨屑形成過程、磨削力和磨削功率、磨削熱和磨削溫度、磨削精度和表面質量、磨削效率等,目的在於深入了解磨削的本質,並據以改進或創造磨削方法。

磨削原理的研究始於1886年,美國的C.H.諾頓和C.艾倫合作研究砂輪和磨削過程,20年之後制訂出正確選擇砂輪類別和砂輪速度的原則;同時發現為了提高磨削效率和精度,必須對砂輪進行平衡,並在磨削過程中正確地修整砂輪(見砂輪修整)和使用切削液。1914~1915年,英國的J.格斯特和美國的G.奧爾登對磨削用量、磨屑大小和選擇砂輪等問題又作了進壹步的研究。此後,磨削原理的研究不斷深入。在磨屑形成方面,德國的K.克魯格對砂輪上磨粒與工件的接觸弧長和影響單顆磨粒的切深的因素進行了幾何計算和研究在1925年提出了研究報告。德國的M.庫萊恩和G.施勒辛格爾以及日本的關口八重吉等人對磨削力作了研究,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先後提出了磨削過程中影響磨削力的諸因素,並使磨削力的測量技術不斷發展。從30年代起,隨著測量磨削表面溫度實驗技術的發展推動了有關磨削熱的理論研究。對於砂輪磨削性能的理論研究導致壹系列新型高速砂輪的出現發展了砂帶磨削。由於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磨料的應用,磨削原理又得到新的發展。70年代以來,應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對磨削的微觀過程和超精密磨削的機理作了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