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劇院與國家大劇院是同壹劇院嗎
沒有中國大劇院,有“中國劇院”。
“中國劇院”與“國家大劇院”不是同壹個劇院。
“中國劇院”坐落在首都北京西郊萬壽寺附近,是中國第壹座現代化的大型歌舞劇院,是為迎接國慶35周年,演出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而興建的。這幢3層框架結構建築,地面以上高22.9米,俯視呈"工"字型,通身潔白,人們稱贊這幢建築本身就是壹件完整的藝術品。
中國劇院總建築面積11340平方米,由觀眾廳、舞臺、化妝室、排練廳、貴賓室、錄音室、繪景間和壹些附屬設施組成。觀眾廳高14.1米,面積900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設座席1758個。後臺是3層面積905平方米的化妝樓,大小化妝室***有20多個。地下室設有樂隊休息室和演員休息室等。劇院舞臺的自動化、機械化水平都比較高,舞臺面積是600多平方米,分割成五塊升降臺,中間兩塊能雙層升降正負2.5米,上面有5個直徑為1.2米的旋轉臺,兩側有6塊平行推拉車臺,可以迅速遷換場景和演員。臺前樂池也能夠升降,升起後既可延伸加大舞臺,又可方便樂隊出來謝幕。中國劇院這個大型舞臺,能供1000多名演職員同臺演出。舞臺上空,燈光渡橋、吊籠、吊桿等密如蛛網。僅用於舞臺的燈就有574盞,其中有268盞燈具有自動換色裝置,改變了過去用人工罩有色玻璃紙變換燈光顏色的老辦法。劇場內按照建築聲系原理通過天花板和墻面的反射,使每位觀眾在無擴音設備的情況下都能聽得清楚悅耳。另外,劇院還安裝了優質立體聲系統,幾十個揚聲器設置在劇場周圍,演出時的音響效果使觀眾如身臨其境壹般。劇場裏的舞臺升降、旋轉、燈光、電聲等設備,都采用電子計算機控制。在中國劇院西廳的東墻中間,鑲有青白石線雕壁畫--"民族大團結"十分引人註目,壁畫上各種舞姿的人們線條清晰,栩栩如生。凡人口在100萬以上的少數民族,此畫中都有其歌舞形象。
“國家大劇院”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西側,中國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基地 。“國家大劇院”作為新北京十六景之壹的地標性建築,其造型獨特的主體結構,壹池清澈見底的湖水,以及外圍大面積的綠地、樹木和花卉,不僅極大改善了周圍地區的生態環境,更體現了人與人、人與藝術、人與自然和諧***融、相得益彰的理念 ?。
國家大劇院中心建築為半橢球形鋼結構殼體,東西長軸212.2米,南北短軸143.64米,高46.68米,地下最深32.50米,周長達600余米。整個殼體風格簡約大氣,其表面由18398塊鈦金屬板和1226塊超白透明玻璃***同組成,兩種材質經巧妙拼接呈現出唯美的曲線,營造出舞臺帷幕徐徐拉開的視覺效果。每當夜幕降臨,透過漸開的“帷幕”,金碧輝煌的歌劇院盡收眼底。殼體表面上星星點點、錯落有致的“蘑菇燈”,如同撲朔迷離的點點繁星,與遠處的夜空遙相呼應,使大劇院充滿了含蓄而別致的韻味與美感 。殼體外圍環繞著水色蕩漾的人工湖,總面積達3.55萬平方米。湖水如同壹面清澈見底的鏡子,波光與倒影交相輝映,***同托起中央巨大而晶瑩的建築。人工湖水域的設計理念來自京城水系,為北京城中心地區增添了壹處靈動水景。人工湖水池采用水循環系統去除濁物,冬季不結冰,夏季不長藻。寧靜清澈的水面和靜謐宏大的橢球殼體下,籠罩著充滿無限生機與活力的五彩斑斕的藝術世界。人工湖四周是總面積達3.9萬平方米的綠化帶,綠蔭隔斷了長安街上的喧囂,形成了壹片身處市中心的大型文化休閑廣場。設計遵循了將自然園林引入城市的思路,整體與大劇院的主體建築保持協調壹致,體現了隱與顯、密與疏之間的適度結合,融入了復層、群落等景觀設計理念。文化廣場可供市民自由進入、徜徉其間,為周圍居民開辟了繁華中的壹片寧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