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對照表
十二時辰對照表如下:
時辰對應的名稱:子(zǐ) 、醜(chǒu) 、寅(yín) 、卯(mǎo) 、辰(chén) 、巳(sì) 、午(wǔ) 、未(wèi)、申(shēn) 、酉(yǒu) 、戌(xū) 、亥(hài)。
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_、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壹點為子時,壹至三點為醜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擴展資料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壹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對應於今天的二十四小時。半夜十壹點到壹點的時間為子時,壹點到三點為醜時,三點到五點為寅時,其余的以此類推。
當鐘表剛剛傳入中國時,就有人把壹個時辰叫做“大時”,新時間的壹個鐘點叫做“小時”。以後,隨著鐘表的普及,“大時”壹詞也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采用公元紀年、月、日、時,同時又保留中國的陰歷,公元記時,把壹天分成24個時辰,比傳統的十二個時辰小壹倍,故稱之為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