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
全國地質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壹、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基本情況
甘肅省現有蘭州、西峰、天水、平涼、武威、張掖、酒泉7個地下水動態監測站,***390個監測點,其中,國家級監測點58個。各分站隸屬情況:蘭州、西峰監測站隸屬於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平涼、天水監測站隸屬於省地礦局第壹地質礦產勘查院;武威、張掖監測站隸屬於省地礦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酒泉監測站隸屬於省地礦局第四地質礦產勘查院(見表)。地質環境監測院僅對其進行業務管理,資料除直屬的蘭州站、西峰站全部資料歸檔屬於監測院管理外,其他各分站僅提供國測點動態監測資料、年報和水情通報,各類原始資料和省測點資料歸屬地各地勘院管理。
二、監測網點建設情況
全省地下水監測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黃河流域,監測面積為15877.3km2,占全省國土資源總面積的3.50%。其中,酒泉、張掖、武威站屬區域性監測站,位於北大河、黑河和石羊河,控制面積分別為282.80km2、8288km2、6380km2;其余各站均為城市水源地監測,監測控制面積較小,***926.5km2,其中,蘭州400km2,天水88.5km2,隴西60km2,平涼67km2,西峰311km2。截至2008年末,全省***有地下水監測點390個,其中,國家級監測點58個,省級監測點315個,地級監測點17個。
從左至右:副院長兼副總工程師余誌山、副院長兼紀委書記孫於春、院長黎誌恒、黨委書記鄧國強、副院長兼總工程師趙成
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及隊伍現狀表
三、監測裝(設)備配備現狀
甘肅省的地質環境監測的手段較為單壹,主要依靠人工實地測量,測量裝備均采用萬用表、電線,監測數據采用人工填寫,最後有專人負責錄入計算機。
四、信息化建設情況
2008年甘肅省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的具體業務仍由蘭州中心氣象臺和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兩家承擔。時間為5月1日至9月30日,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的重點區域為蘭州、隴南、天水、甘南、臨夏、定西、平涼、慶陽和白銀9個地區。
(壹)預警數據傳輸
氣象數據和預警產品主要通過2M專線以專線方式傳輸,預警產品以甘肅省氣象局和甘肅省國土資源廳的名義聯合發布,以手機短信、電視、網絡等多種渠道發布。
在氣象數據的傳輸頻率上,蘭州中心氣象臺在無降雨、小雨和中雨日,每天下午16:00~17:00通過2M專線將全省範圍內的降水預報數據傳輸傳到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預警中心;在大雨、暴雨、特大暴雨和持續連陰雨日,每天上午9:00~10:00、下午16:00~17:00將數據傳輸傳到省地質環境監測院預警中心。
(二)預報預警流程
1.收到蘭州中心氣象臺發來的甘肅省境內未來24小時降雨預報數據以及前期實際降雨數據半小時內,監測院預報組根據區域地質環境背景、地質災害發育規律和甘肅省地質災害易發區圖等,結合當天的預報降水量、降水區域,以及降水累加值等資料,在已確定的降雨特征值基礎上,分析判斷降雨誘發地質災害的空間範圍及其可能性程度,進行預報預警等級劃分。
2.監測院預報組將預報預警結果與監測院預報預警課題組會商,最終確定預報範圍和級別。
3.將預報預警範圍和級別報院主管領導簽發,並報省國土資源廳主管部門審批。
4.將預報預警結果通過2M專線傳輸到蘭州中心氣象臺。
5.蘭州中心氣象臺制作氣象預報節目時,將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結果主要通過甘肅電視臺20點的天氣預報節目發布,同時通過短信、廣播電臺和甘肅省氣象局網站等媒體向社會公眾發布。
6.省國土資源廳,通過甘肅省國土資源廳網站和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網站向社會公眾發布,同時通過電話、短信、傳真、E-mail等方式將預報預警結果通知預警地區國土資源局。
最後,蘭州中心氣象臺和甘肅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將預報預警結果及時存檔。
五、主要監測成果和服務
2008年度發布地質環境公報1份,地下水動態監測年報7份,水情通報7份。在2008年主汛期,***發布了34次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產品,其中Ⅲ級28次,Ⅳ級6次,成功預報20次。
據不完全統計,全省各地根據預報預警信息,及時啟動“群測群防”等防災體系,有效地減少了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通過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2008年主汛期,全省未發生壹起壹次死亡及失蹤10人以上的重大地質災害。
六、法制建設
1.《甘肅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2002年12月2日。
2.《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意見》,甘政發〔2006〕4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