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城市沒有地鐵,把書丟在哪裏?
昨天濟南的同事推給我壹篇文章,新世相的《我準備了10000本書,丟在北上廣地鐵和妳路過的地方 》。同事覺得這個活動策劃得很好,公司也可以借鑒這種方式組織類似的活動。
在她推給我之前,我已經在朋友圈看到了這篇公眾號文章。微信上的很多“朋友”生活在北上廣這些大城市。
新世相準備了10000本圖書,要搞壹次“丟書大作戰”。就是把那些書扔到北上廣的地鐵上,讓撿到這些書的人去閱讀,閱讀完了再扔回地鐵上,這樣就形成了圖書漂流,類似“飄流瓶”的遊戲,撿壹個扔壹個。新世相提供了“工具包”,每本圖書上都附有二維碼,可以追蹤書的下落和在人群之中流轉的情況。
人們通過壹本本的書意外相逢,也許會碰出故事、擦出火花。哎呀,這是多麽有才華、多麽浪漫的人想到的點子呀!第壹感覺就是這個公號的活動策劃得真好!“丟書大作戰”比“冰桶挑戰”有意義多了!
又想,可惜山東還沒有壹個城市有地鐵。濟南、青島的地下鐵也都還在建設中,象我們這種X線城市,也就是跟著看看熱鬧而已。雖然我也留了手機號註冊申請了“丟書工具包”,想在本地也投放壹本書,那是我在桌上壹摞書中選出的壹本,某出版社免費贈給我寫書評的。有些書看完了就沒有了留存的價值,不如“丟”給需要的或喜歡的人,發揮“余熱”。
以前出差,我常把上車前買的《讀者》或《三聯生活周刊》丟在火車或大巴車上;最近壹次丟書,是把米蘭昆德拉的那本《慶祝無意義》丟在了去長沙的高鐵上。我是故意留在高鐵上的,看完那本書的最後壹頁,拍了張照就把它丟在了火車上。不知誰會撿到那本書,誰又把它丟到了哪裏。如果不是新世相的“丟書大作戰”,我已經把這本書給丟到了腦後。
為這活動叫好的同時,也看到和菜頭的文章《在地鐵裏淚如泉湧》。和菜頭是我喜歡的作家之壹,也是我在“得到”APP裏唯壹付費訂閱的作者。他提供了三本書“丟”在北京的地鐵上,寫道:我並不太關心誰會撿到這些書……我還是希望撿到書的人能夠讀完,並且,我還奢望他也能加入這個活動,貢獻出幾本他自己的書。讓這10000本書在公***交通系統裏濺起的小漣漪,最後變成無遠弗屆的浪潮。
“無遠弗屆”壹詞,和菜頭用的大概是很自得的,自己用括號註釋道(嘖嘖嘖嘖,好有文化呀)。當今,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他算壹個,另壹個,我想了想,是馮唐。
貌似任何的活動都有人質疑它的意義,都會有人站隊反對。今天就看到很多篇文章表明立場,比如《我有10000本書,但壹本都不願丟在地鐵上》、《妳喜歡的書,真的舍得丟嗎?》《書不可以丟》,比如說新世相就是“營銷炒作”,是作秀……總之是“揶揄和嘲諷的論調居多”。和菜頭又撰文:這很正常,凡是和讀書人有關的事情,壹般都會是這樣的結果。如果不酸的話,可以說簡直就不是讀書人了。
我生活在壹個X線地級城市,雖然這個城市的媒體和自媒體有時覺得我們是三線、甚至是二線城市,但我們的城市沒有地鐵。即便這種丟書活動是壹場秀,如果這個城市舉辦,我倒是很樂意參與到其中呢!
不問有沒有意義,不問有多少人讀書,只為了壹點點樂趣,壹點點美好,壹點點火花,壹點點心動,甚至是別人眼裏的壹點點矯情……
忽然也想起,很多年前在網上無意讀到壹個老鄉的文章,他在博客裏組織了壹個贈書活動,讓把書捐給費縣某個鄉鎮的中學。作為回報,他會贈壹本他自己的作品。
當年的我還是個熱血青年,立刻找了幾本書,現在還記得的包括《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溫柔的夜》、《輪椅上的夢》,其它幾本就都忘了。之所以還記得這幾本,是因為都是自己讀過的、喜歡的書,《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溫柔的夜》家裏有兩本,《輪椅上的夢》有張海迪的親筆簽名。
我不知道那所中學的校長是否收到了我捐的書,也不知道是否有學生讀到了其中的壹篇文章、壹段文字,受到過什麽啟迪。
我收到了老鄉寄來的他的作品,書名是《壹個人的森林》。
他叫韓浩月。是著名評論人。
目光炯炯聊職場,內心溫暖談人生 丁是丁ID:dsd5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