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穩定器名詞解釋
自動穩定器是壹種宏觀經濟的內在調節機制。
“自動穩定器”,又稱“內在穩定器”,是壹種宏觀經濟的內在調節機制:它能在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情況下自動發揮作用,使宏觀經濟趨向穩定。財政政策工具的這種內在的、自動產生的穩定效果,可以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自行發揮調節作用,不需要政府專門采取幹預行動。
自動穩定器對於平衡供求、穩定物價、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緩和經濟衰退或通貨膨脹的程度,而不能改變它們的總趨勢。僅靠其自動調節,遠不能保證經濟持續均衡增長,必須有政府的適度幹預,國民經濟才能健康運行。
貨幣政策與收入政策中的自動穩定器:
1、利息率效應(凱恩斯效應)。由於利率變動能刺激或抑制投資,所以在貨幣供應量不變的情況下,利率變動有自動調節社會總需求、調控與穩定物價的作用。
2、實際貨幣余額效應(庇古效應)。當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時,人們持有的貨幣數量不變,但所能購買的商品數量減少,人們就會自動減少消費,這樣會使有效需求減少,從而自動抑制通貨膨脹,避免經濟過熱。
3、再分配效應。通貨膨脹會導致收入再分配,由於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的作用,這種再分配就具有了自動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