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中常見的手段以及預防措施有哪些
電信詐騙中常見的手段有:電話詐騙、短信詐騙、網絡詐騙。防範措施有:思想上:沈著冷靜,不慌不忙;不貪便宜,拒絕誘惑。行動上:核查實情,辨別真偽;不亂轉賬,防範風險。
壹、電話詐騙
1、虛構子女綁架,利用電話錄音造成家人恐慌,要求家人匯款贖人。
2、冒充親友,以車禍、生病、違法需交納款項等為由實施詐騙。
3、冒充電信局人員,以電話欠費等名義實施詐騙。
4、冒充公、檢、法、司等國家機關人員,以事主涉嫌洗錢、詐騙等犯罪活動為由,實施詐騙。
5、冒充稅務局人員,以退稅為由要求事主到銀行ATM上操作,實施詐騙。
6、謊稱事主中獎,要求事主交納個人所得稅、服務費和手續費等實施詐騙。
二、短信詐騙
1、發送短信稱事主的銀行卡在異地刷卡消費,待事主回電時,不法分子假冒銀行工作人員實施詐騙。
2、通過短信發送銀行賬號及“速匯款”等信息,行騙碰巧要匯款的事主。
三、網絡詐騙
1、在互聯網上發布幫助挑選或購買股票等信息,騙取事主匯款。
2、發布虛假中獎信息,事主上網時會發現QQ中獎或網絡遊戲中獎,但必須先交納手續費、個人所得稅等,不法分子以此騙取事主匯款。
電信網絡詐騙的特點
1、作案手法變化快
犯罪分子作案手法層出不窮,千方百計悶跡編造各種虛假事實進行詐騙犯罪,從最初的“中獎”、“消費”虛假信息,發展到“綁架勒索”、“電話欠費”等虛構事實詐騙,甚至冒充電信工作人員、公安民警詐騙,欺騙性非常大,識別很困難。
2、社會危害相對較大
壹些群眾多年的積蓄壹嫌沖夜之間被犯罪分子騙取,思想包袱很大,個別群眾因被騙厭世輕生自殺,給社會治芹罩殲安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壓力。
3、受害群體不特定
通過梳理分析,受害群體按職業分,有在校學生、個體老板、下崗工人、打工人員、農民;按年齡段分,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均占壹定比例。
4、偵辦難度大
由於電信詐騙犯罪往往是跨地區甚至是跨境作案,涉案資金賬戶和受害人遍布全國各地,地區協作成本高、破案難度大。另外,此類犯罪涉及互聯網、電信、計算機等多個領域。
加之銀行具有開戶方便、銷戶方便、轉賬方便、取款方便等功能優勢,犯罪分子轉移贓款便捷迅速,證據固定難度大,追回贓款的可能性小,都加大了此類案件的偵辦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