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中國傳統家具是如何現代化的

中國傳統家具是如何現代化的

中國傳統家具的現代化,應該包含三個方面,即材料、設計和制作工藝。

3。1。材料

現在壹般人的觀念中,在紅木和中國傳統家具(紅木家具)之間劃上了壹個等號,將兩者相提並論,視為壹體,這樣子是否妥當?是否具有科學性?必需先搞清楚這個問題。

其實,古代的中國家具是以榆木、松木、櫸木、楠木等國產材為主要材料的,蘇州太湖邊的大片櫸木林,造就了蘇州成為明式家具的生產中心。後來櫸木逐漸匱乏了,人們開始尋找新材料,剛好明代手工業發達,與東南亞貿易頻繁,紫檀等原木源源不斷地運來,才造就了明式紅木家具的輝煌。

明末由於當時被視為高檔的黃花梨、雞翅木和鐵力木日漸匱乏,所以在作為壓艙作用之後被丟棄的紫檀木才開始被人們試用,終而成為“新貴”。

到乾隆年間。紫檀木也越來越少了,於是人們又開發了新材種紅酸枝木,就是上海人慣稱的“老紅木”,之後又引進泰國的酸枝木,到清朝末年,人們開始采用花梨木。

從上述中國傳統家具的用材歷程來看,其實中國人是就地取材的,使用東南亞的紅木,也是基於“可輕易獲得的資源”的原則,今天海內外紅木等資源、日漸匱乏,壹樣可以開發出新材料來取代,這是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習慣的。

改革開放之後,紅木家具的內銷市場突飛猛進,需求使小作坊、小工廠越開越多,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因此業者開始弄虛作假,人們爭論不休的不是家具的質量和設計,而是所用的材質是不是所謂的紅木。

因此,中國國家技術監督局於2000年8月1日,正式頒布了GB/T18107-2000(紅木)的國家標準,來規範市場,但從來沒有人去做完整的定量分析,去測定所有紅木的物理力學性能,到底紅木有多好,是否適用於中國傳統家具的制作等等問題,都只停留在定性的描述上。

在紅木標準頒布之後,找出標準中的八種紅木的七項物理力學性能,這七項性能是:氣幹密度、幹縮系數、順紋抗壓強度、抗彎強度、硬度、沖擊韌性和順紋抗剪強度(這些性能和家具比較有關系,這些數據是由現有資料中換算出來的,有些是在北京林業大學的實驗室裏進行測試後所獲得的數據,詳細數據都收在拙作《中國傳統家具現代化的研究》之中)。從這些數據中,紅木的數值都較高,除了其中幹縮系數較大,會造成幹燥比較困難之外,其他的數據都顯示紅木的質量都優於俗稱的白木。

不過問題在於,家具的用材,需要那麽重、那麽強、那麽硬和那麽韌嗎?都知道,家具的最終質量不單單只靠木材的性質,其實家具的設計和結構,都應該配合特定的材質,換句話說,采用什麽材質,在設計和制作時,都得考慮進去。

還特地選用材質較壹般的楸木,來進行試驗,用楸木來設計並制作壹套中國傳統家具,然後由上海市家具質量監督檢驗站來進行質量測試,結果全部合格(詳細見拙作《中國傳統家具現代化的研究》),甚至許多項目還超過標準。

3。2。設計

中國傳統家具設計的繼承與改善,認為至少應從兩方面著手:

a)設計現代家具,要有本民族傳統的神韻,為了方便敘述,稱之為民族的現代家具;

b)保留傳統的設計,將傳統的優秀設計元素保留和重組,改善部分是為了適應現代的生活方式和現代的生產方式,壹樣是為了方便,稱之為“仿古家具”(re-production Furniture)。

剛才提到後現代主義,其實後現代主義不但反對設計簡單化,反對“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認為“少就是單調”(less is bort),同時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後現代主義也反對設計上的全球化,反對國際式風格的功能主義,這給發展中國傳統家具提供了理論基礎。

後現代主義分為兩派:

——先鋒派:剛好符合發展民族的現代家具理念,以曼菲斯(Memphis)為代表的先鋒派,反對固定模式,反對條條框框,認為設計是感性的偶得,而不是理性邏輯的必然結果。

——經典派:和仿古家具的想法相似,以文丘裏(Robert Venturi)為代表,主張從古典中拾回民族性的、個性化的東西,將傳統形式、歷史風格搜尋出來,用在新的設計中。

設計師並末充分地理解這些理論,至少還少有人根據上述的理論發展出民族的現代家具,或仿古家具,倒是丹麥的設計大師威格納(Hans wengner)做了非常成功的嘗試。

以後現代主義的經典派為基礎,嘗試將明代的羅漢床及牛角式搭腦嵌大理石太師椅中的壹些基本元素找出來,設計現代形式的仿古家具——床頭。

從清代中期的壹張“牛角式搭腦嵌大理石太師椅”得到靈感,取出其兩端下彎的搭腦和端頭的雕雲頭如意紋,加上靠背三隔擋板這些設計元素,重新組合。太師椅椅面大理石板芯,把它換掉,並加寬加長,其中貼上浮雕螭虎靈芝紋,是明代的羅漢床取得的。這片板芯就成了整個設計中的“主導”(Dominance),床腳上的雲頭如意紋就讓它於整組家具中“重復”(Repetition)。背板兩邊兜接對稱凹字形,鏤空,使床頭不會顯得那麽沈重,而更有靈氣,更多變化。

材料選用中纖板及楸木,這是拋磚引玉,希望更多設計師從不同方向來開發民族的現代家具和仿古家具。

3。3。制作工藝

中國的傳統家具,在十九世紀時沒有趕上歐洲的工業革命,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機械化生產,終於隨滿清帝國的沒落而沒落。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傳統家具也逐漸引進壹些機器設備,比如:鉆、刨、鋸、鏤、銑等,但由於沒有接受歐洲工業革命時的新思潮,沒有徹底地利用現代工藝技術來讓傳統藝術獲得新生。壹些中國人現在還在爭論,還在排斥機械化,以及新材料、新技術的采用,因此他們的產品不能面向大眾,甚至不能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

現在正生產著中國傳統家具的作業方式,稱之為“近代傳統家具的作業方式”,因為現在的這類工廠,已能用部分機器,已不是百分之壹百的手工,估計手工占70-75%,機器占25-30%左右。

歐洲生產傳統家具,他們在設備、設計、生產工藝,管理等,都有異於中國目前的情況。參照他們的方式,替中國傳統家具的生產工藝的改善與創新,定下70-75%的機械化,25-30%手工的目標。

拙作《中國傳統家具現代化的研究》中,以此目標規劃了壹系列工序與作業流程,這壹生產模式,基本概念分以下幾點:

——材料:采用實木、薄木(veneer)和人造板混合使用,還使用了現代的膠粘劑、五金件、螺絲、圓棒榫等。

——備料:中國傳統家具的舊生產方式從備料開始,就註定是手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