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退產業有哪些
以往衰退產業的定義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三位學者的觀點。其中,邁克爾·波特教授認為在持續的壹段時間裏產品的銷售量絕對下降的產業是衰退產業;而亞瑟·伯恩斯認為產業的增長百分率隨著產業年齡的增長趨於下降的產業是衰退產業;國內學者毛林根則認為增長出現有規則減速的老化產業部門是衰退產業。
另外,周新生從產業演化過程的角度出發指出,產業衰退是產業從興盛走向不景氣進而走向衰敗的過程。產業衰退是客觀的必然,是產業發展過程和產業興衰的最後壹個階段。產業衰退就是創新能力不足或衰退,它導致了該產業競爭力的下降。產業衰退也是生產要素的退出過程,在理論上,產業衰退與要素退出是緊密相聯的,但在實際中產業衰退並不意味著要素退出,衰退與退出之間的關系中還有許多因素在起作用。產業衰退是對產業自身的否定並孕育新的產業和新的產品的過程。
任紅波等從產業出現衰退的本質出發,認為衰退產業應定義為:在正常情況下,某壹國家或區域的某壹產業產品市場容量在壹段較長時期內持續下降或停滯的產業。這壹定義中有兩個關鍵點:第壹是市場容量的變化是產業出現衰退的本質原因;第二是討論衰退產業必須有壹定的地域限制,可以是壹個國家或壹個地區。[3]
陳寶江從產業周期出發認識衰退產業,指出:因技術進步,新產業產生,隨著新產品的成長,老產業的產品逐漸被替代,其市場占有率逐步下降,產品進入壽命的最後期,這也標誌著生產該產品的產業進入了衰退期。[4]
林善波認為,衰退產業是指因技術、成本等方面因素逐漸失去競爭力,產業規模失去擴張力並逐步萎縮,收益逐步減少,從而在產業結構中的作用和影響力日趨下降的產業。並進壹步指出,衰退產業是壹種越來越普遍的產業形態,在轉軌經濟中,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將步入衰退產業的行列。[5]
陳壹君等指出,衰退產業是指在持續的壹段時間裏產品的銷售量絕對下降的產業,或增長出現有規則減速的產業部門。衰退產業的表現是需求增長減速甚至停滯,產業收益率低於各產業的收益率平均值且呈下降趨勢。[6]
陳剛認為,衰退產業是指在正常情況下,在壹定時期內,特定國家或地區的處於產業自身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同時又在國民經濟當中的地位趨於下降的某壹或某壹些產業。[7]
陸國慶認為衰退產業是衰退產業是依據產業增長率的變化劃分的產業類型之壹,是指在正常情況下,壹個國家或地區的某壹產業產品銷售增長率在較長時期內持續下降產業,或增長出現有規則減速的產業部門。[8]
衰退產業特征
在壹個區域的產業結構系統中,衰退產業壹般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全行業生產能力明顯過剩,或生產成本過高,產品銷售困難,開工嚴重不足。
(2)全行業效益很低甚至全行業虧損。由於生產能力嚴重過剩,企業之間競爭激烈。企業為了生存下去,不惜采取低價競爭手段,致使在相當壹部分企業停產半停產的同時,產品有銷路、能夠維持正常生產的企業也因產品價格低而處在收益率很低的境地,使全行業長期處在微利甚至虧損狀況。
(3)生產的產品是傳統產品,產品需求增長率下降較快,其產業所提供的產值在GDP中的比重呈下降或者加速下降的趨勢,因而新進入企業不斷減少,原有廠商不斷退出。
(4)資金投入減少,優秀人才流失,產品技術含量低。低收益率使這些行業難以吸收新的投資,但是要進行結構調整,卻需要大量的投資。
(5)受到新興產業替代的威脅。
(6)退出行為困難,長期處在“過度競爭”狀況。“過度競爭”使許多企業處於低利潤率甚至負利潤率的狀態,但由於存在各種困難,這些企業並不從這個行業中退出,使全行業低利潤率或負利潤率的狀態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