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為什麽到處賣地產?是賠錢跑了嗎?
對於題主問的情況,我細細給妳說說:
都說李嘉誠賠錢了,才知道中國香了,但我覺著他的操作是真正同時兼顧國家與個人的。
他是最早投資大陸的港商,支持了國家建設。開始說他跑路是13年開始的,而國家是16年12月提出房住不炒的,他提前了3年就響應了政策,這政治敏感性絕絕子。
而且他的出售都是溢價出售,搶著買,要知道像他的盤子如果賣的快了,是能砸盤的,但他沒有,反而多個物業,單個出售,讓市場逐步消化,沒有造成市場震蕩。而王健林甩賣資產,是成捆打包,他對房價的破壞才是實質性的,還好找到了白衣騎士。我大膽推斷壹下,在當時的情況下,哪怕價格壓的更低,萬達也不得不接受,因為融創和富力是全部吃下,相當於沒有在市場上形成流通盤,維護了市場穩定,若是不同意會有人逼著他同意。
再是返回的點位很重要,疫情發生時,所有的互聯網企業都應援了,包括萬達也免物業費,受到壹片好評,到5月份全國上下基本恢復如初。但頂層設計者很快意識到,這些在疫情期間出錢出力的商業體已經吃掉了大部份額。
比如教培行業,所有的學校都不開學,只有線上教培繼續運轉,人們這才發現現有的教育體系是可以當成壹個陪襯的,不知不覺我們的教育已經實現私人訂制。所以21年經濟局勢緩和後,先踢掉教培,再反壟斷互聯網,為了國民經濟的均衡發展,也確實需要抑制下這些高估的行業。
22年,疫情再次反撲,情況就比較尷尬了,傳統行業不愧是夕陽行業壹觸即潰,不出所料的扶不起來,服務業被靜息,而新興行業還在敲打中。
國家希望高附加值產業帶動經濟,最好是汽車,但新能源產業鏈就再上海,所以偏向家電,可家電怎麽著也得有個使用周期吧,所以需要點新房子,需要壹些既能發展房地產又能滿足房住不炒的企業。看看這眼皮子底下的房企,確實躍躍欲試,但安著什麽心是壹清二楚。此時李嘉誠的回歸帶來了希望,他確實也炒,但吃相不至於那麽難看。
商人和國家的關系很微妙,壹方面需要他們活躍經濟,促進交換,另壹方面不能壟斷,需要的時候趕緊來,不需要的時候趕緊走,就像文種範蠡,都是出謀劃策的,範蠡遊五湖的時候,文種可能心裏罵過他,百姓還說他攜款帶西施跑路,就像是江南皮革廠帶小姨跑路了。但功過是非任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