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小學壹年級數學下學期教學設計

小學壹年級數學下學期教學設計

 小學壹年級數學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重點應該是什麽? 在這個學習階段,教案該怎樣設計,請看我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壹年級數學下學期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參閱。更多資訊盡在教學設計欄目!

壹年級數學下冊《圖形拼組》教學設計

 壹、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壹年級下冊P.27《圖形拼組》

 二、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各種圖形的紙片、圓紙片、膠水、剪刀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壹)、教學目標:

 1、通過剪壹剪,拼壹拼,擺壹擺的實際操作,加深對圖形的感性認識,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能力。

 4、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在觀察和動手實踐中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在擺壹擺中體驗各種圖形之間的轉換與聯系。

 (二)、教材分析:《圖形拼組》這部分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辨認和區分所學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和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這裏主要是通過壹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壹些特征。

 (三)、學情分析:小學壹年級的孩子,有意註意時間短,但經過壹學期多的系統訓練,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思維活躍,在課堂上更多地還是關註“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練習呈現方式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孩子感覺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是壹件有意思的事情,從而願意接近數學。

 (四)、設計理念及意圖:這節課通過先創設學生到聰聰、明明作客這樣壹個情境引入,再讓學生參與活動來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先是通過觀察:“這些圖形娃娃裏藏著有什麽秘密呢?”讓學生說壹說,然後引導學生動手折壹折,進行比較,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把長方形變成正方形,使學生認識到圖形和圖形之間是有聯系的。再把圓形變成正方形、把正方形變成4個三角形等等。壹環接壹環,過渡自然、連貫。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拼組辦法。教師及時貼在黑板上,起到了示範、指導和鼓勵的作用。整堂課,教師盡可能讓學生多嘗試、多動手,讓他們在有趣的活動中去探索、去體驗、去創造,並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了圖案美、數學美。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壹)、情境導入,活躍氣氛。

 1、課件出示聰聰、明明兩張圖片,邀請學生到他們家玩。學生四人搭火車唱著歌前進。

 學生:按四人壹組側身,左手搭在前排學生的肩上,右手做火車的輪子繞圈滾動。唱:火車頭,嗚嗚叫,拉著車廂快快跑,轟隆隆,唱著歌兒,向前進,向前進,向前進。

 2、認識聰聰、明明家門口的圖形娃娃

 學生觀察回答,教師同時貼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3、研究長方形的秘密。

 師:小朋友們自己先想壹想,再說給同桌的夥伴聽。(學生自主學習、反饋1)

 生1:我發現了長方形有四條邊。

 生2:我發現了長方形的邊有些長,有些短。

 ……

 師:誰還有不同的發現?(反饋2)

 生:我發現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是壹樣的。

 ……

 學生之間可以有疑問地進行自主評價,同時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驗證。

 4、學生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發現並上臺演示正方形的特征。

 師:小朋友們,剛才妳們壹起用自己的小手玩了玩圖形,發現了圖形裏藏著好多好多的秘密,其實我們還可以讓圖形來變魔術。就看我們的小朋友們怎麽變,怎麽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圖形變變變”(課題出示)。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1、今天,聰聰、明明的媽媽準備了壹頓豐盛的午餐,可是午餐的菜還沒有準備好,想請妳們親自動手做壹做,妳們會做嗎?

 2、出示第壹道菜,叫“月餅拼盤”。要求學生用圓形變成壹個正方形的月餅?請小朋友們打開我們的書第28頁自己看壹看做壹做,同桌討論壹下應該怎麽做?壹生上臺講解。學生自主學習。

 3、出示第二道菜。要求學生用正方形拼擺成組合的三角形。指名回答並命名。學生動手操作。講評學生的作品。再讓同桌互評,自己是怎麽做,圖形像什麽?

 4、聰聰明明的媽媽看到小朋友們這麽聰明,她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壹個好玩的遊戲----有趣的七巧板(出示),七巧板的遊戲已有千年的歷史,它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壹幅七巧板,它是用壹個正方形分成7份得來的,大家認真的觀察七巧板是由幾塊什麽圖形組成的?現在就用七巧板來拼圖,比比看誰拼的圖最好看。學生動手。

 5、剛才小朋友們拼得實在是太棒了,我把妳們拼的圖案都集中在電腦裏面,大家請看。

 這些都是妳們自己動腦筋,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拼出的美麗圖案,真不簡單,可見,將來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就在妳們裏面。

 (三)、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課我們去了聰聰明明的家,自己親手做了兩道菜,知道了圖形之間有那麽多的秘密,也用圖形拼出了很多好看的、有趣的圖案,我們成了小小設計師、廚師。今天我們在聰聰明明家也玩了壹天了,應該要回去了,小朋友們準備好,我們要坐火車回來了。(放音樂)

 上課開始,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以孩子們喜歡的卡通人物導入,旨在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自主去評價,並不意味著放棄教師必要的指導。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註意去傾聽,而且自己也要註意去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發現評議點,從而適時引導學生介入評價。如長方形的上下、左右兩條邊是否壹樣長,需要動手折壹折,這些都是要教師加以肯定的評議點。

 這部分內容教學中,教師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與空間留給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發現了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並從中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能力,同時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創設讓學生幫助別人做“菜”的情境,激發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究感受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溝通幾種圖形之間的聯系及做“家務”的樂趣。

 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練習,使學生能輕松地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壹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在設計中采用了開放式的練習,讓學生自己設計拼擺“七巧板”的圖案,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創造欲得到滿足,進壹步體會到“圖形的拼組”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整個活動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全體學生能積極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之中。通過對學生作品的展示和評價,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有利於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這壹環節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壹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

 五、教學片段實錄:

 師:好,聰聰、明明的家到了。今天他們家打扮的真漂亮,有這麽多的圖形娃娃在門口歡迎妳們,妳們想進去看看嗎?他們有問題要考考小朋友們:在這些認識的圖形娃娃中妳認識哪些圖形?(出示貼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師:這麽多的圖形娃娃,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裏藏著什麽秘密。請小朋友們拿出桌上長方形的紙折壹折,比壹比,妳發現了什麽?自己先想壹想、再說給妳的夥伴聽壹聽。

 生1:我發現了長方形有四條邊。

 生2:我發現了長方形的邊有些長,有些短。

 師:誰還有不同的發現?

 生3:我還發現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是壹樣的。

 生4:(學生站起來問)生3,妳是怎麽知道的?

 生3:我剛才把長方形的上面與下面折了壹下,發現了上面的那條邊與下面的那條邊是壹樣的。

 生4:我也試壹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高興的笑著說)是啊,是啊,我也發現了。

 生5:陳老師,我也用“生3”的方法,發現了長方形的左右兩條邊也是壹樣長。

 師:是嘛,那我們大家壹起來試壹試吧。

 生6:陳老師,我剛才通過對折,發現了壹個長方形可以變成兩個正方形。

 課堂上出現壹陣混亂,有個小朋友說是,有的小朋友說不是,有些小朋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生7:我的這個長方形對折之後,不是兩個正方形,而我的同桌對折之後是兩個正方形。(如下圖:)

 生8:我剛才把長方形剪壹剪,可以分成兩個三角形。而且可以擺出不同的圖形。(如下圖:)

 在這個學生的啟發之下,其他的學生紛紛拿起手中的剪刀,把壹個個長方形剪壹剪,拼成自己喜歡的圖形。

 六、教學反思:

 小學生學習數學與具體實踐操作活動分不開,重視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數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新課程標準要求,要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能力,而動手操作可以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使腦、手、口在同時動的基礎上從直觀現象到抽象出算理算法,展現知識的構成過程,分散難點,以便把新的知識內化成符合自己認識水平的知識結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為此,重視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成了課堂教學過程中壹個重要環節。對“圖形拼組(人教版壹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從操作入手,引導學生在自主評價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學生最初的發現比較表面,後在教師引導下,放手讓學生自主評價,知道了長方形有哪些特點、長方形可以通過折壹折、剪壹剪、拼壹拼變成其它圖形,使知識逐步趨於完善。正是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自己或他人的發現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反思,展開了積極的討論甚至爭論,真正使學生介入了思維活動。學生也再次切身感受到在實踐中動手操作的樂趣。這無疑對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大有裨益。

 那麽,為什麽引導學生自主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呢?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幾點啟示:

 1、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不僅能真正確立起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的主體地位,也能確立他們評價主體的地位,使他們能擺脫習慣於接受老師指導、評價的束縛,樹立動手操作的信心,獲得“我能行”的體驗。

 2、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要求學生關註自己或他人的學習過程,能有效地引發學生對動手操作進行深入地反思。要對自己或別人的發現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必須去傾聽,去思索,哪些是好的,哪些還需改進。這種思維活動的真正介入,可以使學生對圖形的特點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是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的壹個好方法。

 3、引導學生自主評價,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魅力。上述案例清楚地表明,壹個人的發現也許是不夠完善的,但大家都來動腦筋,都來參與,就可能得到壹個比較完善的發現。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壹個諸葛亮”。對學生自主評價的過程就是壹個調動大家都來參與動手操作的合作過程。特別是在合作過程中的交流與對話,必將會點亮每個合作者的智慧的火花,在揚棄中凝煉思維,發展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評價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學生的自主評價是評價的最重要的壹種,教師在課堂裏應充分利用,但是在課堂實踐中,實施自主評價也會遇到壹些問題,需要在今後逐漸改進。

 自主評價比較費時,因此進行壹次自主評價,需要教師花較大的精力。教師要在有效的準備時間裏做到高質量的自主評價教學,就需要平時多積累對學生個體的了解程度,做到教學自主評價時能有的放矢。這方面,給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壹些新教師往往顯得手足無措。因此在新課改教學中,提高自主評價質量,對教師而言,是壹個全新的挑戰。

 在學生方面來說,自主評價的壹個問題是有的時候學生往往說不到“點”上,有時甚至會離題很遠。雖然促進學生的擴散性思維是新課改的目標之壹,但是在壹堂課上如果沒有壹個主題,則會對該課的質量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在學生出現跑題時,教師應該及時的予以補救,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堂主題上來。這時候教師就要把握壹個“度” 。合理地運用這種評價方式,既不能把學生的思維固定在某壹點,也不能讓由學生思維信馬由疆。這方面也給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總之,自主評價教學應該由學生與教師***同來完成。在自主評價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拓展性思維既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改的基本方向,因此應該引起教師的充分重視。

小學數學壹年級下冊教案——《認識圖形》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有壹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

 2、培養學生初步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教學準備:壹些圖形紙制品、學具、多媒體課件、小剪刀等。

 教學方式:分小組活動,每四人為壹小組,設立小組長。

 教學過程:

 壹、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導入: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妳們帶來了幾位老朋友,妳們認識它們嗎?

 1.認壹認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讓學生認壹認,並說出物體的名稱。(課件出示)

 2.選物體

 妳們的學具盒裏有這些物體嗎?請小朋友挑出自己喜歡的物體,挑好了嗎?

 3.初步感知(摸壹摸描壹描 剪壹剪 貼壹貼)

 師:請妳選擇壹個面摸壹摸,妳有什麽感覺呢?

 那麽,妳想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嗎?誰能想個好辦法?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摸到的面留在紙上,並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我們要聽音樂來比壹比,看哪個小朋友剪得又快又好。

 妳們想把自己剪得圖形貼出來讓別的小朋友也看看嗎?(師生***同貼出剪得圖形)

 二、揭示課題

 小朋友們剪得圖形真漂亮,妳們想看的更清楚嗎?看!老師已經把妳們剪得圖形移到了大屏幕上了。

 誰能給這些圖形取個好聽的名字?

 現在,大家看壹看那些圖形長的比較像?

 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

 過渡: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認識圖形》。

 三、實踐操作

 這四種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下面我們來動手圍壹圍,擺壹擺。

 1. 用釘子板圍。

 2. 用小棒擺。

 四、課間活動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新的圖形,孩子們,妳們高興嗎?下面就讓我們用歌聲來慶賀壹下吧!(師生***同表演唱《幸福拍手歌》)

 五、走向生活,提高能力

 1、找壹找(在生活中找有關的圖形)。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這4種圖形,請大家仔細想想我們的生活中有嗎?(有)

 請妳找出來,找到的小朋友請告訴妳小朋友們!

 2、辨壹辨。(教師出示壹些實物,指著有關實物有表面搶答。)

 師:小朋友,妳們都找了這麽多有趣的圖形,老師也找了壹些回來,妳們想不想看看?下面進行搶答遊戲,知道的小朋友馬上站起來說。這是什麽?它的面是什麽形狀的?(老師出示準備的幾個實物課件)

 3.數壹數。

 看,數學多有意思,就連我們今天學的圖形也能組成壹幅幅美麗的圖畫,孩子們,下面就讓我們壹起來數數這些有趣的圖形吧!(課件出示組合的圖形)

 4.認壹認。(多媒體出示交通標誌)

 小朋友,看!這是什麽?(交通標誌)這些交通標誌表示什麽?每個圖形裏有哪些圖形?誰來說?(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學生要認清交通標誌,遵守交通規則,安全行駛。)

 六、創新活動——當個小小設計師

 1、導入。(多媒體出示學校的體育室,導入“小小設計師”。)

 師:小朋友真聰明!那妳們知道這是什麽地方嗎?(這就是

 我們學校的未來的體育運動室)

 漂亮嗎?這位設計師利用了哪些圖形來設計呢?這個是什麽圖形?這個呢?... ...

 原來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圖形能設計出這麽漂亮的圖畫。

 2、設計圖畫。

 聽音樂,運用今天學過的圖形設計壹幅美麗的圖畫。

 3、匯報成果。

 教師把設計好的圖形展示給同學們欣賞。

 4、教師小結。

 其他學生設計得也不錯,課後我們就開個“小展覽”大家壹起來評壹評,好不好!

 今天,我們每個同學都做了小小設計師,只要大家努力學習,長大後,壹定會成為著名的設計師。老師相信經妳們之手,壹定會把我們的祖國設計的更加美麗、壯觀!

人教版壹年級下冊數學《位置》教學設計

 (壹)談話引入

 師:小朋友咱們班今天來了很多可愛的小動物,它們可想和妳們交朋友呢(出示動物卡片)妳想跟哪個動物交朋友,妳就對它介紹壹下妳的位置,它好過去找妳。

 小朋友自我介紹,並拿到動物卡。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壹年級學生心理特點,以學生喜歡的動物形象導入,直接激趣,調動全班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創設遊戲活動,進壹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遊戲

 師:每個小動物背後都有壹個小秘密,打開看壹看(動物卡背後有新座位號)。

 師:先用妳的眼睛找壹找妳的新座位在哪裏,與妳的同伴說壹說(學生互相說壹說)。

 師:在行動之前,妳想提醒小夥伴們什麽?引導學生說出互相謙讓。

 學生按卡找座位

 2、介紹方法

 師:誰來介紹壹下,妳是怎麽這麽快找到座位的?指名回答

 師:同學們在小動物的幫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學很樂於助人,看來同學們對前後左右掌握得較好,剛才妳們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學習的“位置”

 板書課題:位置

 設計意圖:把單純的表述學生自己原來的位置,升級到讓學生在教室所有位置中找出指定的位置,在學生動起來的過程中,讓他們進壹步掌握並運用本堂課的知識點。

 3、介紹新位置

 師:妳們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圍有了新的學習夥伴,現在請妳在小組裏說壹說妳的位置,然後請小朋友起來說給大家聽壹聽。(多說壹些)

 4、點名遊戲

 師:現在我們再做壹個點名遊戲,先看老師怎麽做?

 第6組第3個站起來!

 第2組第1個拍拍手!

 ……在哪裏?

 第3組第4個是誰?

 師:誰願意像老師這樣發令做裁判?

 5、進壹步探究位置相互間的關系

 師:我們可以看到,每個同學的位置都是不壹樣的,左右兩個同學的座位與妳有什麽關系?前後兩個同學的位置又與妳有什麽關系呢?

 指名小組匯報

 生:左右同學和我是同壹排,前後的同學和我是同壹組。

 (三)練習反饋

 1、教師談話:在日常生活中,對號入座的機會的很多,同學們喜歡看電影嗎?今天我們就到電影院去看看。

 (1)課件出示第8頁的第4題

 師:讓我們好好看看電影院的座號有什麽特點?

 生:左邊是雙數,右邊是單數,越往兩邊號就越大。

 (2)師:那第壹位小女孩拿著9排12號,不知道應該坐哪呢?誰來幫幫他,上講臺指出。

 師:妳們是怎樣找到這個座位的?(生口答)

 看書: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見座位連線

 (3)全班匯報,學生說,教師課件演示。

 小結:我們都給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妳瞧他們多高興呀!小螞蟻又給我們出了道難題!

 設計意圖:把數學知識融入生活場景,在實際操作中讓學生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真正體驗數學生活化。

 2、掛圖出示第8頁的第5題圖

 (1)情景導入

 師:有這麽多好吃的,小螞蟻都愛吃,但它最愛吃蘋果,我們幫它想壹想,小螞蟻怎樣走能吃掉蘋果?

 (2)全班交流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為麽多辦法,它太感謝妳們了,下面請妳們幫助它完成第8頁的第5題吧。

 3、同學們幫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幫助小螞蟻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們!

 完成書中的第6題,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4、師:同學們學習很認真,解決了許多生活實際中的問題,現在就讓我們輕松壹下,做壹個小遊戲:“聽反話”

 要求:(1)同座位的,壹個說壹個做。

 (2)壹個同學說,全班做

 (3)壹個同學做,全班同學說。

 設計意圖:利用這個簡單的遊戲,再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玩中鞏固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作業設計

 課堂作業本中相關作業

 設計思想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作用於生活,課堂教學應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是密切聯系的,體會到數學的內在價值。教學《位置》時也應體現這壹理念。如尋找自己的位置,電影院對號入座等活動,在日常生活中其實經常會遇到。通過學生的課堂模擬活動,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最後的遊戲活動,既有趣味性,又很好地鞏固了所學知識,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材分析

 《位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二冊第壹單元的內容,本課通過對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景,幫助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在本課前,教材已經依據學生空間方位的認知順序編排了上、下、前、後、左、右的知識學習。在本課中,把這幾個方位進行整合,對學生進行位置的綜合訓練學習。讓學生能更系統全面的感知方位和位置。

 學情分析

 壹年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並通過前面的學習,對上、下、前、後、左、右等方位已經積累了壹些感性經驗,但不壹定能準確地加以判斷。本節課在幫助學生學會辨別:上、下、前、後、左、右的基礎上再學習從兩個緯度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如某個同學坐在第幾組第幾個。

 教學目標

 1、能在具體情景中,根據行、列確定、描述物體的位置。

 2、在對物體位置關系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問題,培養實踐能力。

 3、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結合活動,使學生受到熱愛勞動、助人為樂、遵守公***秩序教育。

 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根據行列確定某壹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是能用語言去描述某壹物體的位置。

 教學策略與手段

 本課通過掛圖和課件等直觀教具,從生活實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壹系列模擬活動,讓學生更樂於融入課堂學習,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