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芳的人物生活
吳芳有壹些優勢,她從農村來,保持著“農家人”的低調、質樸、實在
2001年11月,江陰市路橋鎮並入華士鎮,擔任華西村宣傳科科長的吳芳“出村任職”,赴華士鎮任黨委組織委員。
作為吳家子女,大多在村裏任職,吳芳能“出村任職”並非壹路暢通。
在華西村建設初期,經濟困難,招人不易,吳仁寶曾對子女提出“硬性要求”,讀完大學後必須回村。據趙誌榮講述,吳仁寶對子女要求特別嚴格,盡管之前幾個子女都在國營企業,但最終被拉回村裏。甚至,在國外留學的孫輩,也被召回,在村內相繼擔任要職。
吳芳也在其列,中學畢業,即回到華西村,擔任祖父翻譯、村宣傳科科長。
不久,在華西村頻頻亮相的吳芳,引起江陰市團市委的註意。江陰市團市委有意培養年輕幹部,便登門造訪,想讓吳芳擔任華士鎮黨委組織委員,但吳仁寶卻並未答應。
當時,吳芳還擔任華士鎮團委委員,“她也跟團市委有接觸,感覺她能力比較強。”趙誌榮說。
盡管吳仁寶對於孫女的出村任職有諸多顧慮,但在“團市委領導的多次造訪”下,他最終同意吳芳離村任職。“這是組織的安排,但其實我留在村裏更輕松。”對於“離村”,吳芳說。
剛擔任華士鎮黨委組織委員的吳芳,負責人事、老幹部等部門。“繁瑣的事務多,跟普通老百姓接觸最多。”2月16日,華士鎮副鎮長龔英回憶。
吳芳從不掩飾自己的黨函本科學歷,和華士鎮領導班子第壹次會面時,直言“我從沒上過大學,我也不覺得丟人。”她認為,實際工作能力最重要,工作中,需要什麽可以學什麽。
幾年後,吳芳升任華士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根據她的工作和業績,組織上對她是充分肯定。”龔英說。